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思邈 王冬妮 郭春明 杨旭
摘要: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可以有效抑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相较于传统农业保险可以降低成本且通俗易懂、标准化高、透明度好。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开展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水平,有利于激励农民主动防灾减灾,有利于推进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对传统农业保险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天气指数保险;农业;吉林省;意义
基金项目:吉林省气象局科研课题青年基金项目“吉林省玉米种植保险天气指数设计及应用(2015017)”
中图分类号: F84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7.001
农业保险是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的重要有效手段。随着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传统农业保险的不足逐渐显露,如查勘定损难度大、管理成本高、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而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因其可以有效降低道德风险、抑制逆向选择,定损简单、管理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较快。
农业是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最为敏感的行业。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减收,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部认为,农业生产80%的波动来源于天气条件的变异。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多发,财政救灾能力有限,探索和发展气象服务在农业保险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气象部门在灾情评估定损中的影响,对于有效管理和转移农业天气风险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作为2007年全国首批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六个试点省份之一,当年承保面积最大,承保比例最高。然而在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产品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却走在其他省份后面,这与吉林省是全国主要商品粮调出省份和首批农业保险试点省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本文意在通过阐述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优点及在吉林省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能为吉林省的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工作开展提供思路并起到促进作用。
1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定义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或称为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英文称weather index based insurance或weather index insurance),是指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
2 我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现状
我国处在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研究的初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很多学者认为在中国开展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对管理农业风险的意义重大且具有可行性,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具有标准化、透明度高、可流通等优势。庹国柱[1]认为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可大大降低成本,有效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魏华林[2]等认为发展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管理农业风险的意义重大且可行。
近年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研究则更多转向产品设计和试应用。2010年以前主要以设计针对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为主,2010年以后扩大到水稻、冬小麦等粮食作物。毛裕定[3]设计了浙江省柑橘低温冻害指数保险产品。娄伟平等[4]对柑橘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及农业保险的产品设计。刘映宁等[5]设计了陕西苹果花期冻害指数保险产品。吴利红等[6]设计了浙江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郑小琴等[7]设计了漳州市热带水果低温冻害指数保险产品。殷剑敏等[8]设计了南丰蜜桔冻害指数保险产品。杨太明等[9]设计了安徽小麦综合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并进行了试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吉林省开展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背景分析
3.1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多,损失大
吉林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气候“脆弱区”之一,气候特点为温度和降水等气象要素年内分布不均衡,年际波动大,造成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吉林省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冰雹等。特别是干旱和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往往造成较大损失。吉林省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为7.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约6亿元[10](见表1)。
3.2政策鼓励探索天气指数保险
近年来从中央到吉林省地方文件都在强调应用农业保险手段对抗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在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即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又明确要求“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2015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到“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2016年5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中再次明确提出“支持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创新产品和服务”。
3.3吉林省气象部门软、硬件条件满足天气指数保险需求
吉林省气象基础设施和数据较完备。省气象台、省农业气象中心、气候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等4个省级气象服务机构10个地市级气象局、54个县(区)气象台站以及700余个乡(镇)农村气象服务点组成了覆盖全省的气象服务网,气象部门普遍积累了三十多年的可靠气象资料,各级气象部门农业气象工作人员也积累了多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总结整理出了主要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及服务材料。这些都成为有公信力的气象指数保险成功的主要基础,完全满足我省开展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
3.4传统农业保险发展缓慢
2004年以来,吉林省农业保险收入虽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其占保费总收入的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基本稳定在3%左右,所占比例过低,与农业大省地位不相匹配。农业保险赔付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的较高水平,个别年份达80%甚至出现超赔,如果计算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在内,持续的低利润率甚至亏损,必将导致其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积极性的下降。
在传统农业保险局限性逐渐显现的今天,吉林省如何贯彻中央指导精神,发挥地方政府作用,调动多方面政策、资金资源,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展适合吉林省的天气指数农业保险显得十分必要。
4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存在诸多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农业保险的不足。
一是抑制逆向选择。当被保险人拥有保险人所不可获取的有关保险标的损失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私有信息时,便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保险公司倾向于给灾害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较低的保险标的投保。由于天气指数保险依据的是公开的信息,损失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与私人信息没有关系,从而抑制了逆向选择问题。
二是规避道德风险。当被保险人有能力改变最终损失的可能性或者严重性时,传统保险就会产生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天气指数保险最终的赔付基于客观气象数据,所以天气指数保险自然规避了道德风险问题。
三是降低成本。不同于传统农业保险的是,天气指数保险无需对投保的每个农场进行监督,在理赔时也无需逐一进行查勘定损,有效降低了业务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快速理赔。
四是通俗易懂。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传统的保单术语繁多,复杂难懂,难以被农民所接受认可。指数保险的原理则简单很多,更易于农民理解,有利于其推广。
五是预先锁定损失。传统的农业保险根据农民最终的损失来确认赔付,因此赔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指数保险根据指数来确定赔偿标准,与最终损失无关,从而可以预先锁定赔付,帮助保险公司更稳健地经营。
六是标准化。指数保险合约以标准单位来销售,因此购买者可以不局限于农民,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购买,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散农业风险。如果进一步发展,甚至可以产生指数保险合约的二级市场,此时可以进一步地通过金融市场分散农业保险的风险。
5吉林省开展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意义
5.1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业生产的保障水平
传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多以农作物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为保障对象制定保额,而农业天气指数保险通过天气指数将产量损益与赔付挂钩,而在灾害发生年份产量损益往往大于物化成本,所以通过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形式事实上提高了投保户的保障水平。
5.2有利于激励农民主动防灾减灾
由于赔付采用天气指数的触发机制,最终的赔付与实际的损失并无直接关系,而只与天气指数有关,因此农户有更大的动力采取更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自己的损失而在指数触发时同样获得赔付。
5.3有利于推进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现代化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气象数据和合理的指数设计基础上,而这些硬性的要求会倒逼气象部门在为农服务方面增强科学性。要求气象部门针对不同保险对象、不同地域分别设计天气指数。这对气象部门的为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推动我省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现代化。
5.4是传统农业保险的有益补充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农业保险,而是传统农业保险的有益补充。作为新兴的保险模式,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补充传统农业保险的空缺,使吉林省内有更多的农业生产者享受农业保险带来的保障。
6结论与讨论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可以抑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相较于传统农业保险可以降低成本,且通俗易懂,标准化高,透明度好。吉林省开展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业生产的保障水平,有利于激励农民主动防灾减灾,有利于推进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现代化,是传统农业保险的有益补充。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仍属新型保险,农业保险天气指数的设计需要大量气象数据和农作物数据为基础以及复杂的指数设计和科学计算。这需要有气象部门和保险部门的合作,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协调引导。
参考文献
[1]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2]魏华林,吴韧强.天气指数保险与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J].财贸经济,2010(03):5-12.
[3]毛裕定,吴利红,苗长明,等.浙江省柑桔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参考设计[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02):226-230.
[4]娄伟平,吴利红,邱新法,等.柑橘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农业保险产品设计[J].2009,24(06):1030-1040.
[5]刘映宁,贺文丽,李艳莉,等.陕西果区苹果花期冻害农业保险风险指数的设计[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01)125-129.
[6]吴利红,娄伟平,姚益平,等.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3):4942-4950.
[7]郑小琴,赖焕雄,徐宗焕.台湾热带优良水果(寒)冻害气象保险指数设计[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04):1598-1603.
[8]殷剑敏,缪启龙,李迎春.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及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4):507-510.
[9]杨太明,刘布春,孙喜波,等.安徽省冬小麦种植保险天气指数设计与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02):229-235.
[10]刘吉平.吉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域组合规律及其预测[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曲思邈,硕士,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