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艳芹
【摘要】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如何开展比较阅读教学法进行详细的叙述,希望本文的讲解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比较阅读教学法;初中语文;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含义
在语文阅读中,没有两篇相同的文章,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找到分析阅读问题的方法,掌握判断的标准,才可以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比较阅读教学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材料和知识进行横纵比较,包括比较同一时代的人物思想,比较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情怀,形成多维度、多视角、多形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求同存异、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证明,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比较阅读教学法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教材来看,每个单元之内的文章都有着内在的关联,可以按照作者的年代、生活经历、描写景物或者写作手法等进行有效串联。在这样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探索每个单元文章的内在规律,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与杜甫的《登高》。毛泽东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万物竞相生长,鹰击长空,鱼群游动;杜甫放眼望去看到的是秋天衰败之象,树木凋零,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只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思考就会让学生对秋天产生多重认识,而不再是两篇枯燥记忆的文章。
(二)开阔学生的思维
比较阅读法的衡量标准是多样化,可以从描写手法、思想感情、时代背景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例如:《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篇文章都讲述了封建统治思想对文人精神上的残害,两个主人公都渴望中举的愿望使其成为进入病态。虽然孔乙己在店中教小孩子识字与范进得知中举后将其打醒的精彩描写在内容和语言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也戏剧性地说明了封建科考制度禁锢人们思想,对文人甚至是社会大众的身心危害,同时作者也希望用这样的作品来唤醒被禁锢的人们,让其投入社会革命中来。通过比较阅读教学法,教师可以从更好的角度和境界,向学生阐释封建社会的落后性,大大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想认知更加深入。
(三)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比较阅读教学法大大扩展了语文课堂探讨的话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童年的朋友》中的外祖母形象与《月迹》中的奶奶形象,都充满了慈爱之情,关心、照顾孩子,让孩子们对生活和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在比较阅读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将这些长者形象与自己的教师进行比较,让教师去体会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管理理念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在这样的交流和探讨中,师生之间会产生更加亲密的感情,教师和学生的感情也会转变为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使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三、比较阅读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以单元为基,对比文章的异同
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的文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差别比较大,而单元内部的文章差别比较小,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例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篇。这个单元一共收录的五篇文章,包括《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陋室铭》以及带有星号的两篇文章。从这五篇文章看,共同讲述了我国现代人和古代人的道德修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一名对家庭和社会有贡献的人。白求恩大夫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成为高尚的人;敬业和乐业讲述了对工作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基本道理;古文陋室铭以“何陋之有”结尾,让学生自己思考人生的追求是什么。这个单元的文章从不同的时代、环境,向学生展现了提高道德素养对人一生的重要意义。
(二)以主题为基,对比文章的异同
教师还可以以主题为基对教材中的不同单元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别,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避免最终的结论与学习过程存在着巨大的脱节,让学生无法接受。例如:《藤野先生》与《最后一课》两篇文章作比较,对其故事发生的背景,对比文章两位老师的形象。藤野先生胸怀宽广,没有民族歧视和个人偏见,对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的待遇相同,一心传授医学知识;韩麦尔老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耽误了学生的部分功课,但是,他却用自己的方式将爱国信念传递到每一位来听课的人心里,他用自己最小能量,传播了爱国精神。从文章的背景看,《藤野先生》一文,中日开战,双方政府正在打仗;《最后一课》一文,侵略者已经贴出停止母语课程的公告,国家已经灭亡,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智慧就要失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着最后一节母语课。在对比之中,学生就可以去体会爱国与个人人品之间的关系,认识世间的大是大非,懂得如何做到真善美。
(三)以作者为基,对比文章的异同
在初中教材中,毛泽东、鲁迅、朱自清等都有多篇文章被收录进来。这些文章表达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向后人揭露了深刻的思想。例如:毛泽东的《长征》展现红军战士的革命主义精神,而《沁园春·长沙》展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鲁迅的《社戏》充分展示了被封建思想束缚的祥林嫂,而《孔乙己》注重对封建科考制度的讽刺;朱自清的《背影》通过细腻的语言写出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真情,而《荷塘夜色》则通过描写环境展现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这些作品与作者的生活密不可分,与时代特点密不可分。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这些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并将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梳理,甚至将同样经历的作者进行归类,寻找其作品的异同点。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作者生平、文章背景、主人公或者人物经历将进行二次探究,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成为以后阅读的经验和扩展的思路的方向。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找到新思路,提升阅读能力。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