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瑛
【摘要】本文从新课改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入手,重点阐述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青年教师,教学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教”成了教师们谈话的热点,特别是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都带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成为人人喜爱的老师,“怎样上好课”更成了我们迫切想要的答案。
一、新课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教学目的不同
传统教学注重让学生接受“鱼”,而忽略了鱼从何而来,该怎样接受。即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新课改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渔”,即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教学形式不同
传统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而现代教学更注重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把课堂放到户外,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来开展教学。
3.师生角色的不同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无条件的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现代教学把学生放在中心,教师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更加体现师生的平等,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三大难点
1.驾驭教材“难”。刚毕业步入教坛的青年教师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却不知如何授之于生。即怎样把我们拥有的知识做到深入浅出,讲述通俗易懂,并且能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同时做到教材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难点。
2.运用方法“难”。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如何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教学,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我们青年教师看来是另一个难点。特别是现在科学学科强调探究式教学。即如何“启发”学生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问题,我们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3.掌握教学基本功“难”。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课堂教学艺术对构成和谐的课堂教学状态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重视和体现课堂教学美,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坚持苦练教学基本功。作为板书、板图要规范化,使它们成为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结论的思路图;课堂语言应逻辑清晰、抑扬顿挫、生动风趣,要用学科语言,不能用方言土语,要简洁,忌废话。同时还需借助表情、手势等来助说话。总之,只有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美在优化教学中的潜能作用,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扶”。板书、板图、语言、教态这几片“绿叶”对成功地烘托课堂教学效果定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青年教师如何教学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经验
1.认真钻研教材.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总以为对付中学科学问题不在话下,其实不然,只要深入教学实际,就会发现,有些概念在中学时没有搞清,在大学也未认真思考过,要教好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作为教师,只有具有更透切的理解和更渊博的知识,才能在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诸方面居高临下,运用自如,避免一叶障目的现象。
2.认真备课,教后反思.每上一节课要做到课前教案和课后教案。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时在课堂上会超常发挥或发挥失常,都要注意教后反思,认真及时的写好教学后记。因为这是教师责任心强、教学积极进取的表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其目的是总结本节课的经验教训,为后一轮教学提供最佳方案。
3.多听课,多看书.教学经验是教好书所必需的,但一个人的经验和才干毕竟有限,这就必须吸取他人经验以补己之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多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的老教师的课,二是多阅读有关教学的书刊。把人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性、心得体会,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采百家之花,酿自己之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绝不可生搬硬套。从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处理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上都技高一筹。
4.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提高教学渗透力.要想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你讲课,喜欢你的课。就需要在课堂和平时树立好你的威信,尽量树立自己在学生中良好的形象。在课堂上,你要懂得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课堂的掌控,防止过分放任学生。
平时,要学会察言观色,多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以一颗平和关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你对教育和学生的爱溶化在声音和行动中,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教学的渗透力。
(二)注重学生体验,培养全面发展
1.关注探究教学,激发学生提问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产生问题的过程就是体现主体性作用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发挥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进行:直接提问,学生探究;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从探究中,学生发现新问题,拓展探究内容。
如《生物和非生物》一节中对蜗牛的观察,可以通过提问“从哪里抓的”引出它的生活习性,然后把蜗牛分给每一桌的学生,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观察,在观察中自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教师在旁边作辅助,引导,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最后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和梳理。
2.加强实践操作,学会体验生活
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在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多提供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机会。课本实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对实验的兴趣。而探究实验要让学生多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如《细胞》这一节,可以把课堂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自己观察,有了对细胞的感官了解后,再讲细胞的结构就好理解多了。然后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的装片,自己寻找两者的区别。整节课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又掌握了细胞的结构。
3.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科学学科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两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散是创新思维的特点之一,引导学生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讲到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一定要有光才能进行,黑暗的情况下,植物会制造有机物吗?”针对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一个化学方面的知识点: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遇碘液会变蓝。让他们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检验黑暗条件能否发生这种变化。讨论中有些学生思维很活跃,马上又针对我告知的这个知识点提出新的问题“古代的人用银针试食物上有没有毒,是不是也利用了类似会发生颜色变化的原理?”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而且又培养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发散和创新思维。
总之,虽然新课程改革刚起步不久,我们在教学中会碰到许多以前没有的问题,对青年教师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抓住“以学生为主”的新方向,并努力提高自身品质,多看、多学、多思考,我们青年教师一定也能走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