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磨课一样“磨”管理

2016-05-14 22:45茅惠祥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管理

茅惠祥

【摘 要】学校管理应借助校本学习这一有效载体,通过像校本研训中的磨课一样,不断“磨”管理,推行突破管理瓶颈的若干微策略,切实解决目前学校校本学习的一些困窘之处,并将其打造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把利器,以提振管理自信和管理智慧。

【关键词】管理 校本学习 微策略

校本学习是学校管理者磨砺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通过建立并实施校本学习的长效机制,使校本学习在新形势下不断推陈出新,有效推进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校本学习受限于统一的模式框架与一致的评价体系,受困于时间与场地以及一定的工学矛盾因素,因此往往有以下一些困窘之处。

一是“忙碌中无暇”。日常繁杂的事务,一波又一波的检查评估,使得很多学校管理者疲于应付,累此倦彼,忙碌中,无暇顾及提升自己的管理学习力与思考力;很多管理者思维定势,工作按部就班,谈起工作来谈笑风生,但一说学习便谈虎色变,避之不及;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学校管理者,行政管理与学科教学的双重压力,使其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校本学习。

二是“纷繁间无力”。工作的繁忙,带来了情绪上的“烦忙”。很多管理者忘我工作,朴实的方式,踏实的作风,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形成了自己的管理个性与管理惯性,学校管理井井有条。但是,在他们内心始终默认着一个管理“高度”,而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局限于自己的知识范畴与能力范围之内。专注于行政事务,却忽视了理念的更新与超越,在学习这方面,管理者深感无力。

三是“培训时无我”。年年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学科层面,紧扣时代热点和课改动向,大多从宏观层面或区域角度出发,照顾到面向全体教师,内容多共性。但一所学校,好的管理应是接地气的,或者说结合校情的管理培训才是真正受教师欢迎和可以内化接受的。因此,虽有很多培训,不同层面,不同级别,最后也会有或多或少的触动与收获,但是管理者在培训中,有时候真的难以模拟自己的位置与引发思想共振。

四是“学习后无果”。在热播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中,有一句台词引起笔者的思索:“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既然已经开始,为什么沉默没有结果呢?笔者认为,很多学校管理者浸润学校管理多年,也不乏有独特的见解或预想的目标定位,但最后实施起来却不易。究其原因,可能缺少必要的载体或抓手,难以起到一个传递、碰撞、认同和共鸣的作用。好的想法却陷入尴尬的境地。

校本学习追求的是如何改进学校管理品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因此,其目标定位也决定了它的实施路径,即立足校情,增强问题意识,强化研讨氛围,合力解决问题。

一、找问题磨一个“敢于担当”

在问题面前,学校的每一位班子成员或普通教师人人都是管理者。而破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管理的学习过程。从发现问题表象到梳理问题本质,最终破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各处室间相互协调沟通的能力。

诸多问题从每天的校园巡视中来,班子会议初始提交,讨论在专题会议上发生,各部门联手解决。问题可能与自己处室有关的,也可能是其他处室分管的,跳出处室看问题,越界但不越权,并记入校园巡视记录本。于是,每周的校务会议就是一次校本学习的管理研磨会。各线、各处室负责人各抒己见,把一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有待解决或完善的问题,提交会议现场落实。这样的校本学习形式让分线管理不“各自清扫门前雪”,有利于取长补短,吸收意见,促进工作。在问题中学习,也在问题中成长。问题管理也是一种需要管理、自觉管理。管理者既要在这样的校本学习中磨“群蜂思维”,目标一致,也要磨独树一帜,独具慧眼,敢于担当的管理个性。

二、促思辨磨一次“头脑风暴”

思辨,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学校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途径。因此,需要学校管理者用独具批判性和辨识力的目光来看待学校管理。磨管理自然也是一次次磨思辨能力,让大脑穿越的学习过程。

就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期初新调任的校长为欣赏同事闪光点,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事先准备了1至46的号码两套,开会前由每位教师自己抽取一个号码,然后去找与自己同一号码的教师组成“临时一对”。接着每对教师上台即兴讲述对方各种各样的优点。以这样别出心裁的“头脑风暴”形式激发校内正能量的传播,为后续校本学习的开展奠定一个和谐向上的情感基调。在每周的教师校本学习会上,会精心安排一次“头脑风暴”的思辨环节。如鱼牛的启示,撕碎的纸片,一颗核桃的启示,一只花瓶的思考,一个故事的感悟,一口钟表的随感等。一幅图画、一个话题往往都成了教师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精神大餐。同样是校本学习,一扫过去的枯燥乏味,在思辨中潜移默化地转变着教师的管理意识,自然也拓宽了管理者的视野与品位。

三、真模拟磨一段“人在冏途”

通过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不通过实践检验,只能算是在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或好高骛远。要把管理知识真正内化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队伍的执行力与战斗力,情境和现场模拟是最好的校本学习方式。通过多次不同管理者角色扮演模拟,来修炼管理者诸如洞察、分析、布局、应变、协调、整合等管理能力,提升管理的效能。想周到了,模拟到位了,才能避免管理的漏洞,减少管理的窘处。

如针对教学长廊文化建设中的书吧设置,从设计到摆放,从使用到管理,学校各处室管理者一行,现场办公,实地模拟。模拟的过程就是一次最好的校本学习。再如,在六一节前夕,学校各处室负责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庆祝活动全过程模拟,从氛围创设、车辆引导、过程彩排、文字表述等,哪怕是一句标语的文字推敲和悬挂位置的确定等细节,均进行现场模拟。在模拟中互动学习,碰撞观点;在模拟中生成管理,磨合思想。而模拟管理中产生的种种困窘又成了校本学习中最有实效的契机。

四、记日志磨一幕“实时追踪”

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是在共同的价值引领下,承载着无数次管理事件和管理阅历等累积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断反思,善于积累并记录那些管理故事和活动、想法和线索,哪怕是碎片状、游离态的。这样的管理策略也可以称作“痕迹管理”,以管理日志为载体,明晰责任主体,注重过程,追求学校管理的精细化。

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努力建设一支有思想、有爱心、有担当、有智慧、有规矩、执行力强的管理者队伍,学校推出并认真落实痕迹记录管理制度。每位中层以上管理者必备常规记事本、巡视记录本、专题会议记录本、走课记录本等多种类型的日志本。班主任人手一本学生管理“追踪日志”,对班级中的特殊学生、社团辅导学生等进行实时追踪记录,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当然以日志为主要形式的痕迹管理,不是事无巨细,信手拈来;更不是空中楼阁,凭空臆想。记录的都是学校中真实发生和存在的关键或典型事件。

五、上讲坛磨一场“管理自信”

利用学校各种讲坛,把脉课改实践,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分享教育智慧,这已成为许多学校校本学习的有效平台。在论坛上,通过对学校管理的理论解读、实践反思,从中借力、借智、借道,进而细化、优化、创新各线各处室的管理模式,建构适合校情、适合发展需求的管理“蓝本”。

我们学校依托“云骨讲坛”,借专家提炼的“云骨”(位于4A级国家风景区——柯岩风景区内)四气精神:骨气、志气、才气、秀气,来要求我们的管理队伍。基本的实施流程为四大模块,即提出问题—分析现状(归因与分析)—行动实践(措施与行动)—评估反思。通过这实践式、浸入式的校本学习,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行为,并让每个管理人员像专家一样走上讲坛,阐述观点,交流思想,从不断的碰撞、交流中塑造和提升管理自信。

六、建生态磨一片“教育丛林”

学校文化建设应当是面向每一个师生,教育的个性化也体现在能否给予师生成长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因此,管理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也像自然界一样需要有“错落有致,高低相映”的建设态势。

心理学上“鲨鱼效应”讲先天的不足不一定全是坏事,只要自己努力,总能化劣势为优势。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由农村学校转型而来的城区学校,经过网点撤并后,下属还有五所完全小学(其中两所规模较大)。经过多次会议论证研讨,提出了一个管理新概念“教育丛林”。主旨是以六所小学为基本单元,建设起高低错落的“教育丛林”。它们分别代表着丛林中的乔木和灌木,各自发挥特有的功能,共同构筑整体良性生态系统。

当然,“教育丛林”这个管理模式还刚开始孕育,需要我们管理者对她的呵护、谋划和磨合。因此,学校以校本学习为先,磨理念,磨观点,磨措施。比如推行的“完小一站式”现场管理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完善、提升各校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者在校本学习中千锤百炼磨管理,是在管理新常态下作出的主动思考与实践。通过种种策略来提升管理水平,诚然也是在不断摸索、论证和完善的过程。在管理中磨效能,在管理中求成长,这是学校管理者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崔振成.超越悲剧:教师学习力的退化与提振[J].东北师大学报,2014 (5).

[3]许莉.赢在校园——打造教师职业核心能力[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

[4]沈祖芸.“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五大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5(3).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 312030)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