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探微

2016-05-14 13:11张焜立
甘肃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目的编制学案

张焜立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案;编制;目的;原则;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61—01

数学学案导学突出强调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 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故而更有利于学生自学;

2. 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结合;

4.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各项化,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二、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 充分挖掘教材。教材是浓缩的精华。数学导学案的成熟与否、完美与否都体现在与教材的融合方面,融合的程度越高,学案体现出来的价值就越高,贡献值就越大。教师要认识教材所表达的清晰概念的整体性,并加以全面拓展;任何知识点都必须关注,讲求知识点的连贯性和融合性,难点、重点要突出。

2. 定位学习目标。教材中都对学习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们可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恰当分解,来编写学案教学;目标要全面,计划要详实,不要有遗漏。哪个是弱项就要重点摆放在哪,缺失什么就弥补什么,分解要明确详细,面对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新要求,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注重“导”与“学”的关系。在设计学案时,注意“导”的设计层次,让“学困生”“追赶上来”,让中等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优等生“飞跃三级跳”。学案教学中“导”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是内因,“导”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导”的指挥,那么“学”也是没有目标的“利剑”。“导”和“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导”讲求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学案“导”的作用。

三、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学情分析,以学定教。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储备现状、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的学习态度和经验有所了解,并据此选用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策略。实践证明,整合学情分析的结果,教师能够从多视角对学生学习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有助于丰富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生成和发展,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升。

2. 强化课表,钻研教材。教材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是课程目标——目标元素是课程,具体包括课程体系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目标、课程目标等。二是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的组合、相互关联,形成整体组织以及各种课程融洽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主要目标是测试课程、课程内容、可行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四是课程评价——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判断,包括重新评估课程评价。目前衡量课程实施的质量标准较为单一,存在片面性,课程建设的急功近利现象较为突出,在课程评价等方面缺少基本的评价原则和标准,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研究、探讨,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将之融合在导学案中,使学案真正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3. 主动参与,对症下药。在实际学案教学当中,需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一是学生主动有意识地参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二是学生喜欢用过去的经验学习——学生拥有一些学习经验,教师如果强行采用灌输的方式,学习效果不一定会好。三是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多通道的信息传输,实现更多样化的感官刺激,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目的编制学案
乡愁导学案
市场一线人力资源编制配置模式探索与研究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