杜春香
【考纲概述】
“考纲”在基础等级方面对散文选材的相关表述主要是“内容充实”和“感情真挚”。散文内容的充实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事件的跨越、转换,情景的串联、闪回等;“感情真挚”是散文最重要的文体特征,情可以是浓烈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在发展等级“丰富”这一点上,和散文选材有关的表述是“意境深远”,要求散文选材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进而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散文选材并无严格要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选择生活中最美好、最独到、最个性、有意境的材料。
“形散神不散”溯源
“形散神不散”最初是肖云儒在1961年5月12日《人民日报》“笔谈散文”专栏的一篇名为“形散神不散”的短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师陀同志说‘散文忌散很精辟,但另一方面‘散文贵散,说的确切些,就是‘形散神不散。”
肖云儒在《形散神不散》中指出,所谓“形散”,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形散神不散”的观点,受到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肯定和推崇,并作为散文写作的定义与特点,成为散文写作一种极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主张,其影响远远超过它产生的时代。
预约阳光
曹阳赤
太阳终于从前一栋高楼的屋顶上冒出了小半边脸,阳光像一挂瀑布似的奔泻过来。在这挂瀑流中,粒粒细小的尘埃清晰可见,它们或悬浮不动,或缓慢上升,或悠悠而降。那些夹杂在尘埃中的游丝,居然折射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七彩,仿佛是有灵性的生命。阳台的上半部已经变得光亮无比,墙壁的反射光开始晃眼,似乎已经能够感受到某种热度。我眯着眼睛看墙壁,斑点、裂纹清晰可见。我疑惑自己看花眼了:平时看起来雪白的墙壁怎么会有斑点、裂纹呢?揉揉眼仔细一看,墙壁上真是布满了不少的灰尘、污渍和裂纹,然后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真正的万事怕见阳光啊——一丁点污渍和裂纹都不放过,都可以照出来,让它们现出“原形”——这就是阳光的秉性。
太阳的脸终于变圆,充满温和的神情,像长者用睿智的目光望着你。我庆幸自己守候到这难得的奢侈品。庆幸之余,反过来一想:不对,只要是晴天,太阳每天都曾光顾我的阳台,即使只有两个小时,它也从不失信。其实,阳光是永远忠诚而守信的,不守信的恰恰是我们人类,包括我自己。哪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我从没有失信于人?试想,天下之大,有哪个人能像太阳一样如此执着,如此守信?
坐下来,翻开书。阳光从一盆金边莲的叶片间穿过,一缕一缕的,像一条一条的金色绸带,轻轻地滑落到我的书页上,斑驳而有质感。阳光下,我轻轻翻动书页,那书页上的文字像一个个小人儿似的翩翩起舞,似乎能从书页上跳入我的眼眸。这时的书页就像舞台,而我是最忠实的观众,陶醉在文字的意境和阳光的温柔之中。
茫然间抬头看见阳台上的金边莲——去年严冬过后,我家阳台上唯一的幸存物——其他的花草早已化作泥土,只有它经过严冬和酷暑之后,依旧茁壮。金边莲属龙舌兰科植物,叶片边缘呈黄色。现在太阳照着它,它显得更加耀眼,真正地镶上了一道金边儿。它叶片厚实,样子拙笨,但极耐旱,十分好养。那年冬天,南方遭遇50年不遇的冰冻灾害,我家阳台上其他的花草几乎在一个雪夜里都被冻死了,它也被冻坏了多数叶片,样子可怜兮兮的,当时我以为它必死无疑,放在阳台上没去管它。没想到春天里,它的中心部位又生出嫩芽来,我用小刀小心地割掉它冻坏的叶片,它又茁壮生长起来,叶片竟然比以前更加粗壮厚实。
没想到生命越是拙朴低贱,生命力越是旺盛。但我敢肯定,是阳光的滋润才让它的生命力勃发出来。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金边莲也许在想:再挺过一天,阳光就会来到。正是这份守候阳光的意志让它奇迹般的存活下来。一个人如果像它那样,学会守候生命中的阳光,即使遇到再难过的坎儿,终将会跨过去的,而阳光肯定会如约而至。
预约阳光,守候希望,则生生不息。
[范文解析]
这篇散文以“预约阳光”为线索,描写冬日阳光照射下的一些事物,进而引发一些感悟和思考。作者善于从独到而有个性的角度,选择自己有所感悟的物、事来写,而且描写纤细入微,联想富于哲理。
文章写空气中的尘埃千姿百态,“折射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七彩”,写阳光照射下墙壁上的污渍、裂纹分毫毕现,写阳光下的书页如舞台,文字在跳舞,写一盆金边莲的生命奇迹等,都是生活中的细屑之物、琐碎之事,但小作者善于“使用放大镜”观察生活,笔下的事物画面就显得灵动多姿了。生活中的美往往体现在琐碎和细微之中,只是我们常常对琐碎之美缺少发现或者疏于捕捉。
除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之外,这篇散文在选择材料方面另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浮想联翩,精于由物及理,引发哲理思考。由阳光照射下尘埃千姿百态、墙壁上污渍、裂纹分毫毕现,联想到“阳光的秉性”;由太阳“每天都曾光顾我的阳台”引发太阳“忠诚而守信”的哲思;由一盆金边莲的生命奇迹引出“生命越是低贱,生命力越是旺盛”的思考,这些哲思富于主观色彩,表现出小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沉思,既与描写内容紧密相联,又体现了选择材料的厚重和力度。
[类文生成]
散文写什么?写自己对生活本质的观察与思考。多年前,清华教授刘文典教学生写作,概括为“观世音菩萨”五字:“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这是很有见地的,下面,我们就从散文选材的角度谈一谈最值得注意的两点。
从最独到的“世故人情”中选择材料
散文写作需要一双敏锐的眼光,用常人的目光生活,但要用超越常人的目光去发现,见常人之所未见,写常人之所见而未所思的日常生活。散文选材应该是身边事、平常事,要有感而发,但需要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力。如此,才能写出诗情画意的好散文。从最平常的生活情景中发现美,荡开思维,让一瞬间的生活场景变幻出意义与价值,这是想象与联想的魅力。当然,写自己熟悉生活的文章也往往最能撼动人心。看不见身边的事物,看不见眼前的事物,是散文选材的误区。
换一个角度说,散文的境界与美感也在于身边的日常小事,从最细微处发现素材,需要训练写作的眼睛,磨砺思想的笔锋。有一句话这样说: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散文写作需要训练这种选材的眼光,不要让自己的笔墨飘浮晃荡,要学会从平平实实的“世故人情”中写出人生的真知灼见。
相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而言,中学生生活面狭窄,接触到的人和事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缺少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只要关注生活,比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写出自己原汁原味的心理感受,就可以写成丰富多彩的具有“学生味”的特色散文。
注重选择富于诗意画面和情感内蕴的材料
“意境深远”是对写作的高层次要求,它偏重于散文而言。散文要做到“意境深远”,在选材方面就要注重画面的诗意美,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也要懂得选择富有情感内蕴和思想内涵的材料,让主观感情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同时通过联想和想象,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中去,达到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