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涛 秦芳 李亚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是国家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和激发创新潜能而推出的重大战略。通过“双创”战略的实施,能够构建最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鼓励一部分具有强烈民族精神、敢担当、创意能力强、敢于冒险、积极实现自我的人利用政府搭建的“双创”平台,更好的把握机会,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精准实施项目,尽快取得成果,体现“双创”者的个人的社会价值。
实际上,通过国家一系列强力推进“双创”的政策推进下,激发了敢于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也大大改善了创新创业环境,萌生了新的创新创业机制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推动了实体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在不少领域出现了很多创业创新亮点,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涌现,双创在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趋凸显。
据报道,在国家双创政策支持下,2015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深圳、成都两市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强力推进创新,实施了“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支持和扶持对象,强力推进其创新动机,迅速集聚了一大批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和善于钻研的年轻科技工作者,不仅创造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核心与先进技术,具有强烈的竞争力新产品,以及互联网延展服务与管理方法”,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明星城市,北京、杭州、南京、西安西咸新区强力推进该地区一些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现代新型服务与产业创新,成为全国先行试点城市和地区,初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江西省实施互联网+农业及其农副产品网上营销,为老、少、贫地区脱贫走出一条新路子。浙江省强力推进网络农村的“微商”化,使得大部分农副产品、小商品和手工艺品走向世界,减少了库存,打开了销路,开辟了新的市场。
据此不由得使我们高等教育的技术应用转型引发新的思考,高等教育转型计划实施已经两年了,进展相对滞后,文件集中,推进独立的感觉还不尽人意。是否能在政府的强力推进下,积极出台一些针对性政策,促进中央和国家计划实施的近几年内使得全国至少有600所高等院校应用型步伐加快,为“双创”战略、2025中国制造、以及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持。
提高教育发展的前置性,特别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本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在经济发展中居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对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重点推进高等教育向技术应用型快速转变的过程中也要实施必要的技术和知识性培训。通过训练技能、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等教育活动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达到缩短社会生产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与此同时,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确立了相应的试点院校,纵观其实施运行情况,应该说根本性的改革与变化还有待强力推进,仅仅处于试点与探索远远不够,对于国家整体要求,“双创”事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比较滞后,需要政府、教育界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为此,我们试想能够通过如下一些努力,能够尽快改变当前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步伐滞后,使得高等教育能够为国家“双创”战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能和人才动能的支持。
一、将政府有关部门职能转变与高等教育成功转型融合在一起,为高校转型发展创造更好的支持环境
长期以来,政府对高等院校的管理采取“以查促建,以查促改,以查促管”,使得普通高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的管理和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完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立下很大功劳。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将政府的有关部分职能转变与民办高校转型的试点融合在一起,共同推进试点高校转型速度,教育创新,科技创造新成果的应用化,不妨也是一个有效尝试,同时也是给予高校转型发展的鞭策。如果能在双创和经济新常态下能够继续发挥政府更多的引领和强力推动作用,使得高等教育向技术应用型教育转变的步伐迈得更快一些,使得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发展政策和国务院关于高校转型发展战略得到更加有效地落实与实施。
二、发挥政府和金融媒介粘结作用,将普通高校转型与国家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高等院校与企业发展融合,这也是美国技术应用型高校能够成为世界典范的关键之处。众所周知,美国承担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是美国第三类高校,这类高校又被称为社区学院(实为技术学院),都是地方院校,服务于区域,如纽约皇后特区学院、纽约城市学院、加州社区学院,这些院校依靠政府的强力支持和积极成功搭桥,以金融为媒介,长期跟踪产业发展动态,与企业合作,为实体经济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实用型人才,不仅在企业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生产管理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过程中贡献突出。
三、政策支持创建学科知识与实用技术、操作技能相兼容的知识体系
无论是美国创新计划、德国工业4.0,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2025中国制造都需要强有力的学科知识和前沿性技术技能支持,以及具有相应水平的毕业生和精英人才去实现和实际工作努力才能变为现实理想。
四、打破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界限,构建新型教学科研的教资队伍
长期以来,从事于高等教育的教师仅仅依靠教材、文献资料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术,依靠实验室进行科研能力的传帮带,以实验取得的结果为科研成果,培养出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理论研究型,实践经验不足,实用技术欠缺,缺乏创新经历和创新思路,学生毕业出现就业难,即便是就业,也要在企业实际工作和学习几年后才能胜任工作,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人才需求相脱节,拖了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预期目标的后退。教师的科研成果的使用价值不够,技术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与企业和行业发展水平不适应,而被尘封在档案室里。
因此,在高校和企业结合之后的环境下,高校教师本身也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状态,适应转型期对教师技术和技能性的更高要求,主动深入工厂企业,到生产一线去学习各种生产技术与关键技术,承担和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的相关项目,促进自己快速成为具有某项技术的技师或行家,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此外,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人员也可以随时进入高校,走上讲台向学生讲授当前行业与企业先进的最新技术,以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诀窍,分享企业和行业技术成果与产业发展成就,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和技能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萌发科技创新与创业思维,自觉自愿地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项目关键技术的攻关。教师可以与企业工程人员和技师人员结伴,利用学科前沿技术与知识攻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积累技术支持,以此可以推动高校专业特色发展,企业持续健康稳定拓展,加快大学教育的成功转型,实现预期目标。
五、以培养专业精神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输出动力型人才
在政府的双创政策和财政强力支持的推进下,首先,高校必须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鼓励教师要对所从事或研究的领域要有好奇心,要有怀疑态度,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要有求异的观念,要有冒险精神,要做到永不自满,积极创造出更多、更加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向性项目立题研究,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大量的科研与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等项目,以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为“双创”和“2025中国制造”伟大战略的实现输出动力型人才。
因此可以想象,为了改变重点研究和技术开发设计院校,技术应用型和工艺技术改造型院校,以及公办与民办高校的培养模式类同性,走出一直以来沿用的一种理论研究下精细的专业型、宽泛的知识性教育,推行着“工厂式的”加工培养的形式,抑制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学校办学特点不突出和教育的实践性差等局面。加快缩短毕业生技术能力与企业需求距离,改变学非所用,人才浪费严重现象,尤其是企业转型升级之后,随着企业全面设备技术改造,生产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及时化解在企业转型后重新出现的企业“用工难“和”招聘难”的问题,为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目标提供较大的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