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行
“间岛”往事(下)
◎文/知行
73天跋山涉水,勘察报告激起千层浪;九载光阴物是人非,昔日师生对峙谈判桌。侵略者诡计迭出,计计落空;爱国者棋高一招,招招制敌。争理争据,争来领土完整;斗智斗勇,斗出民族尊严。“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共同回味——
“种种情形,无非意图挑衅。现值磋议未定之际,不可使有所借口。著严饬吴禄贞妥为应付,力求隐慎,毋得稍涉大意,以防叵测。”面对日本人步步紧逼的形势,身负重要使命的吴禄贞到达延吉后,立即展开了中朝边境的考察工作。
吴禄贞与8名测绘、书记人员不畏艰辛,一路跋山涉水,从吉林省城出发,经敦化县、延吉厅、珲春等处,沿图们江抵达长白山,又从夹皮沟返回省城,73天的考察里程竟长达2600余里。他们手中既没有前人留下的数据,也缺乏测量人员及设备,考察工作困难重重。但他们还是一一克服,勘察界碑、搜集材料、参考史籍,对延边地区的地形地势、山脉分布、江河源流做了详细的标注,最终以1:500000的比例绘制成了《延吉边务专图》。吴禄贞还查阅大量史料典籍,结合勘察结果,经过严密论证后写成了10余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在该书的序言中,他写道:“治边之策,以为必示人以不可攻,而后人不攻;必示人以不可欺,而后人不欺。人居今日而求其所以不攻不欺之道,盖舍揭满韩界务之沿革……而佐证凿凿,国闻可据,于当世之论满韩国界者,或未必无小补也。”拳拳爱国之心、慷慨救国之情溢于纸上。
《延吉边务报告》共分8章,详尽介绍了延吉地区的历史沿革,列举了中朝两国边界交涉始末,对日本所谓的“间岛”问题给以有力反驳。报告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日本蓄意制造纠纷,借以蚕食中国东北领土,欲将我东北变为第二个朝鲜的险恶用心。这一报告成为“间岛”交涉时中方的另一利器,其内容也引起了爱国志士的广泛共鸣。鉴于《延吉边务报告》的重要性,光绪三十四年(1908),官方和奉天学务公所先后对该书进行印刷、再版,并将其收入到《东三省政略》。宣统元年(1909),吉林边务研究学者匡熙民在他所著的《延吉厅领土问题之解决》一书中指出,“报告书为兵家大本营”,对吴禄贞的《延吉边务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为加强吉林地区的管理与军务建设,对抗日本侵略者,光绪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10月),清政府设立了延吉边务公署,任命陈昭常为督办吉林边务大臣,吴禄贞为帮办大臣。后来,陈昭常升为珲春副都统衔兼吉林省各军翼长,吴禄贞也随之被任命为协都统衔兼会办吉林巡防营务处。此时的吴禄贞终于直接面对日方,站在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第一线。
面对敌人,吴禄贞毫不畏缩,与日本统监府“间岛派出所”针锋相对,向所长斋藤提出强烈抗议。说来也巧,斋藤季治郎正是1898年至1901年,吴禄贞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的老师,如今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吴禄贞在主权问题上毫不退让。
斋藤狂傲至极,目中无人。他视吴禄贞为后辈,又以军警做后盾,强词夺理、混淆是非、盛气凌人,尽显侵略者的嘴脸。但吴禄贞也毫不示弱,据理力争。在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二日(1907年11月17日)的交涉中,斋藤手里拿着一份中方告示,针对其中的“图们江北一带地方为我国家根本重地,边圉要冲”等句,提出“图们江北应否属清属韩,两国政府正在交涉”,要求清政府予以修改。吴禄贞据理反驳,指出:图们江作为中朝两国的天然国界,在两国的历史及先前所绘地图上都有据可考。他条理清晰地指出日本人说法的荒谬:“日俄战争以前,贵国之《满韩地图》、地志及韩国之国图亦皆以图们江为界,历历可考,数百年来从未更变。即清韩之屡次勘界,亦在图们江源一带,于此地向无异议。至今日之交涉,乃贵国无端生事,非国界真有不明也。”斋藤强词夺理,捏造事实,胡说“此前朝鲜慑于清政府的武力,不敢争取此地的主权,只能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如今界务问题再生交涉,清政府不可过于自信”,仍然要求对告示条款加以更改。吴禄贞义正词严地反驳道:“图们江北地区本来是没有朝鲜垦民的,只因光绪年间朝鲜连年灾荒,朝鲜百姓为求生存私自越过边境开垦土地。大清朝廷体谅朝鲜垦民遭遇,优待邻邦,允许其纳租耕种,实为广施恩惠,‘以权相迫’之说是站不住脚的。朝鲜李范允等人作乱,中方为保护地方治安,才出兵征讨,更谈不上以武相逼。延边地区是中国领土,连朝鲜都毫无异议,中方焉能不自信!”
斋藤见强硬手段起不了作用,随即放缓了口气,摆出一副师长的伪善面孔。他声称自己只是善意劝告,本意是希望双方和平相处,别无他图。但这些花言巧语无法迷惑一位深感国难当头的爱国官员,吴禄贞当即识破其图谋,表示深感其美意,但断不可能因为两人的私交而乱国家疆土。斋藤一时语塞,无言而退。领教了吴禄贞的威武不屈,斋藤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尚有人,如吴禄贞,不可欺也!”
伊藤博文见对华交涉未占上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廿九日(1908年4月29日),伊藤博文向日本外务大臣林董转交了一份报告,借口“保护”朝鲜人,继续谋求“间岛”权益。这份报告来自“间岛派出所”,称三月十七日(4月17日),清朝官员在九等墟等处强迫朝鲜垦民剃发易服,倘若不从就驱逐,朝鲜垦民因此要求“间岛派出所”提供保护。对此说法,吴禄贞明确指出“清政府之所以与日本交涉,就是为了保护朝鲜垦民及维护本国领土主权”,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言辞再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诡计。
吴禄贞的言论有理有据,使清政府在谈判中一直处于有利地位。宣统元年七月二十日(1909年9月4日),侵略者终于放弃了“间岛”谬论,裁撤了原设在“间岛”的日本机构,“中日两国就‘东三省六案’签订条约,六案全告解决。即《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单订一约,其他五案共订一约”。在前后两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锡良的支持下,吴禄贞努力保全了中国的主权,有力地回击了日本侵略者。
1909年9月4日,日本与中国签署《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其中确定“间岛”为中国领土
延边问题解决后,继任东三省总督锡良向清政府奏报:“现督办边务吴禄贞,熟谙韬略,胆识俱优。恳恩府念根本重地,饬部臣会议筹拨。仍令吴禄贞督办边务,专管延珲全境军政防务事宜。”同时,锡良也道出了他对边境安全的担心:“现在延吉界务业已解决,日人原设宪兵分遣所,亦经裁撤……惟臣等所至为筹虑者,延吉全境南临朝鲜,东控海参崴,为吉林南部重要地域。日俄两国一旦有事,亦为形势之所必争,利害攸关,实系东省全局。”锡良建议清廷趁此领土已定,迅速建立练军,拨专款建立防御体系,防范日俄觊觎延边地区,并恳请朝廷仍令吴禄贞督边建立练军。
宣统三年(1911),革命党人举兵反清。武昌起义后,浩气凛然的吴禄贞前往石家庄,与山西革命军取得联系,计划联合北方新军直捣清政府的心脏北京。不料,九月十七日(11月7日),尚未来得及行动的吴禄贞竟惨遭袁世凯暗杀。一代英杰、“间岛”谈判的功臣就这样为国捐躯了。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赐恤吴禄贞为大将军,将其遗体安葬在石家庄,并亲书祭文,以示哀悼。
□本栏编辑/牛泽群
链接:吴禄贞诗二首
戍边楼落成登临有感
筹边我亦起高楼,极目星关次第收。
万里请缨歌出塞,十年磨剑笑封侯。
鸿沟浪静金瓯固,雁碛风高铁骑愁。
西望白山云气渺,图们江水自悠悠。
珲城阅兵
冰天夜静镜新磨,阵阵寒风渡织梭。
秋塞凄凉闺阁泪,胡笳悲壮海天歌。
迷离雪径行人少,重叠关山旅雁多。
腊鼓惊心催岁暮,音书目断白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