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功中话锣鼓

2016-05-14 20:56张润甲
魅力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重击锣鼓右手

张润甲

“锣鼓”实际上是对打击乐一组的简称。它是劳动者在生活中最先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伟大起点。它源于生活,但又不尽同于生活。就其特点学说而言,它是节奏学,也是音响学。其节奏近于生活,但比生活来得更为鲜明、洗练。

打击乐必须练好“八音功”,在各个专业演奏上,有它的共同之处,也有其差异之技巧。现将它们推论出来以供同行及爱好者参考:

一、大锣的演奏:将大锣置于胸前,以锣锤的平面击打“锣门”。击锣时主要用腕力和臂力。演奏慢节奏的点子时,臂和腕的活动稍大一些。打快节奏的点子时臂部活动幅度稍小一些,主要用腕子的力量。切忌用画圆圈的姿势和用“死腕子”(僵力)的方法击锣。因为这样演奏发音不正、节奏不稳、演奏时间不能持久。尤其是“死腕子”会将锣打坏。大锣的音量较大,在打击中起着骨架作用,其演奏技巧有“重击、轻击、连击、顿击、闷击、面击、边击、响击”为八种功能。

1.重击——用腕力重击“锣门”。多用在“锣鼓经”各种点子的“仓”上。

2.轻击——用腕力轻击“锣门”。多用在“锣鼓经”各种点子的“空”或“顷”字上。如[单楗凤点头]、[阴锣]、[搓锤]等。

3.连击——即快速连续打击,给人以紧奏、迫急的感觉。如[紧急风]、[串子]加锣等处。

4.顿击——即“捂音”的演奏法。重击后立刻将锣靠近前胸,用手捂住锣面,迅速将音止住,不使余音放出。多用在锣鼓经的“末锣”,如[夹饽饽]、[马腿儿]、[四击头]末下等处。

5.闷击——是将大锣人斜靠胸前,锣锤摁打“锣门”或打击锣面左方。多用于[扑灯蛾]念数板或“耳语”、“望门儿”等处。

6.边击——用锣锤敲打锣面发出“荒芜”的音响,如“更鼓”等处。

7.沿击——用锣杆击打锣边,发出“沙沙”的音响,作为“风声”、“雨声”、“水声”、“钟声”等效果。

8.响击——响击放音打击锣的自然音色,使其泛音延长,一般大致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等效果,如锣鼓经中的[一锤锣]、[叫头]等处。

二、铙钹的演奏: 右手由上而下,左手由下而上,相互扣击,产生声音。相击后双钹马上张开,使其余声放出。击钹时,上半臂稍动,以肘关节为中心轴,以小臂和腕力使两钹相击。切忌摁打、软腕子,也不能用胳膊直打。两臂自然放松。两钹重量不等,轻的音低用于右手,重的音高用于左手。其技有:响击放音、轻击放音、颠击、搓击、揉击、掩击、闷击、颠搓八种功能:

1.响击放音——钹碗严对钹碗,钹边严对钹边,两扇碰击而有弹力,求得钹的最好音色——“波儿”,这种敲击法称作响击。所谓响击放音,是指敲击后的泛音不是立即收掉而是酌情掩收,以“才”字作为响击代声字。

2.轻击放音——两扇钹相击的力度小于响击,并且不急于把手分开,而让两扇钹彼此有所“吃音”而求得弱哑之声,以“七”字作为轻击的代声字。

3.颠击——一种是借敲击后的振动,再用颠击法使铙钹颠颤起声,这是两扇钹分离的方式,[吊钹]用。另一种是使两扇钹呈内离外连的状态,它仅靠手腕的颠击力使钹发出“七七”的连续声,[撞金钟]用。

4.搓击——就是搓钹。方法是轻击放音与响击放音交替进行,左手持底扇往上击而右手持上扇击后抬手时,发出声音较弱,求得“七”音;右手持上扇往下击而左手持底扇击后抬手时,发出声音较强,求得“才”音,连续击打“七才”之声称为搓击。

5.揉击——就是揉钹。其方法大致同于搓钹,但搓钹是将铙钹平放怀中呈抱月式,而揉钹则铙钹呈斜立(或竖立)式,揉击速度快于搓击。搓击用于[串子]中,揉击用于[急急风]中。

6.掩击——就是响击后把余音掐住,也叫掐音。掩音的方式是响击后把两扇钹迅速对放在大腿上,使铙钹即刻停止振动。“才0”字是掩击的代声字。

7.闷击——有意识地不把钹击响,而是求得它的哑声,“扑”字做代声字,闷击的方式是将铙钹对放在大腿上碰击。闷击音响在[夺头]等锣鼓点中使用。

8.颠搓——颠击和搓击相结合并采用掐音方式称作颠搓。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是“七七0”之声,这种颠搓声音在[劈杆子]锣鼓点中使用。

铙钹的节奏感,技能与功力的要求与大锣基本相同。

三、小锣的演奏:两手置于胸前,以锣板下端击打“锣门”,击锣门时,主要靠拇指、中指与腕子上下摆动的“甩劲”,击打出各种音响不同的效果。其技能有:连击、重击、轻击、顿击、点击、闷击、边击、沿击八种功能:

1.连击——快速击打锣门,使其发出清脆、音响一致的自然音色。如锣鼓经中的[紧急风]、[快长丝头]等处。

2.重击——以腕子之力重击“锣门”。这是小锣的正常打法,多用在锣经的“台”、“切”、“仓”音上。

3.轻击——用腕力轻击“锣门”。多用在锣经的“令”音上。

4.顿击——即“捂音”打法。是用腕力重击锣门后,即刻将音止住。止音方法的三个动作同时进行,既左手拇指捏住锣边、左小指顶住锣的背面,同时右手捂住锣面。多用在各种锣经的“末锣”上。

5.点击——左手捏住锣边,小指顶住锣背面,右手用力点打锣门发出“扎扎……”的声音。多用在[扑灯蛾]、[耳语]等点子上。

6.闷击——左手拇指与食指捏锣边,右手击打后左手小指即顶锣背面收音,发出连续较短的“台0台0”闷音。多用在小锣[回头]等处。

7.边击——用锣板轻击锣边,发音细微。多用在描写“风”、“水”、“火”等效果。

8.沿击——左手将小锣面托起,右手击打锣沿,发出类似“钟”的声音。用于“念经”场合配合文场曲牌击打节奏之处。(这种形式很少用到)。小锣的节奏,技能功力要求与大锣大致相同,但小锣在戏剧中用途较为广泛,且不可将它等闲视之。

四、板鼓的演奏:板、鼓及两件乐器,由一人操作,称之为“司鼓”或“鼓老”。它是戏曲乐队的指挥,位置较为重要。

板——板属节拍性乐器,击法有单击和连击两种。单击,是指间歇稍长(而且泛音放尽)的一击,“扎”或“衣”字做代声字。单击是多用的一种形式。连击,是指(不等泛音放尽)连续敲击的形式,多在[快流水]伴奏中及[撞金钟]锣鼓点子中使用。另外,有些鼓点鼓与板同击,象“扎多 大”、“扎多 多多”、“嘟拉 大大”等。

鼓——鼓靠两根鼓楗敲击,其技巧可分为:点、打、滚、抽、摔、砸、捻、连八种功能:

1.点——轻轻地敲击或是触击为点。鼓发不出亮音来,以“多”字为代声字。

2.打——正常的敲击为打。右手打出的声音以“大”字做代声字,左手打出的声音以“八”字做代声字,左右手先后分击发出“八大.”之声,既可唱代声字,也可唱为“八拉.”。

3.滚——单楗一击后立即借助鼓皮的振动连击两响或三、四响为滚奏。两响唱名为“多罗.”,三、四响唱名是“嘟鲁 大”。

4.抽——带有弹性的、力度较强的击打方式为抽奏。比正常的打法力度强、音量大。开[四击头]多用抽击方式。

5.摔——双楗同时抽击为摔。摔式多用于“巴 大 仓0”点子的“巴”音位上。

6.砸——用力拙于抽、摔方式,并通过强力打击膝盖而引起地板震动为砸。砸击方式只求声势,音色较差。

7.捻——双楗快速地轮击为捻。短促的捻奏名曰“撮儿”,较长的捻奏名曰[撕边]。

8.连——双手交替连敲两击,发出“八八 大大”均衡的快速声音。

八音功力,是指它的声音,司鼓的其它技巧远不止于此。如为了使每个锣鼓点子的“开、领、转、收”都有明确的交待,其手势使用“边、支、撇、开、伸、领、按、扔、抖、撤、分、扬、划(挎)、抄”等动作来发号示令。另外,作为一个鼓师,首先应做到三个合理:结合作品处理或设计的锣鼓合理,锣鼓的整体布局合理,锣鼓的舞台应用合理。

以上就锣鼓八音功能略诉之见,若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事与以指正。

猜你喜欢
重击锣鼓右手
A Bite of She 會家美食
左手和右手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向飞鱼学飞行
左手右手
左手右手(5)
左手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