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的绰号

2016-05-14 20:46吴学安
检察风云 2016年9期
关键词:流传绰号贪官

吴学安

“四姓奴”“鸟巡抚”“李草鞋”“浪子宰相”“带汁诸葛亮”,这些都是古代贪官的“绰号”,或许老百姓已经不记得他们的真实姓名了,但这些生动形象的称呼却流传下来。其实不只是在古代,如今官场“老虎”也多有诨名与外号,这些称号不仅反映了官员的民间口碑,甚至还成为中纪委巡视、断案的线索。十八大以来59名落马的省部级高官里至少27人有绰号,这些绰号风格各异,有些令人捧腹,有些则令人愤懑。

粗粗盘点了一下落马官员的绰号,不完全,却已然五花八门,涵盖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为人处世及贪腐特点。从最新曝光的一些腐败官员中,我们看到一些“老虎”被打掉后,他们的绰号随之被媒体公布,如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李拆城”;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季挖挖”;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韩先聪“韩大嘴”“韩大锤”;又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刘疯子”;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六百帝”;四川雅安原市委书记徐孟加“徐三多”。从这些落马官员的绰号中,我们就能一眼辨识他们的执政风格和腐败根源:不是在征地拆迁中权力寻租,就是对金钱美女的巧取豪夺。

贪官的绰号有些是群众所取,也有些是官员之间相互称谓。他们的绰号中不光蕴含着他们的个人行事风格,也突显他们各自的性格特色与权力贪欲。比如:湖北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收受礼金,支持、庇护赌博,生活作风腐化堕落创造了包养情妇107人的“数量吉尼斯”纪录,因“吹、卖(官)、嫖、赌、贪”样样俱全,获赠“五毒书记”绰号。这类“绰号”,形象地勾勒出了贪官的特点,惟妙惟肖,令贪官原形毕露。

汉朝张衡在《东京赋》中曾写道:“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也”,也就是说,贪官的倒行逆施定然可催生出民怨。虽说,在现行的官员考核评价体制之下,民怨的定义早已悄然变化。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即民怨就是官员的负口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之所以民间对落马官员绰号乐此不疲传诵,它首先不过是民众在进行一次官员形象的民间评价。几乎在每个落马官员绰号的背后,都有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民众曾经一起叫过,甚至参与起名的。从中可见,这些腐败官员的绰号多是老百姓所取,也折射出群众对他们恶行的无比痛恨,我们不妨将落马官员的绰号看做民意的另类表达。

当那些或诙谐或反讽的绰号,轻易颠覆了落马官员此前道貌岸然的面目,从中不难看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这些官员绰号常常是由普通百姓所取,然后被认同,继而私下广泛流传;其二,在官员落马之前,这些绰号常常只是在小范围内和私密场所内流传,一旦官员落马,它们就马上会出现在网络和报端。同时开始被流传的,一定还有着与绰号相印证的官员此前种种罄竹难书的恶行。

在官员“东窗事发”之后,总会飘出关于他们的诨名绰号,作为一种规律,这或许会让我们找到某种“必然案发”的逻辑。但真正值得追问的是,为何此前只在小范围内或私密场所内流传的“绰号”故事,在官员轰然倒下之后,它们就马上会出现在网络报章?不得不说,这其中既蕴涵着官场权力运行的规律,亦折射出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疏漏。官员绰号绝不仅仅是一种民间修辞,它蕴涵着更大的治理启示和价值,各级纪监检察机关在反腐倡廉时,应正视这种入木三分的民意符号,从路人皆知的“秘密”中破解其“腐败密码”,由此入手,顺藤摸瓜,降低反腐成本。

图:付业兴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流传绰号贪官
与绰号握手言和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给别人起令人不快的绰号也算欺凌!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名字在左,绰号在右
2016贪官墙
特赦,对贪官说不!
最美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