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其化解
——以四川某高职院校为例

2016-05-12 07:27:59谢文艳彭万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院校高职

谢文艳,彭万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a.团委心理健康中心;b.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四川 遂宁 629000)

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其化解
——以四川某高职院校为例

谢文艳a,彭万仁b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a.团委心理健康中心;b.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四川 遂宁 629000)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教师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直接影响工作、影响学生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又备受各界关注。因为其压力不仅来自教师个人方面,社会的期望、学校的制度改革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化解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将结合四川某校教师实际情况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的表现、形成原因及其化解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压力化解

1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表现

压力过大的高职院校教师往往会在其情绪及行为方面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特点。

1.1 情绪方面

情绪低落、过度焦虑、缺乏自信。压力过大的教师总觉得身心疲惫,缺乏了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觉得前途没有希望,内心充满了了无助感;同时他们经常会焦虑不安,莫名烦躁,极度紧张,甚至会出现相应焦虑体征。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不满,包括所处环境、工作、生活,甚至对自己都不自信,总感觉自己怎么做都达不到标准。因此会表现出抑郁、胸闷、紧张、烦躁、气急、心跳快、心慌等不良反应。

1.2 行为方面

消极行为随心理压力的强度加大而增多。主要表现为脾气暴躁、行为冲动,甚至出现酗酒打架等消极行为;同事间人际关系敏感,有的教师一旦遭受心理挫折,就会对他人进行言语讽刺、挖苦,有的还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师生矛盾激化,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把压力过大所带来的负面行为带到课堂上,不仅缺乏上课热情,而且言语也不顺耳,面对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很容易激化师生矛盾,影响教学。

当然,心理压力的表现还有很多,我们使用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 P Q)对四川某高职院校不同层次共200名的教师做了相应调查,可以更详细、更具体地看到高职院校教师压力的表现:

2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活方面的压力,而且还有工作方面的压力。概括下来,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2.1 社会方面

首先,社会的期望带给高职院校教师不小的压力。高职院校一般地属地方性院校,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本地或附近地区。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同于本科院校,因此,人们都把希望寄予在了教师身上,认为教师作为辛勤的园丁,无私奉献的蜡烛,应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其实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着普通人该有的情绪和行为,在过高的社会期望下他们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情绪,长期的压抑必然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教龄在1—5年的教师群体中,相对其他阶段的群体,有84.3%觉得成就感低。80.2%的教师对报酬不满意.

其次,文化的变迁也冲击着高职院校的教师。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文化知识不断更新,新环境下长大的现代大学生在新信息的熏陶下接触面广、知识丰富、个性独立、思维灵活。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已有知识经验,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新原有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学生、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但据统计,有42%的男教师、63%的女教师在科研方面出现困难。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所要承受的压力不容小觑。

2.2 生活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过去的人力劳动逐渐被现代的机械制作所代替,因此一部分教师的配偶、子女下岗待业,加重了家庭的经济压力,特别是男教师,58%觉得生活压力大,这加大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导致心理压力。

2.3 学校方面

第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全国本科院校制度改革的同时,高职院校也跟上了改革的步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先是职务职称终身制向“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后有绩效制度的改革。制度的变化打破了以往的按资排辈,使教师们在经济收入方面拉开了差距,在工作方面也加大了竞争力度。这就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第二方面,高职院校工作繁重,学生素质较差于本科院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承担教育、教学双重任务。不仅如此,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这就使高职院校教师体力、脑力消耗极大,心理压力也随之倍增。

2.4 个人方面

主观因素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主要源泉。首先是对挫折、对压力的不良认知所导致的心理压力。每个人的主观愿望总有与现实产生冲突的时候,如果不懂生活的辩证法,一味地对客观存在的挫折和失败采取否定、拒绝和逃避的态度,必然导致心理压力。其次,教师个人的能力素质的不足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3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化解建议

3.1 教师个人方面

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首先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压力。要认识到压力是工作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动力组成成分。每个人、任何一种工作都会有压力的存在。如果消极地对待压力,不仅不能消除,还会使压力变大,只有积极对待压力,才能使压力变为动力,使问题迎刃而解。其次,在培养乐观心态、塑造良好个性的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还应该改变原有经验教学的观念,与时俱进,随着文化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3.2 学校方面

化解教师心理压力,学校的努力也是相当重要的。第一步,创造活动机会,营造良好人际环境。高职院校应致力于优化学校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根据教师的岗位制定不同的激励机制,针对教师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增强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满意度;第二步,注重人文关怀,创造成长机会。学校管理者要关心作为学校教育主力的高职院校教师,最大可能的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便利,如对工作环境的改善或对青年教师住房的解决等,减少他们无的后顾之忧,使其更安心、更专心的工作;第三步,高职院校教师也是学校一份子,积极参加学校建设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因此,学校的领导在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当也要让教师说话,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如定期开展教代会或教职工列席院长办公会等,听听教师的声音,这样才能增强教师的集体感。最后,在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方面,学校还应争取更多机会安排教师的培训或深造。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缓减心理压力。

3.3 社会方面

除了学校与教师自身的努力外,社会的支持也极其重要。首先,建立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社会各界应该正确看待高职院校教师,不能报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能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运用到高职院校教师身上,教师也是普通人,也应有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化解教师压力还需建立公正、科学、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其次,政府方面也应在制度、环境方面给予相应措施,改善教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经济待遇及社会地位,这会在生活方面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压力。

总而言之,为了学校的发展,化解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压力迫在眉睫。

[1]康延军.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源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6,(3).

[2]刘志成.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8).

[3]吴思孝.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J].教育探索,2003,(5).

[5]刘树载.面对压力,教师自我心理调整[N].中国教师报,2003,(3).

[6]盛瑶环.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7,(32).

责任编辑:张隆辉

G715

A

1672-2094(2016)03-0132-02

2016-04-20

谢文艳(1983-),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