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具有中国文人精神的室内空间

2016-05-14 20:26任宇青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中国文化人文精神

任宇青

摘 要:“居移气,养移体。”居住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而细心供养则可以改变人的体质。古人云:“富三代知居,居三代知食,食三代知知。”历经三代人精雕细琢,方能得到可传承的居住环境。文章主要就如何设计具有中国人文精神的室内空间进行探讨。

关键词:室内空间;人文精神;中国文化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9-0057-03

How to Design with a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terati Interior Space

REN Yu-qing(Beijing Adam Hotel Design Co. ltd.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In the air, a moving body." Living environment can change a persons temperament, and careful support can change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 The ancients cloud: "three generations know the rich, the highest in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food, eat three generations know." After three generations of finely crafted to got living environment to inheritance. In this paper mainly on how to design with Chinese humane spirit of interior space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interior space; the humanistic spirit; the Chinese cultur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人之所以为人,人又之所以能够体味世界之美,是因为我们对于自然有所敬畏。而设计师之所以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却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敬畏,更在于他对于自然、对于美的理解和诠释。不同的时代对于美早有不同的诠释,不同的人也因为对于美的诠释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居住环境。

一、中国建筑中的传统艺术

清代才子李渔所著《闲情偶寄》把居室部列为书之首,其中说到:“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庶民之家当崇简朴,王宫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只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次塞责”。得见当时的建筑设计思想,崇尚“天人合一”。这种贯穿至今的朴素哲学思想,最早来源于《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天干地支循环、五行相胜相生,《诗》《书》《左传》、诸子百家,它们形成的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生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使天、地、人、物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要顽强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在建筑设计中,也无例外。

林语堂先生很早就说过:中国人独处应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群居应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文化与文化应当建立共生和谐的关系。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千年以来,儒道结合的智慧与审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基。

二、对中国当代建筑的理性思考

然而纵观当下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商业化占据主导地位的炒作年代,商人们只是考虑如何利用设计师为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而获得经济利益。大家都在追求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众人所常见符号的粗暴拼接,混凝土砼制重檐歇山顶尚且能与爱奥尼克柱相结合,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始,这些所谓“设计师”的思维手法之遗毒,何止无视建构逻辑,甚至扭曲了市场审美 。至今,开发商的样板间、售楼处、会所提供的都是欧式、英式、美式等舶来风格,这些不伦不类的设计断绝了国人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础的联系,和国人生活习惯不匹配,也解决不了国人当下的生活焦虑状态。

每个国家的建筑和室内设计都应该先保有自己的民族性、表情和风格,在此基础上如何去更多吸收其他世界文明中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应当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也不能罢黜百家,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在保有中国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技术,让我们民族的精气神得以发扬。而在这一点上,有几位大家值得我们去学习。

贝聿铭先生获奖无数,称他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当之无愧。他设计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以及晚年为法国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都是被世界认可的大作。后来他回到故乡,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成为最能表述民族古典符号与现代设计风格精巧结合的标志性设计。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哪个景观不是透露着苏州园林的气息和神韵,但中央展厅的钢结构、嵌石材、光影变化又完全是现代技术才能实现的。花岗岩替代了小青瓦,清丽却丝毫不减。用西方的思维和理论还有手法做出了中国的意境,解构中国的形式符号,“以壁为纸,以石为绘”,极尽雅致,莫过于此。

王澍是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大陆本土设计师,可能最为合适形容他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建筑的未来没有抛弃它的过去”。他的一墙一砖都是实打实垒起来的,砖着实是老砖,手艺也着实是传统手艺。中国的泥土是很厚的,中国的建筑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这些极致写意的建筑体,就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气”。他是一个建筑界的文人,文人喜欢什么?文人就是喜欢山、水,喜欢一切自然存在的东西,喜欢“诗酒趁年华”,喜欢自在。而顺从自然即是顺从美,顺从土地、顺从心意,就是顺从设计。《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传承民族的文人精神来做室内空间的设计当是如此。

三、中国建筑需要传统文化

张永和说过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步行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尺度”,马清运对于运用竹节围栏的解释是“没有一种建筑不会消失”,崔凯认为“文化将取代美观”,这些都是创新中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在阐述一个观点:我们要归于自然,我们要遵循自然,我们需要具有中国文人精神的空间。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但资源有限的国家,奢靡之风和舶来品从来都不适合中国。在盲目追求奢华的现代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潮流与艺术情趣中,中国的室内空间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先人一直在试图告诉我们,鞭策我们,激励我们:“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我们当拥有尊重自然的生活态度,我们当保留朴素,内敛,节俭的高尚境界。

在这一点上,我们做的远不如北欧和日本。

北欧设计取向的简洁、纯朴,日本设计的诧寂之美,都源于他们对于自然、对于人文、对于人类基本需求的深刻理解。富有、富贵、华丽、鲜艳、艳丽、豪华、丰满、繁琐,这些向来都不是我们真正赖以生存的追逐,然而朴直、谨慎、节制、幼拙、简素、幽暗、静溢、野趣才应该是我们的归处。

国人当下需要回归的正是这种文人精神。无需恒久,无需圆满甚至无需完善,我们需要跟随的只是我们的先祖们留下的,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些个设计,往小了说是个人建筑设计中体现出的个人品质,往大了说是个人建筑活动最终希望实现的价值追求。懂得这个道理的,自然不是我一个人,有很多人也认识的到当代的设计师到底应该传承些什么,然而传承这回事,却没有那么简单。

我将在设计中对于文人精神的体现简单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的模仿,这一点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有样学样,依样造样。第二个层次是“意”的模仿,这一点少有人能做到,大致是一种形有尽意有穷的境地,在这些设计中,你能看到文人的影子,但却感受不到文人的风韵。第三个层次是“气”的炼化。这些设计带给你的,是崇高的审美体验,不是什么金碧辉煌,也不是什么尽态极妍,而是惆怅之美,是丝丝入扣、犹如清风拂体。

有些必须传承的,恰恰是眼睛看不到的。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建筑空间里,琴棋书画、读书、品茗、焚香、抚琴诸多雅事正是现代人缺少的生活情趣,而那些热闹巷弄里尝试模仿这些形态的集会,显得多么的拙与笨。在一间房子里,对材料、色彩、家具、器物、挂画、种植的选择则反映出不同人的价值取向,而简单以形为象的临摹,又怎么能真正达到“物我如一,犹如无我”的境界。实际上,在同一空间中如何选择搭配以上要素便构成了不同的能量,不同的能量对人的滋养程度也随之不同。这些人的五官能感觉到的东西和生活体验是我们室内设计要承担的责任,而这种体验对文化有本质的影响。

古人之大雅的门道,极尽深入,非一言能蔽之。仅生活方式,就可以分为“琴、茶、曲、香、蒲”等等。而这些生活方式,又根植于他们赖以居住的环境之中。我辈穷尽一生,可能也只能窥得半分。这半分之中,有两点是我认为急需存留和发扬的。

其一,是石之美。大文豪苏轼说:“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可见石的痩、皱、漏、透,都非其他器物可比,它是大自然最为得意的作品,就如同时常被我们忽略的呼吸一般长久的存在着。石之美,在于无时不在改变,又似乎千百年不变,它超越了我们人类意识所能及的最边界,见证了斗转星移、白驹过隙,但它又是如此质朴迷顽,能解最深的哲理,又缄默不语。中国奇石的无上妙品莫过于五代南唐宝晋堂的遗物“玄芝岫”。米芾题铭文:“爰有异石,徵自灵璧。匪金而坚,比木而栗。音协宫商,采殊丹漆。岳起轩楹:云流几席。元祜戊辰米芾谨赞”,短短几行字,得见石势蜿蜒纵恣、层叠窈窕之态,八面玲珑、巧夺天工之感。“神瑛”“玉秀”的“青芝岫”,名声在外,无需多言。然而我们当代的室内设计中,缺乏了石这一极重之物,我们太急于使用新的加工过的人为创造的事物来证明自己的进步,却忽略了最本真的最实在的美,实际是无需雕琢的。其二,是蒲之美。蒲乃是唐宋时期,文人案头清供之物。自西汉时期,就遍植于皇家园林,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千古佳句“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苏轼更是撰文记录自己为了养菖蒲而取石百枚的趣事:“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水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以养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若说石之美是土地之美,深厚之美;那么蒲之美如解缙的《菖蒲》诗中所云:“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斩碎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起,销尽锋棱怎奈何。”它耐苦寒,安淡泊,生于野地则生机盎然,生于庭院则亭亭玉立,生于案几之上则飘逸而俊秀。因此菖蒲是具有神性的植物,《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它身姿灵秀,又兼作妙药用,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因此它作为清供之物,竟也有了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如此妙物,如今居室之中,得见已不多了,取而代之的,多是绚烂俏丽的鲜花,更甚者,几盆以假乱真的塑料制品,竟也能当装点了,实在是惨惨戚戚。

为什么要做具有文人精神室内设计,因为这不仅是对于自我设计思想和价值的传播,不仅是给予留在设计空间的人以能量的转换,也不仅是对于根植于民族基础的特有的符号的集成,更是为了对“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传承,对“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传承,对“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传承,对“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传承。而这一切需要我们牢牢捆绑在设计思想中的“气”,都不是孤立的,它们自儒道的哲学思想母体中产生,又历经了千年的渗透,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我们又何以能自断经脉呢?

宜设而设,精在体宜,删繁去奢,绘事后素。去除虚伪、造作和精陋,留下“气”,是我们现今拒绝虚无的奢侈崇拜,直达拥有文人精神的设计的惟一途径。然而如何能到达这样的设计境界?庄周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参考文献:

[1]郭茜. 中国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向[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2]高瞻. 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继承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中国文化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家具在室内空间布局中的品质特征探讨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