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舞蹈《岜沙邦哟生》创编

2016-05-14 06:41谭佩
艺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山苗族贵州

谭佩

[摘要]岜沙,一个身居贵州大山的苗族分支,顶着“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的美誉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同时,更是以活色生香的艺术视角闯进了大众的视线。

[关键词]岜沙民族舞蹈特性

贵州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里出现了一个风格独特的男子群舞——《岜沙邦哟生》。这是由有“中国最优秀的舞蹈演员”之称的舞蹈行为艺术家赵梁所编创,他通过长时间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采风,对岜沙苗族文化进行细致的发现探索和深入的艺术挖掘创作而来。该节目一经问世即引起了巨大反响,取得了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结合。再后来,这个节目成为了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标志。岜沙,一个身居贵州大山的苗族分支,顶着“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的美誉,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同时,更是以活色生香的艺术视角闯进了大众的视线。

如何创编一个带有非遗名号的艺术作品,是保持原滋原昧的土著风格还是提炼打磨重新编排?这是放在所有编创人员面前的难题。非遗的保护意味着文化空间的保留,而传承和发展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最终,我们选择了提炼打磨,重视艺术性和非遗特征的融合,该作品的编导创作了“hou”、“guai”“lie”、“geng”等新的舞蹈语汇,使得作品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况味。在我看来,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源于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于舞蹈语汇的创造和创新,是将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展现其民族特色和艺术美感的过程。带着这样的舞蹈理念,我来到了岜沙进行采风。

进入岜沙,岜沙人的形象、服饰、生活习性以及生活哲学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岜沙男子的形象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在着装上,岜沙男人身着自织自染自缝的无领左开缝纫襟铜扣青布衣,一条直筒肥大、长及小腿三分之二的大裤管青布裤,颈戴项圈,腰间小腹处挂着绣花烟袋,身侧挎着腰刀,彪悍的男子形象,也完全颠覆了我对于苗族男子造型的认知。在交谈中得知,男人腰间必挎腰刀,即作自卫武器,又充当砍伐工具,有无腰刀被视为英雄与懦夫的标志。而岜沙人质朴、简洁的语言风格更是让我感受到其简单、朴素的人文风情。

岜沙,有着“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之称。火枪是岜沙男人的极喜之物,长枪扛于肩上,短枪挂于腰间,火药壶和铁砂袋系于腰间左侧。“一支猎枪一条狗,一支杠子朝山走”,岜沙男人个个犹如威猛的武士。这个民族是勇猛的、彪悍的、桀骜的,就连看人的眼神都带着一丝老虎般的野性和凶狠。

岜沙男人的发型非常独特,只将头顶的头发留长,挽成发髻,四周头发统统用镰刀剃掉。这个头式叫做“户棍”,是男人财富与权威的象征。凡年满十五周岁以上的男孩都要接受他一生中重要的成人礼,苗语称为“补荡拎溜”,“补荡”这天其父母就会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寨佬为他举行成人礼仪,并邀上亲朋好友共同见证。一把平时用来割草的镰刀此时又可以用来理发,这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理发形式。民族文化的精髓往往浸透在其神圣的仪式当中,在苗族男孩的成人礼中,用刀剃掉四周的毛发,意味着除去杂草,树木会长得更加茂盛;而留住头顶的发髻,岜沙人有自己的说法:“头发常留,吃穿不愁”。更为重要的是,认为这发髻是连接祖先蚩尤灵魂的命脉,剃掉就会从此脱离祖先的庇佑,即不能健康成长,也不会长命百岁。这是岜沙保留原始发髻的原因所在,也是他们崇拜祖先,崇拜树木,遵从古训的一种执着。

这是一个靠山吃山的民族,他们狩猎而生,依山而居。对于树木,他们是崇拜的。当有孩子出生时,他们就种一棵树,等到老人死去,就将他埋在树下。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每一棵树下都有着岜沙人的魂,他们是守护神,有的是对于山林满满的感恩。他们对于生命和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是质朴、深刻的。

从岜沙回来,编创组就编导赵梁所创作的舞蹈进行了重新排演,对于舞蹈中的动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揣摩和发展舞蹈动作的训练中,既不是照本宣科按照传统舞蹈基本动作要求的抬头,挺胸,腿抬180,也不是像傣族舞的“三道弯”,而是根据其发展出的一系列新动作和新词汇进行排演。比如“hou",代表着把胸往里收,肩往上抬胳臂肘架起来,脖子往前伸;“guai”,代表两脚站内八字,微微往下蹲!“lie”,代表手的形态胳臂肘弯曲,手背朝下手心朝上,感觉像树的枝干。最后一个就是“geng”,代表腮帮子(下颚)向斜上方顶,顶出去的时候微微带着一点点头,表现出岜沙男人古朴、憨厚、神秘的状态。

在这些新发展的动作元素中构成了风格独特的舞蹈《岜沙邦哟生》:12个男演员站在舞台中间的半圆形大山的后面,只能看到12个头式奇特的头做着统一的动作,慢慢地,大山从中间开出一道裂缝,一群岜沙汉子迈着“梗”劲的步伐走出大山,舞动着风格独特的舞蹈动作,音乐节奏鲜明,表现出岜沙男人团结合作狩猎的过程。狩猎结束后,大山再次合上,岜沙汉子们爬上山顶,每人一束定点光,背对观众随着音乐最后的承托慢慢的回头,注视着远方。一声狂吼表现出岜沙汉子的男子气概,切光,然后消失在这片神秘的大山深处。

整个舞蹈连贯而不拖沓,很好地体现出岜沙苗族男人在崇山峻岭中的生活状态和狩猎过程,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最直观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很清晰地看出岜沙男人的生活特征。

在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舞蹈《岜沙邦哟生》荣获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银奖,这也是贵州舞蹈界参加CCTV舞蹈大赛至今为止的最高奖项。

2015年,岜沙再次出发,参加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高奖项第十届“荷花杯”的比赛。如果说2009年的岜沙是着重展现“枪手部落”的狩猎场景,以及率真、勇猛的民族特性,那么再次出发的岜沙,则是更加关注民族文化的呈现。编导赵梁打破以往的舞蹈结构,将重心转为表现岜沙苗族“树崇拜”这一文化特征上。对于大自然的崇敬,对于生命的呵护,对于万物有灵的膜拜,这是岜沙人的生活哲学,展现的是岜沙男人纯真的赤子之情。

十年岜沙路,从《岜沙邦哟生》到后来的《我从岜沙来》,体现了岜沙苗族舞蹈动作的丰富性与可塑性,展现了岜沙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更是一条贵州民族舞蹈的探索与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大山苗族贵州
春天的大山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大山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