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
家书,曾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提笔将想念写在纸上,亲情显得更加珍贵和厚重。
115封家书是一部家教大典
我的父亲谢觉哉是“延安五老”之一,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要职。他留给了他的孩子们115封家书,这些家书非常独特地承满了乡情、乡愁、亲情和家风,从中能够看到很多文化的痕迹,看到人生的经验,看到历史的变迁。
我和父亲年龄差了整整五十八岁。自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年轻时的我忙于教书、拍戏,从未真正了解过父亲。当自己也进入老年,我开始静下心读父亲留下的日记、书信,在那些发黄变脆的纸张中,渐渐读懂熟悉又陌生的父亲。
父亲的115封家书无疑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而其中的一两封书信更是留下了恒久的影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任国务院内务部部长,时任要职的父亲收到很多来自老家安排工作的请求,父亲即刻回信表明了态度,“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穷官,但官而不穷天下大乱,官而穷转乱为安。”寥寥数字,却给我留下了一生的印象。
父亲非常喜欢与人通信,特别是爱用书信来敦促孩子们要有真才实学,并且喜欢给住在一起的七个孩子集体群发家书,称谓一般是“飞飞、定定、飘飘……”一字排开。家书的内容包括对国家民生的关心,对自家家风的塑造,对子女习文识字的规范。而且时常是子女一离开,父亲就会催促儿女给他回信、与他多一些交流与沟通。不仅如此,当家教老师给孩子们上完课的时候,父亲要求孩子们一定要热情地留老师一起吃饭,教育我们要学会尊重老师体恤老师。当然在教育孩子怎样对待父母亲人的问题上,父亲的态度一定是坚定的。父亲要求我们要经常主动地站在母亲面前,一旦母亲有事情需要帮忙,那我们就要积极地帮助母亲做好各种辅助工作,因为“母亲是很辛苦”的。
信息时代,我们用什么方式表达乡愁
微信、QQ、Facetime......感谢科技能让思念瞬间到达。表达爱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对父母,我们却常常说不出口“爱”,甚至看不穿唠叨表面下的想念。
信息时代的人们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家书终将被短信邮件、微信微博所取代。但这些方式与家书一样,可以表达情感,传递思念,只是看年轻人如何合理适度地运用了。我时隔一个月会发一些我母亲的生活照到微信微博上,也会经常在“谢家军”的微信家庭群里发布老太太的一举一动,还会在登上五千多米的玉龙雪山时给妻子发短信报平安。现在,一通电话、一条微信,只需一秒钟就能把你的所思所想分享给亲人朋友,如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必然能很好地帮助父母子女更紧密地联系更好的情感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