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涛
摘 要:中国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必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造成广泛影响。在老龄化阶段,在新建“撤县设区”的新起点上,新建区怎样面对和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抓住发展机遇,是本文的关注点。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48-02
二十一世纪初,新建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按照国际公认的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0%、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7%的标准来衡量,新建区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也同时进入公众视野。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化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的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
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预测
2015年,新建区户籍人口为69.09万人, 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8.62万人,老年人口系数为12.5%,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1%,也就是说每5.2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负担1个户籍老年人口。新建区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龄化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降低则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两大原因。
以2005~2015年人口分年龄时期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科学预测方法,对新建区户籍老年人口的变动情况进行了预测: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为8.76万人,老年人口系数为12.4%,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5.1%,即4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户籍老年人口。
2 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人口老龄化在带来一定人口问题的同时,必将对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等领域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1 劳动力减少和劳动成本提高
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力数量及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据科学预测,2020年全区劳动力人口为46.36万人,占全部户籍人口的比重为61.9%,较2015年下降 0.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在就业方面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劳动力减少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方面。
2.2 家庭和社会负担有所加重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影响,目前全区老年人代际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大量的“4-2-1”结构家庭,家庭劳动力比重小,劳动年龄人口在承担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还要负担更多老年人的生存和发展费用,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负担加重的同时,社会也相应的增加更多的政府支出用于老年人保障方面。
2015年,全区发放养老保险金5.34亿元,较上年净增0.89亿元,同比增长20%,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 10.5%。
2.3 社会活力和消费释放不足
老年人口劳动能力下降必然造成收入的减少,2015年我区的储蓄率为52.3%。储蓄率降低影响资本形成,进而降低经济活力,造成社会活力不足。
同时,老年人口收入的减少,也会让老年群体的消费意愿减弱,节约开支把钱用于养老、防老的一些必备支出消费项目上,消费难以完全释放。
2.4 养老模式范围不广和层面不高
目前,全区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两大类。社区养老是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但需要社区有完善的服务人员和公共资源,目前全区社区中还未有专门的养老中心,就是完整的老年活动中心也非常少。
虽然全省首家系统、专业服务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南昌中华情公寓于2009年在我区营业,但毕竟孤掌难鸣很难带动整个社会老年健康服务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大部分早在50年前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我国社会在1999年也步入老龄化,因此我们也不必谈“老”变色,在客观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新建经济社会影响的同时,正确把握老龄化给新建经济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3.1 社会将实现充分就业
虽然目前新建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还是充足的。2015年劳动力人口为42.9万人,占全部户籍人口的比重为62.1%,预测到2020年全区的劳动力人口为46.36万人,占全部户籍人口的比重为61.9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而且人口红利消失有利于充分就业时代的到来,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不是劳动力短缺问题。
另外,劳动力成本的适当提高,可以促进节约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并且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这对于扭转全区粗放式生产有着关键意义。
3.2 社会将更加安宁和谐
老年人在几十年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心境平和宽容,这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在处理事务及矛盾时,更加理智、包容和睿智,而他们又占社会人口的很大比重,在事务表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是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随着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他们在财富创造方面也能够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他们的参与将使社会环境更加安宁和谐,他们营造出的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为全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全力前行。
3.3 助推老龄产业发展
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着老龄化发展,老年群体会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消费群体,在很多领域甚至会主导消费市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老年人的消费能力逐渐加大,老龄产业也必将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极其可观。
4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途径
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是可控的,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的好,会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全区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加大对老年人保障的支出。
4.1 健全完善保障制度、多方位加大老年人消费能力
一是要城乡同步规划,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二是要坚持多层次、多渠道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仍有许多身体健康、专业技能强的人员,他们当中不少都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愿望。完善推荐聘用管理机制,让老年人在提高收入的同时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在享受到社会提供的良好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以及再就业带来的收入提高的基础上,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将逐渐增强,老龄社会的幸福指数也会随之增加。
4.2 发展公共福利设施,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建设
4.2.1 要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福利机构抚养老人实际情况的需要,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
4.2.2 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建设
全区目前出现大量的“4-2-1”的家庭结构,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日常照顾、生活护理常感到力不从心,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全区要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建设,开发多种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建立规范、安全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网。
在社区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家庭成员选择志愿服务时间为社区老人服务,同时在其家庭老人需要照顾的时候也能获得社区志愿者相应的服务。社会和家庭相互配合,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4.3 着力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全区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围绕老年人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把健康养老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住宅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都是今后新型养老模式发展的方向。
引导工业企业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多样化开发老年用品、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业、房地产业、老年保险业、再教育业、老年咨询服务业,提高服务产业特色,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
5 结 语
“夕阳无限好 即使近黄昏”, 老龄社会的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让老龄化迸发出积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文杰.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社会统计学的分析 [J].东方企业文化,2011(18).
[2] 刘士杰,原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问题与政策[J].中州学刊,2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