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诊疗中执行“一室一患”管理的应用

2016-05-14 13:25骆洪菊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关键词:管理应用品管圈

骆洪菊

【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门诊诊疗中执行“一室一患”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门诊于2015年05月~2015年10月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探讨影响门诊各诊室执行“一室一患”的原因,制定并应用改进措施,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效果。结果: 我院门诊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诊室“一室一患”执行率明显提高。由77.8%提升至87.0%(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了门诊“一室一患”执行率,改善了门诊就医秩序。

【关键词】 品管圈 “一室一患” 管理应用

品管圈(QCC),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为了解决现场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问题和品质管理活动,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 。这种质量管理形式,其特点在于基层员工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工作质量[1]。门诊诊室执行“一室一患”是保护病人隐私,减少交叉感染,提高诊疗效率,改善就医秩序的必要措施,也是门诊质量管理内容之一。由于我院地处农村,病人及部分医师认知不同,“一室一患”执行得并不理想。为此门诊管理者响应医院号召,于2015年05月~2015年10月在门诊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此问题开展讨论,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改善了门诊就医秩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5年05月26日,在门诊办公室采取自愿报名方式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品管圈小组共由门诊8名护士组成,通过投票选出圈长1名,联络员由护士长担任。并由圈员投票方式选出圈名“聚力圈”,寓意为圈员团结一致、聚力一处,发挥各自光热、潜能,协同完成解决门诊面临的所有问题。

1.2 步骤

1.2.1 选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通过头脑风暴法,要求圈员从问题的紧迫性、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圈能力等方面,分别用5分、3分、1分3个等级打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活动主题[2]。最终确定主题为提高门诊诊室“一室一患”执行率。并填写申报表,上报护理部审批,通过后立即开展品管圈活动。

1.2.2 拟定计划 本次活动计划时间约21周,1-7周为计划阶段,包括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8-15周为实施与检讨阶段;16-21周为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

1.2.3 现状把握 调查门诊各诊室病人就诊高峰时段“一室一患”执行情况,圈员担任调查员。同时对可能影响“一室一患”执行的原因进行调查,如门诊医生使用叫号系统及执行“一室一患”的看法的调查;门诊患者对执行“一室一患”知晓情况的调查。结果:门诊24个诊室执行“一室一患”总天数424天,执行率77.8%。未执行天数121天,未执行率22.2%。其中门诊老内科、儿科、产科、骨科这四大科室未执行率累计达82.64%,根据80/20原则为本次重点改善科室。

1.2.4 原因分析 根据对医生、病人的调查及圈员的打分评定,导致“一室一患”执行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病人对执行“一室一患”没有认识,宣传不够,没有养成次序入诊室的习惯;个别医生怕流失病人不配合使用电子排号系统,自行排号;导诊护士巡视指导不够,院部对执行差的科室奖惩制度未落实等。

1.2.5 设定目标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本选题是提高执行率,因此对未执行情况进行改善,改善的重点是现状把握中需要改善的特性累计百分比,圈能力是圈员在主题选定中圈能力的平均值,通过计算,设定提高“一室一患”执行率目标值为86.7%。

1.2.6 制定对策及实施对策 此阶段通过讨论决定:针对病人未养成依次就医习惯,制定制作“一室一患”相关政策及好处宣传单,采取口头、文字、LED屏等多种形式宣传,导医护士督促医师使用叫号系统,让病人形成习惯;针对个别医师不配合,对重点医师,导医护士多督促并协助使用叫号系统;针对护士巡视不够,制定在班护士巡视各诊室细则,督促病人在外等候,维持诊疗秩序。对策实施从8月10日开始执行。

2 结果

2.1 改善效果

从2015年5到10月,开展提高执行“一室一患”率品管活动共21周,在对策实施前后调查各诊室执行“一室一患”情况各4周28天作为前后效果对比,同时发放调查表各100张,了解病人对“一室一患”好处知晓率,结果:前、后执行率分别为77.8%、87%;改善前、后病人知晓率分别为69.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

计算方法: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值)×100%,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经计算,本次提高门诊诊室“一室一患”执行率目标达成率为103.37%,进步率为41.44%。

3 讨论

QCC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由日本开始,推行世界各国将近50年,在医疗行业,从我国台湾开始引入,到推行各省市接近20年。但在本院,开始时间并不长,本人也是初次接触,活动中也遇到许多困惑,但通过学习及实践,初步体会到品管质量管理的优点:

3.1 工作模式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任何管理活动中,都应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措施均应调动人的积极性[3]。本次品管圈活动,由上级部门引导,强调护理人员自发组圈,由下而上进行质量管理活动,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3.2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活动过程中,大家通力合作,分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方案,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断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力,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4]。

3 .3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运行过程,是按照PDCA循环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使护理工作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逐步完善提高,并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李琳凤,张毅,吕海瑛,等.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1.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

[3]刘开英,刘艳红.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5,19(03):1042-1045

[4]李晓真,皮红英,王玉玲.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04(07):521-522.

猜你喜欢
管理应用品管圈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集约化模式在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护理品管圈运行常见问题与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