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教课堂让学生乐学乐思乐用乐说

2016-05-14 14:42罗爱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9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语文

罗爱萍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激发兴趣,学生乐学;发展思维,学生乐想;探索创造,学生乐用;师生互动,学生乐说。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特殊教育;语文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32-02

1 前言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其连贯性极强,是综合素质、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特殊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合理地运用它,能给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 激发兴趣,学生乐学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学科中,不仅可以给课堂和学生学习增添新元素,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更为生动活泼、声情并茂,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意境[1]。

在培智班教学《日月潭》这篇文章时,许多学生没去过美丽的日月潭,很难想象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文章中所描述的风景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PPT展示地理位置、日月潭的形状、湖水的颜色、湖边美丽的风景,加之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陶醉其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空、区域,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全新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带到信息技术所展现出的从未见过的情境之中,开阔视野。

3 发展思维,学生乐思

现代课堂教学在给学生展示形式有样的教学内容的同时,更易于启发学生开拓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聪明才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2]。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动态课件,可更直观地给学生展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及变化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更能启发学生思维。

如在聋班教学《矛和盾的集合》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以及观看视频演示坦克的威力,从“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重点句入手,让学生抛去时代的局限,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考。并在“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中受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聋生听力一般会有障碍,大多通过视觉来获得各种信息,常规性的粉笔配合书本的教学方法下,依靠教师嘴的张合、手的比划传递的信息或者知识,会让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导致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所设计出的醒目文字、鲜明形象、生动视频等画面,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加之丰富的、感性的视觉材料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第四册语文课本中“学词学句4”提到的公园花坛里面绽放着牡丹、月季等各种花等内容时,教材中设置的静止独立的公园图片较为模糊,很多学生因为在公园游玩时没有注意到花坛,所以对花坛的认知水平较低,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书本知识进行展现,并结合课本内容将花坛、公园以及各种花都展现出来,并让学生思考在这个公园的花坛前都看见了什么,让学生在形象鲜明的情境和图片帮助下引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中传递的意思,在脑海中勾画出花及花坛的样子,再由此进行想象,发散思维。

4 自主探究,学生乐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只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却忽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建构他们自己的想法与理解,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建构知识创造条件。

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教师针对“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一让人惋惜的结果,提出问题:“这么神奇的‘死海要死了,你不觉得可惜吗?你有什么办法拯救‘死海呢?”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写出自己拯救“死海”的方案在班上交流。这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学,在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5 师生互动,学生乐说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宗旨。素养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用”。学好语文,必须在运用中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乐于学。学生可以将信息进行重组,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知识“重组”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结,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新知识,一举两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所需的资料,并将收集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语文教材中,使语文课堂变为动态、开放的课堂。

如给聋生教《对对联》时,先让学生认识对联,将学生带入意境;再以“复习对联一般特点”的方式出现,大大增强了课堂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采用视频、故事、图片等情境模式出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为此,一开始让学生观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对对联的片段,将学生带入意境,以一副对联为例,讲对出下联的思路;紧接着用故事来出示上联,让学生说想法,对出下联,与唐伯虎对出的下联对照;然后用农耕图片《牧童短笛》出示上联,让学生在轻松自在中带着美好的心情欣赏精彩图片对出下联。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由简入深,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对联有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对出下联”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效果不错。

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给学生展现场景:画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手拉着手为庆祝秋天的丰收翩翩起舞。看到如此快乐的小精灵,聋生被他们欢快的情绪所感染,也爱上了秋天美丽的景色。随之,画面出现一幅白色画卷,让学生根据自己印象中的秋天自由涂画。在学生画笔下,枫叶红了,稻子黄了,高粱红了……通过画“秋天”,再学习《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结合教师的讲解,秋天的特点、美景、丰收便已在学生心里“生根”了。最后由学生画出自己家乡的秋天,说说家乡秋天的特点,他们创作激情高涨,争相发言。

6 结语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效果及形象的视觉效果,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得力助手,同时调动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教教师更应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培养聋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8):36-37.

[2]李文琪,解月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0(11):5-7.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