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视视角下的《占有》

2016-05-14 07:47徐禹
课外语文·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占有读者文本

徐禹

【摘要】本文试从窥视观点来阐释读者阅读《占有》小说过程中的窥视体验和产生的心理投射效果。通过综合运用接受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观点,希望对小说的阅读魅力进行解读。我们认为小说通过采用独特而多样的形式,包括信件,日记,诗歌和全能视角等方面,让读者进行窥视,并投射出自己的心理,引起读者共鸣。

【关键词】窥视欲;文本;投射;读者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A·S·拜厄特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诗人和布克奖得主,力图在文学创作中实施自己的文学创意,表现自己的哲理思想,因而她的小说常被称为理念小说。在众多作品中,《占有》1990年一经问世,就获得当年英国布克奖。该小说通过平行叙述的手法主要讲述了当代的文学研究者罗兰和莫德追寻维多利亚时期诗人艾许和拉摩特的隐秘的爱情故事而展开的寻找过程,同时罗兰和莫德的感情亦得到了发展。基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我们认为拜厄特在形式上通过书信、日记、诗歌和全知全能视角等多种方式让读者窥视,获得阅读的满足感,同时读者也被小说凝视,宣泄抑制的情感,展现人性的黑暗面。

一、多样的窥视形式

在弗洛伊德看来,“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窥视能给窥视者带来一种看而不被发现的兴奋。我们这里讲的“窥视欲”是就一种更加广泛意义上的,从广泛意义上而言,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窥视他人世界。

在本小说中,拜厄特选择以揭露书信和日记诗歌内容的方式将这种私密的感情公之于众,读者就犹如受到拜厄特的邀请,和她一起隐秘地参与到了一场当事人不知道的秘密的揭示中,窥探他人隐私而不会有任何损失,让读者尽情享受其间发现秘密的乐趣,也正如又一中文译名《隐之书》所揭示的那样——隐晦的暗藏的书写。其次,书信、日记、诗歌和在场的全知全能视角让读者窥视的远近程度上的差别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的差别。

首先就书信而言,正如拜厄特借罗兰之思表达出的:“信,写到最后,不只排斥了读者作为共同的书写者,预言家,和猜测人,同时信也拒绝把读者作为一个读者。信,如果是真正的信的话,只为一个人而写。”强调了信的对象性和私密性。小说中最重要的信是爱什和兰蒙特的往来书信。当读者在窥视两人犹如一封封炽热情书的窃窃私语时,将自己代入小说主角的情景,可以感受到真切的愉悦感。

诗歌作为一种精简的艺术形式,其情感表达是凝练和强烈的。正如兰蒙特对爱什说的话,“诗歌的力量,语言的生命”。小说一开头就引用爱什的一首《冥后普罗赛比娜的花园》,在一片伊甸园的静谧之中海克力士的到来攫取了这里的金果,这也暗示着爱什闯入兰蒙特原本平静的生活。诗中的词句更是作为线索指引着莫德和罗兰的寻找过程,也让读者一起参与其中,一起玩起文字游戏。

第三,小说中的日记的方式主要是提供线索信息。日记作为记录个人情感的载体,情感也是私人化的记录。在拜厄特的安排中,主要是作为布兰奇,艾伦,和莎宾的日记。首先是布兰奇在日记里则较为激烈地表达了情绪上的不满,“信、信、信!全都不是为我而写。”拜厄特对于隐私的充分洞见让她把每条线索就如拼图一般展示给读者,在让读者窥视爱什和兰蒙特的炽烈的情书的同时,也安排了艾伦在日记中的充分隐瞒。让作为个人的表达载体日记有所保留。在她平静的叙述之下,隐约的模糊表述依稀可见。

二、读者的“被凝视”

在弗洛伊德的窥视欲的基础上,拉康则将其发展为“凝视”(gaze)。应用到小说阅读中,我们认为《占有》中也存在着读者与文本之间“看与被看”的关系。具体到这部小说,当读者在阅读他们隐秘爱情的时候,小说也会给读者以反作用力。

首先是爱什与兰蒙特的情感经历给读者的反作用力。兰蒙特作为一个自由的女诗人,她不是一个受外界影响而束缚自己内心的人,这其实与当代很多人的受到社会道德规则的约束而抑制自己情感的现实成为一种强烈的对比。而她和爱什的感情是在爱什尚有娇美爱妻艾伦,兰蒙特尚有布兰奇陪护左右的隐秘的状态下开始发生发展:从最初的书信传情,到幽会到兰蒙特的隐瞒到最后的爱什的“死不瞑目”,他们的感情在外界社会的目光中一直是作为一种隐秘的存在,不为人所知。

而其实罗兰和莫得的感情路程也是在寻找爱什和兰蒙特的推动下得以发展的。在他们一起寻找资料,重走爱什和兰蒙特走过的地方的过程中,莫德和罗兰最终挣脱了自我捆绑,最终得以让情感发生。正如对过去的理想化的重建给现在提供一个重新思考社会身份的机会。也正如拜厄特所言,“如果我们不理解历史就无法理解现在。”并且相比较爱什和兰蒙特的激烈的跌宕的一生情感故事,他们的情感发展从最初的距离感到最后的亲密,过程温和舒缓,给了读者双重的情感体验。

三、总结

拜厄特通过描写十八世纪的浪漫爱情小说,是与现实中禁锢的,封闭的人们情感状态的一种公开的文本表露。对于读者而言,在阅读时既是在享受着主动偷窥的乐趣,同时也被凝视,倾泻着自己的压抑的情感的宣泄,也显示了人的黑暗面。艺术不为政治而存在,也不为教导——它最主要是为了快乐而存在,而非其他。拜厄特从窥视视角下,通过出彩的文笔和精心的构思给我们展现了自由而热烈的爱情故事,动人心弦,令读者久久沉醉在其间,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孙名之译.弗洛伊德·释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A·S·拜厄特,于冬梅.占有[M].宋瑛堂,译.海南:海南出版公司,2012.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占有读者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偷换商家支付二维码获取财物的定性分析
论占有及其分类与财产犯罪侵犯的法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