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地域性特征分析

2016-05-14 14:12秦承明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恐怖组织护照

【摘要】自“9·11”恐怖袭击以来,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在全球掀起一场反恐大战。然而,随着塔利班政权的覆灭,基地组织的大本营被摧毁,许多基地组织成员逃往东南亚。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其地域性对恐怖主义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意在从地区角度,分析当代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地域性特征。

【关键词】东南亚;恐怖主义;地域性;特征

在东南亚地区,部分东南亚人都有阿富汗圣战的经历,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而且,该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部分国家中央权威衰弱,对一些社会问题治理不力。由于具备这些显著的人为特征,东南亚地区成为恐怖主义滋长的温床。

一、部分东南亚人参加过阿富汗圣战,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

1979-1989年的阿富汗抗苏战争,造就了一批國际性的伊斯兰极端圣战者,他们中有不少是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穆斯林志愿者,其中参加阿富汗抗苏圣战的印尼穆斯林先后就有数千人。阿富汗抗苏战争结束后,这些外国圣战者大多对阿富汗国内权力争斗不感兴趣,纷纷返回了自己的国家。基地组织不断寻求与东南亚伊斯兰极端组织建立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参加过阿富汗抗苏圣战的东南亚退伍军人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这些退伍军人的桥梁作用下,基地组织已经同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如菲律宾的阿布沙耶夫集团(ASG)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在接触,并帮助他们建立广泛的提供培训和支持的基础设施。基地组织还与印尼伊斯兰组织——伊斯兰祈祷团(JI),发展关系,并把它开发成为一个区域网络。这些极端组织的领导者,通过将他们的国内诉求与国际恐怖网络联系在一起,能够互相提供并且分享资源,组织集体训练,在武器和炸药采购上相互帮助,并且开展洗钱和财务转账工作。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基地组织的影响力已经遍布东南亚的地理范围,并且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广泛的网络。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恐怖分子都曾参与基地组织最雄心勃勃的恐怖计划。例如,与“科尔”号驱逐舰受袭事件相关的基地组织特工陶菲克·本·艾泰士(Tawfiq bin Attash)与两位9·11劫机者纳瓦夫·哈兹米(Nawaf al Hazmi)和哈立德·米达尔(Khalid al Mihdhar),计划在曼谷和吉隆坡开展恐怖工作。在阿富汗基地组织负责炭疽项目的马来西亚人耶齐德·苏菲特(Yazid·Sufaat),曾为劫机者安排住宿并利用他妻子在吉隆坡的公司,为9·11事件中被指控的20名劫机者之一穆萨维提供就业证件,使其获得进入美国的机会。从这可以看出,东南亚似乎已经更多的成为基地组织的中转站,提供支持和便利的中心。东南亚庞大的穆斯林人口,边界漏洞以及中央权威的衰弱,使其容易受到基地组织和区域性恐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网络的影响。

二、部分国家中央权威衰弱,缺乏有效治理

恐怖主义转向东南亚与该地区长久以来深层的社会和经济趋势有关。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东南亚国家受此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受到重创,社会持续动荡,中央权威逐渐衰弱,对社会治理力不从心,导致该地区跨国犯罪活动大量存在,小型枪支泛滥,再加上该地区边境的易渗透性以及复杂的通讯基础设施等因素,使东南亚地区在恐怖主义面前极为脆弱。

1、跨国犯罪。东南亚地区的跨国犯罪现象比较严重,走私枪械、贩卖毒品和人口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为东南亚地区极端恐怖组织筹集活动经费、招募新成员提供了诸多便利。艾伦·杜邦(Alan Dupont)认为,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是“亚太地区非政府暴力和动荡的两个主要根源”。而跨国犯罪与恐怖主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孤立的问题,实质上却是逐渐通过各种犯罪形式构建起一个全球性问题。正如杜邦所说,“恐怖分子和叛乱分子正逐渐通过毒品贩子和罪犯来创造他们共同追求的事业”。此外,在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与犯罪组织的交汇正出现在操作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这一交汇使得次国家行为体得以继续存在并保持繁荣,使恐怖主义集团依然存在于国家领域之外,因而国家对这些恐怖组织很难追踪和控制。

2、小型枪支泛滥。自从“9·11”恐怖袭击以来,国际组织的反恐主要关注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WMD)。恐怖分子可能会使用化学或生物武器甚至原子武器来攻击更加知名的目标如西方大城市。这种恐惧和担心,迫使国际社会努力遏制这些高端科技的获得途径。但是,对于东南亚来说,恐怖分子的威胁不是来自高端武器,而更多的是来自小型武器。安东尼·科德斯曼(Anthony Cordesman)指出,“不对称或恐怖战争的问题之一是它并不需要高端武器来造成一些伤害”。小型装备、轻武器与炸药一起构成了东南亚地区叛乱分子和恐怖组织的武器选择。因为这些东西一般都不贵,容易隐藏和运输,而且能够简单持久的保存。次外,它们也十分符合非常规武装力量所采用的策略:袭击小目标,伏击和打游击。而东南亚地区地势复杂,各国国土面积并不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也不多。恐怖分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喜欢用低成本且高效的小型武器发动恐怖袭击。

东南亚恐怖分子青睐小型武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型武器在东南亚的扩散可以让该地区恐怖组织较轻松地获得武器装备,发动恐怖袭击。东南亚地区的恐怖组织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获得发动恐怖袭击的基本武器。首先,他们可以从该地区或国际上的黑市中购买;其次,通过所谓的“灰色市场”获得,这种市场上的武器主要来自一些同情恐怖势力的国家;第三,通过不同的国内渠道获得,包括从平民收藏中偷来的武器以及从安全部队中非法转运来的武器;此外,该地区的一些恐怖组织如伊斯兰祈祷团,有能力自己制造一些低端的武器。东南亚恐怖分子之所以能通过这些途径获得武器,主要根源在于东南亚国家政府权威衰弱,对社会治理不力,安全保卫措施疏松。正如大卫·凯佩(David Capie)所指出的那样,“缺乏充分的关注是东南亚恐怖分子获得武器的国内根源,尤其是腐败的安全部队和糟糕的国家武器库保卫工作”。总之,东南亚恐怖分子正是在这极有力的武器供应环境下,得以大展其手。

3、边境易渗透。在东南亚,可渗透的边境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从地理上来说,东南亚地区有着群岛性的沿海地理,有几千英里毫无境界和管理措施的边境,中南半岛上各国间海陆通道也十分通畅,为恐怖分子和犯罪组织寻求隐匿场所和训练基地提供了理想环境。例如,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由于其沿海边境的特殊性,而被认为是全球最容易渗透的国家。而泰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边境则被描述为“像清澈的流水一样飘动的丝带”,在那里,“边境警卫几乎没有”。从政治现实来说,由于殖民统治时期,受殖民政府人为划界的影响,东南亚地区长期以来边境安全意识不强。在日常生活中,边境常常是无关紧要的,这尤其表现在东南亚沿海地区,在这些地区,非常规跨界流动是常有的事,而且经常被认为是生活的常态。正如保罗·J·史密斯(Paul J. Smith)所说,“这种对边境安全的松懈态度,使得跨国罪犯和恐怖分子能够超出国家政权的管理范围而在国家间溜进溜出”。而且,各种货物转运和跨境走私“已经变成东南亚地缘政治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东南亚地区护照造假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调查恐怖主义环境下证件造假情况的官员发现,“旅行证件的偷窃和伪造,对全球恐怖组织来说,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有组织的产业链”。泰国是该地区护照伪造业兴盛的主要国家之一。英国《卫报》称,犯罪团伙在泰国盗卖外国游客的护照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犯罪团伙雇用酒店职员、导游和性工作者盗窃游客的支票和护照,因为将支票变现需要护照。在这一过程中,犯罪团伙形成了售卖护照的体系,掌握了一定的伪造护照的技术。后来,支票逐渐被信用卡取代,犯罪团伙将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关系网用于伪造、销售各种证件。他们从国外走私来护照、驾照等证件,经过篡改后售卖给和武器走私、人口贩卖、非法移民、恐怖主义相关的跨国犯罪团伙。而为了维持这一产业链,保证恐怖活动的实施,恐怖分子就必须克服边境管制。而在东南亚,可渗透的边境以及疯狂的护照造假,都极大地有助于恐怖分子的上述活动和目的,从而促进该地区恐怖主义和其他跨国犯罪的滋长。而且,在当前条件和态度下,东南亚国家似乎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4、通讯设施复杂。不同的媒体形式对恐怖分子追逐他们特殊的政治和军事目的,起到了突出作用。在当代,现代媒体技术、通讯卫星及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恐怖主义的宣传起到了显著作用。大众媒体的全球化,新媒体和通讯技术的出现已经加强和推动了恐怖分子对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这一信息潮流无疑也深深影响了东南亚。现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恐怖组织拥有自己的网址,配备最新的媒体和通讯设施,借此来联系基地组织和本地区其他较小的恐怖组织。东南亚的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得到发展,包括新加坡在该区首创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走廊”(MMC),印度尼西亚私人电脑拥有量的不断扩大以及遍布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手机和网络的迅速普及。尽管东南亚的信息技术不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发达,但这足以支撑恐怖组织对内对外之间的联系。此外,该地区恐怖分子有能力掌握这些高尖端信息技术,使恐怖主义信息化。据新加坡逮捕的一批伊斯兰祈祷团成员揭露,几乎他们中所有人都受过某些形式的技术教育,包括一般机器的保护维修方面的技师,电脑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方面的学士,有的甚至是电脑科学方面的博士以及化学工程方面的教授。总之,东南亚地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恐怖组织提供了一种新的远距离和秘密通讯的途径,这极大改变了恐怖分子之间及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方式,使东南亚地区反恐愈加困难。

【参考文献】

[1] Rohan Gunaratna. Inside Al Qaeda:Global Network of Terror[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2.

[2] Anthony Cordesman. Small Arms Survey 2003:Development Deni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 Rajiv Chandrasekaran. “Al-Qaida Feared to Be Lurking in Indonesia”[M]. Washington Post, 2002

【作者簡介】

秦承明(1990—),男,山东临沂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东南亚区域安全。

猜你喜欢
东南亚地区恐怖组织护照
出尔反尔,美国洗白“东伊运”
区域认知素养导向下区域地理教学探索——以《东南亚地区》教学为例
护照过期签证有效怎么办?三种方式 因国而异
区域认知素养导向下区域地理教学探索——以《东南亚地区》教学为例
以牙还牙
英国护照先行“脱欧”
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粮食产业的优势、挑战与对策
护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