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945年日治期间的台湾妇女服饰变幻

2016-05-14 20:26黄梓桐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台湾旗袍

黄梓桐

摘 要:文章的研究范围设定为1920年-1945年日治下的台湾妇女服饰中的旗袍。通过文献分析与实物分析,对《凝望的时代——日治时期写真馆的影像追寻》一书中的日治时期写真馆的影像照片与辅仁大学中华服饰文化中心馆藏的1920年-1945年实物旗袍进行交互研究,再以当时出版的人物访谈与回忆录进行比对与验证,用以了解当时日治政府统治下变化缤纷的女性服饰中的旗袍,并以此来探讨当时旗袍于穿著者的内心所感,同时从文化涵义角度区别旗袍与当时其他服饰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日治时期;台湾;妇女服饰;旗袍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9-0087-03

1920-1945 Years from the Date of Taiwan Womens Clothing during the Rule Changes, with the Advent and Evolution Cheongsam Case

HUANG Zi-tong(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Art school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range of this study set in 1920 to 1945, the reign of the Taiwanese womens clothing, cheongsam,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physical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In sight, Tracing the Photography Studio Images of the Japanese Period in Taiwan”of books in the Japanese Period of photo gallery of images and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in China apparel culture center in 1920 to 1945 cheongsams kind interact research and to publish when figures interviews and memoirs by comparison and verific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t that time, the treatment under the rule of changes in riotous profusion of womens clothing in cheongsam, an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eongsam was to wear the heart of the author feel, to from 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ce cheongsam and then the other clothing differences.

Key words :Japanese period; Taiwan; womens clothing; cheongsam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绪论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下呈现着各式各样的形式与风格;日治时期为台湾服饰错综复杂变动剧烈的时期,亦可谓是台湾服装文化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转折点。

早期台湾汉人移民社会的形成,起源于荷兰时期的移民热潮,成熟完备于清末年间。深受人口移民的影响,在移民初期台湾生活习惯与风俗自然沿袭了原居住地之母文化。又因台湾早期社会纺织技术缺乏使之对于大陆民生物资有依赖,服装用布料多由大陆进口,因此服饰风格也与原居住地相差无几。但随着自然环境、气候的差异、经济能力、纺织技术、原料供给的改良及特殊喜好与审美等因素的产生,台湾服饰的风格与大陆地区逐渐产生差异,进而发展出具有台湾本土化风格的服饰特色。

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日治初期,因此时武装抗日正风起云涌,为安抚民心日本政府仅就台湾汉人的三大陋习(吸食鸦片、男子辫发、女子缠足)组织了“本岛人风俗改良会”,倡导习俗改良运动外对台湾风俗习惯采取渐禁原则,于是台湾妇女的服装穿着仍延续清治时期的旧式样。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日殖民政府利用台湾仕绅所推动的社会改良运动,并强制执行妇女解放缠足政策后,才有少数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女子在放足后,穿着改良式制服,也在世界潮流欧风东渐的影响下,开始视穿着洋装为时尚。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于是日本殖民政府展开“皇民化运动”强制推行日常生活的日本化,妇女服饰方面鼓励台湾妇女穿着改为和服,并发起“本岛妇女服的改善运动”,但和服昂贵,且在民族意识排斥日本的“公民不平等“政策的形势之下,台湾本地的士绅发起了追求要当平等公民、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追求进步的西式现代化的台湾新文化运动,这项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穿着西式服装的妇女逐渐增加。再者,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受西方现代化的影响,本国的纺织工业突飞猛进,渐渐形成妇女穿着洋装的一种风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也就是洋装突飞猛进的同时,旗袍与台湾服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旗袍更是攻占了众多女性的衣柜。1920年代旗袍便在上海流行起来,在台湾的风行大约是在1930年代,不过台湾上阶层的女性亦是走在流行的最前线的,早在1920年代就穿上了旗袍,我们从现今存下的传世实物与传世照片,亦能看到那时妇女着旗袍的魅力芬芳(图1)。

二、从《凝望的时代——日治时期写真馆的影像追寻》中的传世照片看1920-1945年杂糅的台湾服饰风貌

在《施素筠女士访问记录》中提及,从前的台北虽然摩登,照相的机会却并不多,只有在宴会、结婚等特殊场合才有安排,所以每个人去参加婚礼都会穿上最新、最漂亮、最流行的衣服,以便拍出永恒的美丽照片。由此我们得知如果想要了解一个时代的风貌,那么传世照片最能呈现那个时代的潮流变化。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将书中现有的传世照片进行纵向归纳整理,把1920-1945年间的照片资料按照所提供的照片时间信息,分为三个时段进行总结;故按1920-1930年、1931-1935年、1936-1945年三个阶段进行论述。因本文着重于1920-1945年台湾妇女服饰变幻之分析,所以如下论述以妇女服饰为主。

(一)1920-1930年

此时年长的女性多以后梳式挽髻的发型为主,但年轻女性中较为前卫西化的女性也出现剪短发的情形。到了1920年以后,妇女的日常穿着为西式裙为主的裙装,上衣也变得较为合身而短,下摆成圆弧状,领子的高度也较之前高,由于受到传统不合乎时代潮流的影响,年轻女性亦开始学洋裁穿洋装;在当时上流社会家庭中也有少数年轻女子出现穿着和服的情形。值得一提的是,受大陆旗袍风的影响,台湾女性也跟着穿起了旗袍;新式的流行旗袍在台湾出现时间大约是在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引发一波流行的源头是上海,最早出现在1914年、1915年,无袖无襟,可以说是加长型的马甲,没有多少收腰的设计,到了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时旗袍的曲线也越发的合体,如此一来,旗袍成为呈现女性身体曲线的最佳衣裳,不仅有着中式的风韵更是符合了欧美服饰展露曲线的流行风潮。于是上海便成了这次旗袍潮流之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席卷整个亚洲,在1920年代台地的传世照片中可以看到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旗袍制作茶叶的场景(图2)。

另外,1920年代写真照相馆中已有女扮男装拍照的现象。从照片上我们还可以看出此时年长的妇女还穿着中式布鞋,但年轻的女性已不再缠足,开始穿着西式皮鞋。

(二)1931-1935年

1930年左右,旗袍开始在台湾女性之间流传开来,在1930年代台地的传世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的妇女身着蕾丝衬边的马甲旗袍端坐的场景(图3)。由于台湾自古便商贸繁荣,台湾的女性对于服装的选购有一种特质,就是相当喜新厌旧,她们会很快地喜欢上新款的服装而去购买;但是一旦有了更新的衣装,马上就会舍弃旧的衣装再去购买新的衣装。这一时期的台湾妇人的喜好从之前兴起的洋装转向新式的台湾服,而这一种新式的一件式的样式也着实取代了上衣下裙两件式的流行。此后的女士洋服也开始出现了上衣与下裙连结起来的一件式的样款。伴随着衣饰的改变,发型与鞋子的穿着也随之而变化,年轻的女性留着刘海的齐肩短发的发型来搭配旗袍,在鞋子上更多的女性穿上了西式皮鞋,但也有女性穿着日式夹脚拖鞋或木屐。

(三)1936-1945年

1935年之后的服饰流行对1930年代服饰风格有着一些延续,但也产生一些变化。

1935年台湾女性开始流行两侧绑的发型,并且开始出现烫发,到了1940年代有更多的女性开始烫发。款式如同扫把的发型或是其间的大波浪都在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此时的妇女除了发型时尚以外,在帽式的穿戴上也是十分摩登且多样的。在服饰的穿着上,这个时期的台湾女性服饰是相当纷杂的。1930年代风行的旗袍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西式的洋装或套装也有妇女穿着,只是1940年日本殖民政府为了强化台湾居民“我是日本人”的皇民意识推动了“皇民化运动”,受此运动的推行下,台湾妇人也穿起了日式改良服,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穿着日式军装模样的上衣与灯笼裤的女性写真。除此之外,大衣款式、上衣下裤穿戴丝袜等样式在当时的写真照片中也一一呈现。另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张女子写真,穿着的旗袍不同于普通旗袍的右衽,看上去是交领且左衽(图4),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妇人对新式服饰的追寻程度有着浓厚的兴趣。

通过照片的分析,我们大概可以感受到1920-1945年的台湾服饰呈现了一番相当纷杂的状况。随着当时西方社会的洋风、日本涉入的和风与当地传统的台湾风三种多元文化相互杂糅的影响,台湾服饰一直在变幻。在这期间服饰风貌只是随着潮流的变化而变幻,各种服饰的穿着比例虽在某些时段存在此消彼长的趋势,但不会存在某种款式完全被取代的现象。在当时的台湾也是情有可原的,那个时代的服饰风貌因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呈现着缤纷复杂的现象,这是现代的我们去研究当时的服饰风貌时应当理解之处。

三、馆藏旗袍之实物分析

在台湾辅仁大学中华服饰文化中心的典藏旗袍中,除了少数购藏以外,大部分来自于不同家庭的捐赠。经过对藏品的使用时间与使用地点及其意义进行甄别之后,有三位女性的8件旗袍属于本研究的范围内。这三位女性皆是来自于台湾本省,分别是居住在台北迪化街的周郑粘女士、新庄的郑林嫦娥女士和新竹的王蓝治女士。因其出生年代皆为1900年左右,她们所着旗袍的1920-1950年代正是本文所研究的范畴,这也是选择她们的旗袍进行实物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衣身的色彩、材质与图纹

此次作为研究对象的8件旗袍除了郑林嫦娥女士所捐赠的一件1920年代穿着的浅蓝缎地刺绣花卉长袖夹旗袍之外,其余的旗袍大致使用于1930年至1950年。因捐赠者的年龄不同,从所捐赠的旗袍色彩来看,大致分为鲜嫩的粉色系与沉稳的黑蓝色系。从这可以看出当时女性喜欢的颜色大多是清丽淡雅的风格,只是由于穿着年龄的关系有着粉嫩与沉稳之别。联想到当年这些服饰的穿着场合大都是在节庆或婚礼上,代表着当时人的审美趋向,呈现出了当时台湾妇人雅致的审美观。此外,这8件旗袍的材质都是以蚕丝为主料,里料的选择上也大多为蚕丝面料;由于穿着应适应节庆场合的关系,8件旗袍中除了一件面料不带图纹以外,其余均带有象征着吉祥美好的平面刺绣或提花的图纹。

(二)尺寸的变化

从这8八件旗袍的尺寸上来看,大多都是100cm以上的小腿以下的长旗袍,其中最短的是王蓝 治女士的衣长为100.8cm的稍短旗袍,但通过访谈得知此旗袍本是婚礼上及小腿以下的长旗袍,后来为了日常穿着便利才将其修改的。由此可看出当时的台湾妇女在婚礼等重要的的场合上会选择隆重又大方的及脚踝的长旗袍,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便利会选择穿及膝的较短的旗袍。从这些传世实物的尺寸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旗袍的变化,旗袍的胸腰围差是旗袍合身与否的一个重要表象。虽然因为穿着者的年龄与身型大多不尽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旗袍曲线的大致走向。

(三)设计细节与工艺的呈现

在做工上,从实物分析,可以看到1930年代以前的旗袍以手工居多,后期的旗袍以车缝为主、手缝为辅。在设计细节上这8件旗袍的领型都是立领,只是由于年龄的关系立领的高度有些许的不同,年轻女性的立领略高些,大致在6.5cm高度左右;年龄较大一些的女性的立领较为低一点,大致在4.2cm高度左右。但在襟形、下摆造型与装饰上大致都是以圆襟、曲裾下摆和细绲边为主,在袖型上大多以窄袖长袖居多,短袖与宽袖居少。在构成上,大多数的旗袍都是有夹里的,因使用的季节不同,夹里也有夹毛里或夹棉里之分,总的来说旗袍还是十分舒适便利适合人们日常生活的。

在《施素筠女士访问记录》中施素筠提到日本时代台湾的妇人大多穿台湾衫,台湾衫又叫长衫。长衫的形式大部分是松松的,扣前面,通常没有车胸线,也没有车里,穿起来很舒服。在当时台湾人最常穿的衣服就是长衫和衫裙,最平常的变化就是袖子变长或变宽。这种长衫不似海派旗袍那般夺目靓丽,但亦有着自身的沉稳与独特。它的性质类似于汉族的短衫,设计细节上除了将下摆加长之外不做其他更改。它有着传统汗衫的舒适又体现着当时的流行风尚,于是台湾的知识女性和上流社会的妇女也开始穿起了旗袍或长衫。

旗袍作为当时妇女常使用的共同服装款式,其所展示的身份认同或区辨,显现的是一个复杂的观点与历史经验。

四、结语

1920年至1945年的台湾妇女服饰是相当纷杂的,在那样缤纷与多元的年代,女性如何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选择穿著旗袍是值得探究的。旗袍作为近代台湾妇女的代表性服饰,不只可以显露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美学,更能看到当时的历史缩影。服饰可以让我们了解个体如何展现其文化身份的物质文化,探索旗袍的产生、发展、转化和变迁的过程,可进一步从旗袍看到服装对于个体文化身份建构和种族文化象征的意义和重要性。

但当旗袍所具有的含义不再只是旗袍的本身,而是要与文明、反殖民或时尚连上关系之时,我们便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它。对照过去女性在穿着旗袍上的认知,才了解身体意识的转变,是需要许多个生命历程与经验来将之交融的。旗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作为穿着时尚的意义,并非仅是静态的表象美,更多承载的是人们内心的表露以及对文化的呼唤。

参考文献:

[1]苏旭珺.台湾传统汉人服饰[M].台北:商周编辑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0.

[2]叶立诚.台湾服装史[M].台北: 商鼎文化出版社,2001.

[3] [台湾]简永彬,凝望的时代—日治时期写真馆的影像追寻[M].台湾:国立台湾美术馆, 2010.

[4]汪珏 等撰文,罗麦瑞 主编.旗丽时代:她们的故事[M].辅大中华文化服饰中心,2013.

[5]罗麦瑞 主编.旗丽时代:伊人、衣事、新风尚[M].台湾: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系、国立台湾博物馆,2013.

猜你喜欢
台湾旗袍
旗袍魔术秀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