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问题、策略

2016-05-14 07:25张丹赵光华周奔波纪秉林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张丹 赵光华 周奔波 纪秉林

摘  要:高等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思想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意和实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化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史发展阶段的回顾,探讨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存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39-02

高等教育改革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发展时期。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也对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为更好得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刻不容缓。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历程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在 1949年至1956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人才培养为了适应当时工作岗位的需求,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只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最终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未能使受教育者起到全面发展的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在1956年至1976年期间就开始摸索新的发展方式,但是在这些时间中的高等教育发展并没有计划中的顺利,在经过反右斗争、教育大革命等等活动之后,高等教育遭到严重影响,因此发展脚步开始放慢。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了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起国家人才培养的重担。随着进入信息化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应向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2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符合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但是高等教育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索。

2.1  培养模式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教育部门按照上级所制定的统一的教育模式和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基本上都是根据学校制定好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工作,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发挥出自身的个性特色。

另一方面,我们的高等教育沿袭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给学生发扬个性的空间与环境。

2.2  大学制度和评价机制相对滞后

当前,大学在招生、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自主权,改革创新的空间有限,动力不足。基本上教师考核都是通过科研以及数量来判定,忽略了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同时还存在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空间和动力不足,创新理念、能力和方法欠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过多依赖知识性考试;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多样化人才培养存在众多不利因素。

2.3  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方式与社会的发展脱离。传统的教育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课堂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着重强调学生宽口径、厚基础,显然更重视学生基础的培养。虽然很多大学的教学大纲纳入了很多相关基础课程,但从学生到老师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度来看,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导致学生的三观树立出现偏差,对人生的定位也发生偏差,不懂如何去规划人生道路。

3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3.1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任务

培养全面型的人才是党的重要方针,把培养品德兼备的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当前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需要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改善全方位育人工作;

②信息系统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等也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要寻找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立德树人当成是培养的方针,切实的提高高校教育的工作质量。

3.2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口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要不断的完善教育体系,构建一个全面型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把创新创业培训体系中高校作为主体,发挥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创新创业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因此需要学生接受这个观念才真正的成功,并且学生会敢于去实践才表明该体系建设是成功的。

3.3  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方式是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完善育人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因此,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推进系列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选择重点领域攻坚克难、有所突破,特别是针对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应当贯彻落实,实现高校与社会、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接轨,使得改革方式得到可持续发展,为高校、社会以及国家三个层面都提供较大帮助,切实的促进社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3.4  优化结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重点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创造了全新的调整。

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人才需求结构发展变化。因此,必须要把有特色的学科放在改革的重点位置,推动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国家建设大批量的顶尖人才创建渠道。

4  结  语

总括而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出发,根据高校自身情况科学定位,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性,是高校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急需努力改进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是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去改革与完善。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激发教育资源中各要素的积极性,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性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治,杨杏芳.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进的“四阶段论”-兼及

“后素质教育阶段”的提出与开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131-132.

[2] 欧阳泓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别敦荣,张征.教育理念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J].高等教育研究,2010

(07):7-14.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