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贵有
【摘要】从六朝志怪小说发展到唐传奇,《柳毅传》是一个典型例子。李朝威采用龙宫传书的情节,加以扩展,把神怪和爱情、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题材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现实世界和一个情感丰韵的精神世界。本文通横向研究,对《柳毅传》中寄托的文人期盼进行充分发掘。展露在那个衰世之下文人士子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柳毅传》;衰世之期;崇儒尚道
唐传奇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唐传奇作者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现实,深入心灵深处,构建了一个千姿百媚的现实世界和一个幽微纵深的心灵世界。唐传奇中较为有名的《柳毅传》为唐代陇西李朝威所做,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享誉后世。衰世之下文人的心灵寄托和处世期盼则是《柳毅传》的核心思想。
面对唐王朝的日渐衰落,社会弊病显露无疑,李朝威深感忧愤,迫切地渴望李唐君主和百官士人能够早日警醒,挽救江河日下的大唐王朝。作为李氏后裔,没落皇族,他兼济天下,为挽救唐王朝危机群策群力。他的方法就是修身、立德、崇儒,展望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理想的社会蓝图。而在《柳毅传》这部作品中,作者则是通过描绘和歌颂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行仁政的仁君,一个有君子风格的士子,一个有狭义风范的武夫,来尽情展现他所寄托的理想社会。
一、崇儒
儒家认为先修身齐家,而后才可治国平天下。李朝威给李唐王朝的良药就是修身立德崇儒,柳毅高言:“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世人虽贤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谈礼仪,尽五常,负百行就是李朝威的呼吁。何为五常?“仁、义、礼、智、信”,而洞庭龙宫就是李朝威为我们塑造的一个躬行仁义礼乐的理想之邦。
1、“仁”是小说承载的重心。作为统领八百里洞庭的水族之王,洞庭君身上最突出的还是一个“仁”字。“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礼”是“仁”的一种表现形式。洞庭君和蔼可亲,彬彬有礼。初见柳毅,“毅而设拜,君亦拜”;“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扶之。”丝毫没有君王盛气凌人的感觉,而是谦逊和蔼,礼贤下士,具有仁者之风。再次,“仁者爱人”。当钱塘君归来时,他知道必然有伤及无辜不计,所以首先问“所杀几何?”“伤稼乎?”“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洞庭君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民以食为天,“稼”就是老百姓的全部,伤“稼”自然就是伤人了。最后,“不忍人之心”。在听到女儿受虐待的消息后,他“以袖掩面而泣曰:‘老夫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对于女儿的不幸他没有先斥别人之过,而是首先引咎自责,反省自身。宽以待人,敢于罪己,常人尚不易为之,在水国的君王身上,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再者,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自己女儿不幸的哀叹伤心上,而将其推广为对所有“闺窗孺弱”的恻隐之心,对弱者给予深切同情。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所谓“不忍人之心”即仁爱恻隐之心,“不忍人之政”即仁政。洞庭君无疑与儒家理想中的“任君”很是契合。
2、“义”在小说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小说结尾“愚义之,为斯文”,明言本篇小说是为了记“义”。主要表现为:
义者,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小说中柳毅下第还乡,正忧郁寡欢,然后當了解了龙女困境,便义不容辞的替龙女传信。柳毅的见义勇为与当时社会义行缺失形成鲜明对比。
义者,威武不屈。在钱塘君的淫威逼迫下,柳毅依然义正言辞的指责钱塘君,直言其行为的不直不道。他的慷慨言辞:“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辱”。
义者有恩必报。龙女家人处处不忘柳毅传书之恩,龙女甚至以身相许,为其生子为了报恩。可谓是义者。另外礼、智、信在小说中也表现的很突出。李朝威就是要将自己济世思想通过作品传达于天下。
二、尚道
唐代儒释道三教鼎足而立,小说界承六朝余习,留下了大量的宗教作品。汪辟疆先生说:“唐时佛道思想,遍布士流,故文学受其感化,篇什尤多。”可以看出,唐传奇受宗教思想感染程度是很深刻的。刘开荣的《唐代小说研究》一书中认为:“传奇小说在体裁、结构及思想内容上都受到佛教文学的影响。”对此,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一书中却指出:“尽管在社会生活中佛教战胜了道教,而在小说领域,道教的影响却比佛教更大。”通读《柳毅传》文本,可以清晰的看出道教思想对其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而“尚道”则是作者精神寄托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尚道”在小说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下层人民的归宿问题。作者借助于幻想,借助于神灵的力量,让龙女摆脱了一桩痛苦的婚姻,才有了一个好的归宿。龙女虽自为公主,却由“父母配嫁”给泾川龙王的次子,后“日以厌薄”,被发配荒郊牧羊。及至被救回龙宫,叔父又看中柳毅,欲以之为婿待遭拒绝,父母又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家长的三次婚姻指令,都丝毫不经婚姻主体者的认同。这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所面对的最普遍又严酷的现实。所以最终的结局和愿望作者也只能寄托在“道”之上,求道成仙,以神灵之力让龙女这个善良、真诚的妇女达成夙愿。终究,龙女的归宿之道成了社会下层人民及弱势群体的生存之道。
2、统治阶层的归宿问题。柳毅传信来到洞庭府邸,问武士:“洞庭君安在哉?”武士答道:“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少选当毕。”毅曰:“何谓《火经》?”夫曰:“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焉。”洞庭君作为水府统治者,神灵陆离,居然也痴迷于人间神仙道术。这也从中影射出人间统治者对尚仙求道的渴望。而在唐朝,统治阶层追求长生不来的不在少数。从唐太宗开始,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纷纷效仿,以此为标榜。
3、人民大众的归宿问题。柳毅与龙女最终的归宿是双双入洞庭,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既避嫌了尘世缠绕,又能够长命百岁。这是当时人民大众普遍渴望的生活。同样也因作者是没落皇室后裔,对于当世局面已无力挽回,索性将作品的结局全部寄托于神灵仙道,既是一种抚慰,也是一种期盼与幻想。
关于《柳毅传》的创作文本,从表面上,小说叙述的是婚姻爱情生活故事,然而,结合中唐之世的政治社会背景,作者李朝威的身份及唐时文人的小说创作观念,细读文本,可以看出小说还是有着深层的寓意,本篇内容简单概述了其深层次的寓意,作者寄托的更多思绪,还需更持久的发掘。
【参考文献】
[1] 汪辟疆. 唐人小说[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2] 鲁 迅. 中国小说史略[M]. 长沙:岳麓书社, 2010.
[3] 程毅中. 唐代小说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4] 鲁 迅, 辑录. 程小铭, 袁政谦, 邱瑞祥, 译注. 唐宋传奇集全译[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
[5]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6] 杨伯峻. 孟子编著[M]. 北京:中华书局, 1960.
[7] 安吉乡. 从唐传奇析唐代士人的心态[J]. 岱宗学刊, 2003(1).
[8] 申载春. 道教与唐传奇[J]. 文史哲, 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