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来 陈江芳
摘要:分析了磐安县古树名木的衰弱原因,包括复土过厚、树基硬化、周边建房造路、取土挖沙等人为活动致立地环境恶化、有害生物为害、自然灾害及老化衰退等,并提出了改善立地条件、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树体修复支撑树洞填补等复壮措施。
关键词:古树名木;复壮技术;保护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13103
1 引言
浙江省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纯山区县,古树名木资源较为丰富,山区林农将古树名木视同宝贝,地方政府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也极为重视。古树名木是森林宝藏中的明珠,绿色世界的奇葩;作为森林资源之精华,它不仅是一种自然遗存,更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蕴藏着财富。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磐安县分别于1996年、2002年、2012年开展了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工作,并相继出台了《磐安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磐安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规程》,安排专项资金,切实开展古树名木的保护。本文试图通过对磐安县古树名木的衰弱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据此提出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措施,以达到科学保护,及时修复的目的。
2 磐安县古树名木生存现状
据调查显示,磐安县现存有古树名木5105株,分属31科,57种,主要树种为香榧、南方红豆杉、枫香、苦槠、柳杉等树种,古树名木中生长势旺盛的占59.7%,一般的占33.2%,较差或濒死的占7.1%,较2002年普查,古树减少了81株。
3 古树名木生长衰弱和死亡原因分析
3.1 立地环境恶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村村通水泥路,示范村整治路面硬化,水口公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古树名木周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密实度过高,许多古树的立地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经调查,磐安县15%以上的古树由于立地环境趋劣而导致树势衰退,已成为古树名木生长衰弱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3.1.1 复土过厚
深泽乡上亨堂村水口的5株古树因新区建设平整土地回填泥土达3 m多高,不到一年时间树势就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胸径90 cm的白栎(编号GE0332)古树死亡。
3.1.2 树基硬化
安文镇白云山村东门口的三株银杏和一株细叶青冈均因树基周边全部水泥硬化而致生长衰退,并因抗性差而引起林业有害生物侵蚀。
3.1.3 周边建房造路
盘峰乡榉溪村磐安县唯一的名木南方红豆杉(编号GE0990),在古树边建了文宣亭,周边水泥打底铺了石板,沿树而过的道路也改为水泥路面,致长势衰弱。安文镇下葛村厅前的南方红豆杉(编号GE0625)依溪而长,由于另一侧道路硬化,翌年也死亡。
3.1.4 取土挖沙
双溪乡潘庄村殿下坤10株苦槠、枫香古树因长在溪边取土挖沙后根系裸露,长势趋弱。窈川乡依山下村龙颈的香榧(编号GE0702)采石制沙根系多年悬空而挂致死。
3.2 人为破坏
少数民众对古树名木保护意识不够,在树干上架线打钉、乱刻乱画,随意长期搭放毛竹等杂物。有的在树下乱堆垃圾、倾倒生活污水,有的将南方红豆杉树皮剥去泡茶浸酒。另外,受传统习惯影响,部分民众把古树当作神灵祭拜,长期在树干基部焚香烧纸,导致古树长势逐渐衰弱甚至死亡。如窈川乡依山下村灯记下的香榧(编号GE0695)因大货车撞击全株断裂;而尖山镇林宅村祠堂外三株柳杉古树因长期受粉尘污染,濒临死亡。
3.3 受塌方、泥石流以及雷电破坏
塌方、泥石流和雷电对古树名木的破坏突然且来势凶猛,破坏力大,往往造成树木倾倒,树根树枝折断,如不进行抢救性移植则会导致古树名木迅速死亡。窈川乡白岩头村古树群中的800年南方红豆杉和胡宅乡塘田村福堂的南方红豆杉(编号1440)均因雷击致死。
3.4 有害生物为害
磐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病虫害极易发生,而有些古树由于树龄较大,生长上处于衰退期;或路面硬化,根系水肥气交换受阻,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以及一些寄生植物的危害,从而加速古树的衰亡。根据调查显示,危害古树最为严重的是白蚁,根据2014年磐安县白蚁蚁情蚁害普查古树名木蚁害率高达36.5%;其次马尾松受松褐天牛危害较重,而松褐天牛又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所以对白蚁以及松褐天牛的防治至关重要;另栎旋木柄天牛(青冈类)和银杏超小卷蛾(银杏)、柳杉毛虫(柳杉)等也有一定危害。
3.5 腐朽树洞不及时填补
古树由于树龄较大,历经多年的风雨雷电等的侵袭,相当一部分古树树干出现了腐朽树洞,如不及时填补,很容易受到病虫害危害,且常年雨水滞留在洞中,腐朽树洞将越来越大,枯枝越来越多,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3.6 树冠失修
古树树龄大,长势高大,修剪整形工作困难,树冠长期失修,导致树体失去平衡,树冠偏向一方,久而久之,有倾倒趋势。墨林乡墨林村省道旁本保殿胸径1.5 m的枫香(编号GE0501)因树基腐烂倾倒。
4 古树名木复壮技术
古树衰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同时导致古树的衰亡,其内在机制十分复杂。针对导致古树生长衰弱的主要原因,结合磐安县古树衰弱具体情况及山区特点,经过近几年的实际研究分析,提出恢复古树生机、延长古树寿命的复壮措施。
4.1 改善立地条件
4.1.1 恢复土壤环境
对复土过厚、树基硬化、周边建房造路、取土挖沙等立地环境恶化的将树干周围的水泥、堆土等清除,扩大树池,保证古树根系的透气透水性,最大限度恢复古树原来的环境,原则上保证树冠投影范围土壤恢复原状。如深泽乡上亨堂村水口尚存的二株枫香、一株榔榆、一株锥栗,对树池周边2 m范围全部清空,垒石保护。对盘峰乡榉溪村南方红豆,2012年挖掉了石板,拆掉了树边上的文宣亭,在树的周围重新填入了泥土,然后给树做了不会影响其生长的木头护栏,并适当施肥后,这棵经历了888年风雨,见证古村发展的“太公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蓬勃。
4.1.2 改良土质,提高土壤透气性
对土质较差的古树周围沿着树主根挖沟至根系裸露(暴露出来的根系用湿草覆盖),把原来的旧土与农主肥混合均匀(如果旧土为粘土,则应加入一定比例的砂石)后,再添入沟中。
4.1.3 设置保护围栏
在游客较多,易受破坏的古树周围应设围栏。有效保护古树周边的立地条件,阻止古树受到人为干扰。
4.1.4 根据表土种植地被植物
在古树树干周围地表种植适宜植物,与古树达到共生关系,为古树创造营养物质,增加土壤通透性。
4.2 改善营养条件
主要是加强肥水的管理。灌水在每年春季4~5月和冬季11~12月进行。灌水是以水渗透至根系为准,灌水后要进行松木,对排水不良的地方设置排水水管或排水沟。施肥前要先测定土壤元素和树体中营养元素,以确定施肥种类。部分古树由于树龄较大,长势差,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弱,所以施肥进应施淡肥,并要“少量多次”。
4.3 有害生物防治
4.3.1 白蚁防治
白蚁成熟群体每年4~6月分飞。不同种类的白蚁对树木的危害也有差异。台湾乳白蚁危害古树根部;黑翅土白蚁一般先蛀食树木表皮、根尖部位,后期再逐步向木质部深入;黄胸散白蚁一般危害表皮,后期也可深入木质部危害。经调查,磐安县主要是黑翅土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受危害较重的古树为樟树、南方红豆杉和柳杉。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4~6月白蚁分飞高峰期用诱杀灯诱杀。另外,在受白蚁危害的古树附近、蚁路等投放透杀毒饵。
4.3.2 松褐天牛防治
松褐天牛在成虫补充营养期啃食松树嫩梢、嫩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钻蛀为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低龄幼虫在树皮下啃食大量的韧皮部组织和边材,在内皮和边材形成宽而不规则的平坑,使树木输导系统受阻,影响水份和养分的输送,造成寄主树势衰弱或导致树木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该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病原——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材线虫病是我国松树的特大毁灭性病害,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防治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对调运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进行严格查验,对可能携带松褐天牛的苗木、原木、木材实行严格检疫。在松褐天牛成虫期,采用高压喷粉机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用药剂量为7500 g/hm2;对有特殊意义的名松古树于松树树胶停止流动期(每年1~3月和12月)对树干打孔注药。具体方法是:在树干离地面50 cm处用钻子向下成45°打一直径5 mm、深4~5 cm的孔,剪开注药管前端,用尖锥或针刺穿注药器盲孔,然后将注药管插入已打好的树孔中。
4.3.3 柳杉毛虫、银杏超小卷蛾等其它有害生物防治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症下药、生物防治的要求,采用高效低毒无公害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林业专用粉剂(加重型)防治柳杉毛虫,如大盘镇后塘村大盘岭头胸径2.3 m的柳杉王(编号GE0793)连续三年防治后长势旺盛;栎旋木柄天牛防治包括清理受害木、噻虫啉喷粉、放肿腿蜂等综合措施。
4.4 树洞填补及树体修复
4.4.1 树洞填补
填充树洞前首先彻底清除洞内杂物、腐烂组织,用5%硫酸铜水溶液或用1%福尔马林消毒,并涂上防腐剂(桐油、ACQ或松香清油合剂)。树洞填补主要采用3种方法:①开放法,树洞过大时可以采用本办法,目的是保持树洞的奇特之感,方法是进行防腐处理后,适当改变洞形,以利排水,也可以在树洞最下端插入排水管排水,以后需经常检查防水层和排水情况,防护剂每隔半年左右重涂1次。②封闭法,树洞经消毒处理后,在洞口表面钉上板条,将生石灰以熟桐油调制好涂抹封闭,再涂以灰白乳胶、颜料粉面,以增加美观,或者在上面压树皮状纹或钉上真树皮;③填充法,过去树洞多采用水泥、沙石混凝土填充,由于这类材料对木质没什么粘结力,本身又是刚性的,容易破碎脱落,雨水又会从裂缝内渗入,无法阻止树洞继续腐烂。所以填充物采用发泡组合聚醚材料。在树洞中填入聚氨酯原料,使其发泡,这样发泡塑料可以将树洞重复填充,使塑料与树体紧密结合,水不能流入树洞,从而阻止木质部继续腐烂。
4.4.2 树体支撑
对于有可能倾倒和折断的古树应及时进行支撑。支撑点有橡胶垫,防止树干受到损伤。如大盘镇上面古村拉索加固倾斜的古柳杉(编号GE0882)以恢复树势。
4.5 建立保护档案
落实古树名木一树一牌一人一册一策的保护管理制度:即每一株古树名木有一块公示保护牌,落实一位管护责任人,有一本专门记载古树名木基本信息的小册子,内有一整套经过安全评估的管护措施,并出台定期检查和长效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余建荣,程建慧.衢州市柯城区古树名木生存现状调查及保护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89~191.
[2]胡长贵.建德市古树名木分布生存现状调查及保护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8):244~245.
[3]雷小华,黎志华.古香樟树危害因子调查与分析[J].丽水林业科技,2015(1):13~15.
[4]肖 兵,杨 婕,王少兵,等.古树名木资源与园林树种规划[J].绿色科技,2016(3).
[5]赵家宏.古树名木的死亡原因及保护措施初探[J].绿色科技,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