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暖
上世纪50年代,查尔斯·斯诺发表了《两种文化》,直指人文学者与科学家之间的文化割裂,名为“斯诺命题”。在我国,文理分科已久,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正是“斯诺命题”的典型表现,文理裂痕越来越大。但其中也不乏这样的奇才,他们既是杰出科学家,又是文艺界里的佼佼者,文理兼通,合为一体。
顾毓琇:不改行的文艺巨匠
作为科学家,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作为艺术家,他是诗人、戏剧家、音乐家。他叫顾毓琇,1902年生于江苏无锡,2002年逝于美国。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一生充满传奇。
1915年,顾毓琇到清华学校求学,后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机工程。1926年,他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现代电子计算机所用程序,即根据此法。1928年,他获得科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电机系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学者。攻博期间,他的课题是研究电磁学权威奥利弗·亥维赛的“运算微积分”,以分析电机瞬变现象,电机理论界将他的研究成果称为“顾氏变数”。博士学位考试时,校方给的评语是“十分满意”。
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顾毓琇获誉无数。正是这样一位科坛泰斗,在文坛亦占有重要位置。1922年,创作小说《芝兰与茉莉》,同时还着手翻译哈姆生的《牧羊神》。梁启超十分赞赏他的才能,曾为他书一条幅以表欣赏。
留学期间,顾毓琇与冰心、梁实秋合作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公演《琵琶记》。他既是编导,又是演员,该剧令美国大开眼界。极为擅长剧本创作的他在处女作《孤鸿》问世后,又接连写出《国殇》《荆轲》《岳飞》等。抗战期间,他的《古城烽火》于1938年在重庆公演,引起轰动,被改编为京剧及地方戏。他的神话剧《白娘娘》也是经久不衰,曾受邀赴新加坡演出。他还根据明版歌曲乐谱,整理出五十调,而后又整理出二十五调,译成英文,使我国古乐走向世界。1991年,顾毓琇专场音乐会在北京举行,成为京华乐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他一生作诗6000余首,兼具豪放与婉约,加上1000余首歌曲,创作量逼近陆游。鉴于他在诗歌上的建树,巴西人文学院颁给他金质奖;在第三届世界诗人大会上。他获得“国际桂冠诗人”称号。据传,在留美期间,胡适看过他的文艺作品后曾劝他改理从文,顾毓琇微微一笑:“我既已选定了电机工程,就决不改行。”
事实证明,从事电机工程,并不妨碍他成为文艺巨匠。
丁西林:板着脸的喜剧大师
有人叫他“东方莫里哀”,因为他是中国现代第一位喜剧大师。民国初期文艺灿烂。他却是把独幕喜剧运用得最为炉火纯青的剧作家。彼时的他,已在物理学领域颇有建树——这个只写喜剧的物理学家,亦是文理兼通的代表者。
1893年,丁西林生于江苏泰兴,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和数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随后在伦敦大学做物理研究工作。这期间,他以热电子发射实验直接验证了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1920年,丁西林回到祖国,受聘于北大物理系,8年后,他主持创建了中研院物理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所官方物理学研究机构,也是日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丁西林担任所长、研究员。他还与吴有训等科学家一同创建了中国物理学会。
工作繁忙之余,热爱生活的丁西林不忘创作。他的文化修养极为浓厚,文笔诙谐,1923年,他的处女作独幕剧《一只马蜂》问世。在剧中,他描写了一位为儿子包办婚姻的传统老太太,丝毫未能察觉他在她眼皮底下与心上人用只有他们才瞳的语言交流,当他们偷偷接吻被老太太撞见,慌忙以“哦,一只马蜂”来搪塞,取得了自由恋爱的胜利。此剧一出,便引起话剧界轰动,而彼时,丁西林正是北大物理系的知名教授。
此后,丁西林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压迫》在1926年问世。1937年抗战爆发后,丁西林将物理研究所及其附属工厂迁往昆明等地,在从事所钟爱的物理研究时,也不忘创作,《三块钱国币》在此期间问世,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外,还有《亲爱的丈夫》《妙峰山》等等。丁西林的突出贡献在于改变了彼时人们认为“唯悲剧才成戏”的观念。他选择了喜剧,认为喜剧能从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出真实,这种思维也正是物理学家的典型思维,如瓦特观壶盖被蒸汽顶起而改造蒸汽机、牛顿见苹果坠地而发现万有引力。
作为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喜剧作家之一,现实中的丁西林却极为严肃,全然一派学者作风,有着物理学家的冷静理性,跟幽默风趣毫不沾边。曾有循着作品猜想丁先生的年轻人,见到他,恍然大呼:丁先生,完全跟想象中不一样嘛!
丘成桐:因文之美,得数学之美
诺贝尔奖未设数学奖,不过菲尔兹奖有着“数学王国里的诺贝尔奖”之称。1983年,华人学者丘成桐获得该奖。是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丘成桐是顶尖数学大师;而作为文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国学功底极为深厚。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在香港郊区长大。幼时的他并不爱读书,甚至逃学长达半年。他的父亲极为开明,在他不务学业时,仅要求他读书练字、背诵古诗词。父亲逝世后,丘成桐拾起未曾读完的《红楼梦》。因家庭变故。他慢慢地懂得了这部著作。此后的岁月里,丘成桐有空就读《红楼梦》,常想,如果能在数学里创作出同样宏伟的结构,该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由于父亲的去世和阅读文学书籍所带来的巨大触动,少年不再闲荡,做学问的兴趣忽然变得极为浓厚,义无反顾。如伺描述自己在数学王国里的坚持和努力?丘成桐选择了元稹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9岁时,丘成桐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从早到晚听不同的课。有一门非线性偏微方程深奥难懂,学期末,丘成桐成了班上唯一的学生。后来,他跟随导师陈省身学习复几何。
丘成桐的工作涵盖整体微分几何的全部,他发展出强有力的偏微分方程技巧,使得微分几何学发生了深刻革命。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导致了超弦理论中卡拉比一丘流形的诞生,超弦理论认为,这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丘成桐曾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来形容当时的心境。另外,他还解决了正质量猜想等难题。在数学界、理论物理学界,他的名字处处可见。
丘成桐说。对他影响至深的是中国文学,他最大的兴趣在于数学,而文学与数学有相通之处。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数学讲究逻辑,美得有文采,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气质。与文学一样,数学也需要感情,深厚的感情使得数学家对研究对象产生直觉,引领新的研究方向。
爱写诗填词的丘成桐强调,唯有思考,才能产生传世作品,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仅用几个简单数学公式,便囊括了浩瀚宇宙的运动规律,这种简洁美,与《诗经》的纯朴的语言美莫不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文之美,丘成桐发现了数学之美,成就了数学王国里的传奇。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