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和谐理性与制度变迁

2016-05-14 21:12李桂花
检察风云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智理性个体

李桂花

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它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内涵和目标。往大里说,绿色发展涉及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往小里说,它又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否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大大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福祉。因此,要实现绿色发展,从国家到个人,都需要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发展方式上进行一场全面刷新和深刻变革。

绿色发展的背景是环境危机。由于工业文明下的人类凌驾于大自然的傲慢的、物质利益至上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污染、能源枯竭和生态失衡,并反过来惩罚了人类。要实现绿色发展,不只是节能减排,而是要从源头上反思。

事实证明,经济发展需要一条底线,一个价值观的约束和指引。那就是具备整体观念和对自身长远利益能够洞察的经济理性。从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完全证明了个体在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之中,受到大系统的规律的制约。因此,个体追求自利最大化,或者人类追求经济利益,如果不能有整体观念,不能在大系统规律之下控制自己的欲望,增长可能成为灾难。因为这种增长是奔跑在错误的方向上的,技术越进步、能力越强,后果越严重。而人类的经济发展能可持续的原动力在于“天人合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然系统的规律相结合,在尊重规律基础上,追求人类与环境的协同发展,而不是目前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不平等的掠夺式发展。

这就需要物质利益的追求有一个理性的约束,能够全方位地综合考虑各种利益,比如物质与精神、短期与长期、自我利益与整体利益等。这就必须对西方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经济理性的理论进行反思,建立一个和谐理性的框架。

从本性上,人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处于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信息、能量相沟通、相作用、相统一的远离平衡态,具有无限理性的潜能。但现实中,由于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个体的理性呈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笔者认为,人类理性系统可以归纳为五种要素:自组织性、开放度、有序化程度、思想品德、行为规范。

人是有理性的,即在静态的环境下有自利最大化的认知和能力。但由于生物学上的弱点或信息的扰乱,人的理性又是有限的。但即便这种有限的理性也是在人这个系统处于有序状态时的特征。当外部环境的刺激或身心内在的失衡导致系统紊乱无序时,人便处于非理性状态,完全受感官和情绪的支配,失去稳定偏好下的自利最大化的计算和认知能力。当系统恢复常态时,这种理性才能正常发挥。

例如,赌场中的上瘾行为和股市中的从众心理,当时的瞬间,就是非理性的。这样一来,就突破了单纯经济人的概念,变成一个系统概念。系统理性的经济人有相对稳定偏好,但几种目标之间会冲突、会妥协,而不是单调性地阶梯性的稳定偏好。而且每次理性水平的提升都是一次重新整合的过程,体现为循环累积的增长。五个部分之间的有序度,决定了个体做决策的交易成本的高低,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个体的学习能力,宏观上的结果即是制度创新的能力。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

人天生就是一个开放的、有序的系统,而且是精神物质的统一体。单单进行物质交换或者信息交流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思想、动作都是通过物质、精神的共同作用实现的。如同所有系统一样,人由物质、信息、能量三要素构成。能量体现在身体的结构、体质和思想的水平上。因此,人是物质与信息和谐的结构,而且不需外力的特定干预便能生长,因此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

在此,我们将人定义为精神和物质和谐统一的生命自组织系统,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精神和物质若不能和谐,必将导致身心的失调。而精神和物质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二者割裂或失调是系统无序的最大动因。为此,人若要持续增长,就必须协调自身的精神与物质,与人交往的物质利益与信息收益,对环境的利用与养护,等等。

系统体现出结构性特征。人的理性水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固定的值,而是智力和行为的统一。

自利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统一体:

从全息理论的最新进展,我们可以受到如下启示:所有人、社会系统都在一个大系统中,是这个宇宙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每个个体的利益,与其他个体、整体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关心整体的发展,符合个体的长远利益。关心身边的其他个体,会给自身系统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而有利于自身系统的利益。

这样一来,利益最大化就不可能只是自己的事儿,而是一个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如何协同发展的命题。

经济理性的自主性:

人的自主性的内涵在于,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精密的程序,不受外力控制。外力可以加速或阻碍甚至扭曲一个生命系统,但是不可能改变其根本规律。而且一旦条件具备,系统都可以恢复到本来面目。

因此,作为生命的自组织系统,一个人的理性水平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根本上由自己决定。也就是说,随着内因的不同,意味着其理性水平可以提升,当然也可能下降,这取决于本人的意愿。因为外界大系统中的信息,和本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制度的创新,必须尊重经济体本身的规律,不是可以拔苗助长的,否则是场人为的灾害。

多维理性假设:

笔者认为,经济学的发展和现实的困境,都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目前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假设上。因为,如果基石歪了,那建筑本身再严密也没有意义了。在吸收自然科学成果和经济学自身演进成果,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我们试图打开人类理性的黑箱,用交易成本范式对人类理性做深入研究。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理性,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人综合生命的体现。为便于分析,我们把人类理性系统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无意识(自组织性)、潜意识(包括系统的开放度、纯净度)、显意识(包括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

具体到经济理性的研究上,体现为:完全理性潜能、心智模型、偏好。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自组织性,这种本性知道自身不可能脱离外界而存在,因此有人的社会属性和与自然界的相融性。但是,每个人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在三岁之后会初步形成自己的惯有模式,这类似于个体意识中的路径依赖,体现为心智模型。到青春期过后就已经固化。这个心智模型是每个人认识世界的内在窗口,也操控着人的情绪、思想方式、立场。因此,面对同样的商品,每个人的偏好都不同,这就是因为心智模型不同。

比如,有的人考虑一个问题要很久,有的人很快;有的人想不通了可以放下,有的人则会纠结;有的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理;有的人则总是事后后悔……交易成本不同,带来的效率就不同,直接影响个体发展空间;而不同的心智模型所组合成的群体、国家,会形成一个共有信念,即一个大系统的心智模式,决定了发展可能的道路。

越是开放性地和其他心智模型交流、协同,就越容易跳出自己的心智模型;越是对自己的心智模型有觉察,就越能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但是,修正自己的根本模式,是非常非常艰难的,这就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提升个体的和谐理性的文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而宏观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制度。

制度本身也是一个系统,遵从全息的自组织演化规律。制度是个体心智模型互动的结果,并形成共享心智模型,由此形成信念,并落实为正式规则。而一旦在几个博弈域都形成了共同的共享心智模型,那就是形成了整体经济体的共有信念。也就是形成了稳定的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结构。此时,就已经形成了纳什均衡。除非外力影响,否则,内在任何要素的变动都无法撼动制度的基石。即便制度创新可以在某个博弈域产生,那不可能成为可持续的过程。当然,系统外部的制度竞争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外力作用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原有心智模型的局限,从而产生高昂的交易成本。

能否在开放环境中成功实现从工业增长向绿色发展的转型以及转型的速度,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外来制度的优势;二是本国国民的共享心智模式的开放程度;三是个体的参与者对外来制度付诸实践的行动,包含了自身的收益和传播的努力。

猜你喜欢
心智理性个体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