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X线检查结果分析

2016-05-14 12:55阚建明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关键词:早期胃癌检出率

阚建明

【摘 要】 目的:对X线检查技术应用至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筛选53例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因出现胃癌疑似症状进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查的患者,后期均已确诊,施以X线检查技术,并对所选对象检查结果、X线征象深入分析。结果: 经X线检查后,45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86.54%(45/52)(P>0.05)。入选对象X线特征表明:患者胃壁呈现出局限性的伸展不良症状,不仅有浅凹陷面出现,而且粘膜组织呈现出皱襞改变征象。讨论:选择X线方案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诊断,不仅检出率高,而且还能清晰显示出患者病灶组织的方位以及直径等信息,可推荐。

【关键词】 检出率 X线检查 皱襞改变 早期胃癌 粘膜组织

作为消化系统类常见肿瘤,胃癌有病死率高的特征,予以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此次为评定X线检查技术应用价值,并对53例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因出现胃癌疑似症状进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予以X线检查后,评估其检出情况,期待能改善X线检查技术,使患者诊断水平得到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53例于2014年7月-2015年12月因出现胃癌疑似症状进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查的患者,40岁至70岁,中间值(62.6±5.13)岁;有30例男性以及23例女性,后期均已确诊,且均接受X线检查,上述患者都出现上腹部饱胀感以及隐痛感,部分患者存在便血症状。

1.2 方法

所选对象均施以X线检查技术:(1)检查前,嘱咐患者严格禁食,至少6小时,同时避免应用会对患者胃肠组织造成影响的药品。(2)给予患者应用100.0ml至150.0ml钡剂(200%),再予以服用发泡剂后,嘱咐患者饮水(约5.0ml至10.0ml即可)。(3)取患者俯卧位,确保其胃前壁处的钡剂成分能够均匀分布,并对患者腹部进行轻摇。(4)嘱咐患者转变体位,从右侧逐渐转变为仰卧位,检查后,再转向于左前斜后方,最后转向于右前斜方位,如此反复进行2次至3次[1]。(5)从“侧位”、“仰卧状”、“斜位”、“俯卧状”以及“站立状”对患者展开全面摄像、检查[2]。

1.3 数据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汇总,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所选对象检出情况,与病理结果对照,并分析其X线图像特征。

2 结果

2.1 所选患者检查结果

经X线检查后,45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86.54%(45/52)(P>0.05),有4例患者被误诊为糜烂型胃炎,3例患者被误诊为胃溃疡。其中,有16例(35.56%)患者呈现出隆起征,29例(64.44%)患者胃壁呈现出局限性的伸展不良症状。此外,上述患者都属单发性病灶,4例(8.89%)患者病灶组织位于胃窦后壁,16例(35.56%)位于角切迹点,4例(8.89%)位于胃窦大弯点,11例(24.44%)位于胃窦小弯点,5例(11.11%)位于胃体小弯点,5例(11.11%)位于贲门区。

2.2 所选患者X线征象

入选对象X线特征表明:患者胃壁呈现出局限性的伸展不良症状,不仅有浅凹陷面出现,而且粘膜组织呈现出皱襞改变征象,同时伴随着断裂以及增粗等情况发生。除此以外,部分患者粘膜组织的表面存在着水肿、充血问题;部分患者粘膜组织的颜色呈现出轻微变化征象,无明显病灶组织出现。观察确诊患者病灶组织后,发现其病灶直径介于5.1mm至10.0mm之间,且存在着慢性、浅表型胃炎相关征象。

3 讨论

冯秀荣等[3]发现,胃癌属于严重癌症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多数患者年龄都超过50岁,其诱发因素涉及遗传因素、大量食用腌制品以及长期酗酒等,而随着患者年龄逐渐增长,对疾病抵抗力较差,体质下降,一旦延误诊断,或者疾病发展至中晚期,就会使患者对手术承受能力显著下降,以至于在手术过程面临极大的风险,所以需展开早期诊断工作,通过及时发现患者病症,再予以早期治疗,有助于提升其生存质量。

一般而言,胃癌多表现出隐匿性,不仅其病症无特异性,而且疾病早期还不会出现自觉症状,加之早期病变成分尚未对肌层结构造成侵犯,极易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或者是胃炎等,所以要优化早期胃癌临床诊断技术[4]。选择X线方案进行诊断,表现出便捷性以及无创性等优势,除了能够对患者病灶组织边缘进行准确描绘外,还能准确判断患者病变组织的深度、数量以及位置等特征,便于医师准确辨别其病情。此次研究经X线检查后,53例中有45例患者被检出,该方案检出率86.54%(45/52)(P>0.05),都属单发性病灶。观察入选对象X线特征,发现患者胃壁大多呈现出局限性的伸展不良症状,不仅有浅凹陷面出现,而且粘膜组织呈现出皱襞改变征象,同时病灶直径介于5.1mm至10.0mm之间。此外,8.89%患者病灶组织位于胃窦后壁,35.56%在角切迹点,8.89%在胃窦大弯点,24.44%在胃窦小弯点,11.11%在胃体小弯点,11.11%在贲门区。

但是,为提升诊断工作价值,避免误诊或者漏诊行为出现,在施以X线检查时,医师要重视以下情况:第一,对于疑似病例,医师要予以反复检查,通过进行全方位摄片以及多次对照,明确患者图像特征,以判断其病情;第二,准确、合理配设钡剂,避免客观因素影响诊断效果;第三,有效联合病理技术、内镜技术,通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疾病检出率;第四,为提升图片清晰度,需展开多轴位以及多体位检查,在对患者粘膜组织图像信息、充盈状况等进行观察,在必要的情况下选择压迫器展开加压检查,同时予以反复摄片,确保病灶组织能够清晰呈现;第五,患者接受检查后,若其病灶组织已被发现,同样需要对其胃部进行全面检查,避免漏诊[5]。

综上所述,选择X线方案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诊断,不仅检出率高,而且还能清晰显示出患者病灶组织的方位以及直径等信息,可推荐。

参考文献

[1] 孙华峰.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实施2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48.

[2] 李守英,徐同磊,徐红,等.早期胃癌筛查方法应用的新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87-189.

[3] 冯秀荣,薛改琴,王宇翔,等.胃窗超声与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胃癌诊断的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3):329-331.

[4] 沈国锦.X线钡剂造影和CT检查68例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15,27(6):40-42.

[5] 郭义标,杨馥彦,陈少贤,等.X线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5):613-614.

猜你喜欢
早期胃癌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电子染色内镜确定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