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丽
摘要:目的 观察溴索雾化结合体位引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疗效。方法 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低流量给氧等治疗,A组单纯予氨溴索雾化吸入;B组予氨溴索雾化吸入并加用体位引流。临床治疗和护理10d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A组7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索雾化结合体位引流对AECOPD疗效显著。
关键词:氨溴索;体位引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导致COPD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合理用药治疗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氨溴索雾化吸入是AECOPD的常用治疗手段,氨溴索雾化吸入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强抗生素作用,帮助肺部炎症吸收[1]。体位引流利用重力引导并促进气道内分泌物之移动,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特别是末梢气道分泌物。氨溴索雾化结合体位引流不仅能提高AECOPD治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已以收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氨溴索雾化结合体位引流在AECOPD护理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来源于黄石市华新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呼吸科病房,按照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通过临床表现、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OPD急性发作期。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B组40例,A组男 25 例,女 15例,年龄 45~76岁,平均59.5岁;病程5月~27年,平均14.5年。其中慢性肺气肿伴肺心病23例;慢性支气管炎伴阻塞性肺气肿10例;单纯慢性支气管炎7 例。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 48~75岁,平均61.4岁;病程1~25年,平均15.7年。其中慢性肺气肿伴肺心病21例;慢性支气管炎伴阻塞性肺气肿12例;单纯慢性支气管炎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低流量给氧等治疗。A组单纯予氨溴索雾化吸入;B组予氨溴索雾化吸入并加用体位引流。
1.2.1雾化吸入方法 采用喷射式雾化吸入器,每次吸入生理盐10ml+氨溴索15mg,吸入时间约20min,于每日行体位引流前各1次,连续7d。吸入时,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口含吸管慢慢吸气,呼气末屏气约5s后迅速呼气。
1.2.2体位引流方法
1.2.2.1引流前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查看病情记录、生命体征、意识、吞咽反射、咳嗽排痰能力、呼吸道通畅情况、用药、进食等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适合进行体位引流。进行雾化吸入,嘱患者多饮水,利于痰液稀释易咳出,
1.2.2.2引流方法 进行3次/d引流,选择患者早餐前、午餐前、晚上睡前。根据影像结果确认痰液积存的位置,确定引流的体位,AECOPD患者病变大都广泛或在双下肺,引流应取头低足高位,床尾抬高,使床面倾斜15°~30°,叩击患者患侧背部。叩击者五指并拢,手指弯曲,使手呈弧形,由上而下轻轻叩打,并嘱患者间歇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引流10~15min/次,早、晚各1次/d,连续7d。引流时应注意观察神智、呼吸、是否有紫绀,注意防止发生意外。
1.3疗效标准 ①显效:排痰效果显著,分泌物明显减少,咳喘及肺部喘鸣音消失;②好转:排痰效果好,分泌物减少,咳喘及肺部喘鸣音减少;③无效:排痰效果不明显,分泌物量无改变,仍咳嗽、喘息,肺部喘鸣音无明显减少。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构成比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10d临床治疗和护理。A组治愈19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0%;B组治愈2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患者数多,病死率高,社会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在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症状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反应明显加重的表现[3]。急性加重期的频繁发作,可使患者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呼衰)和右心衰竭(心衰)的发生而危及患者生命。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治疗目标为最小化本次急性加重的影响,预防再次急性加重的发生[1],而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急性加重对后期生活质量影响的关键因素。
氨溴索雾化吸入能降低痰液粘性,但单纯的雾化吸入由于缺少物理方法的介入,排痰效果有限。将体位引流与喷射式雾化吸入结合,提高排痰效果。氨溴索雾化结合体位引流能帮助患者及时清除痰液,缓解症状,控制感染,提高疗效。由此可见,在合理用药治疗基础上,氨溴索雾化结合体位引流护理在AECOPD治疗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中A、B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单用氨溴索雾化吸入;B组予氨溴索雾化吸入并加用体位引流。结果B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显示,氨溴索雾化结合体位引流在改善AECOPD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在护理队伍中强化体位引流术正确操作在呼吸科专科护理意义重大,能更好好地体现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的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仙岭,刘艳芹,刘鹏珍.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54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3]刘娟,齐霁,王蓓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4):286-288.
编辑/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