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的重生香港新界西堆填区综合修复策略

2016-05-12 09:37参赛者张旭东胡逸菲
风景园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海岸线园林海洋

参赛者:张旭东、胡逸菲

学校院系: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方向)2013级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林2013级

指导教师:刘磊

海岸线的重生香港新界西堆填区综合修复策略

The Rebirth of the Coastline Comprehensive Restoration Strategy for West New Territories Landfill in Hong Kong

参赛者:张旭东、胡逸菲

学校院系: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方向)2013级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林2013级

指导教师:刘磊

1 堆填区影响下的区域性社会与自然环境

香港新界西堆填区位于香港屯门区与元朗区交界处,修建完成于1993年,执行着为城市填埋废弃物的职能。虽然香港环境保护署已对该堆填区使用了相对先进的处理方式,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受限制的掩埋技术依然对其周边辐射的区域造成极大破坏与干扰。

该堆填区临近后海湾(内地称为“深圳湾”),与深圳蛇口仅一海之隔。由大面积蓝色覆膜覆盖的“垃圾山”给对岸深圳市的城市景观造成巨大破坏。垃圾场不时散发刺鼻的臭气,尤其盛行东南风时深圳空气受到更大影响,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1]。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另一方面,紧邻堆填区的元朗区下白泥是全港最佳的观日出点,每逢节假日会有来自内地和香港的民众前来观景游赏。下白泥片区在历史上曾是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的活动基地之一,此处有香港一级历史建筑下白泥55号碉堡。20世纪50年代,此处为香港重要的水产畜牧蔬菜供应地,并且教堂、学校等人气旺盛。但堆填区的修建使得此地发展日渐滞后,下白泥一度成为蚊虫乱舞、臭气熏天的区域。当前此地经济水平十分落后,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人口老龄化严重。值得一提的是,下白泥为咸淡水交替处,有丰富的水产养殖资源,生蚝养殖为此地的传统特色产业,而因堆填区的存在造成后海湾一度重金属超标,该产业亦受到冲击。滞后的发展使得此处原本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观日出点尚缺乏足够的景观基础设施,道路狭窄泥泞,交通不便[2]。

从生态层面讨论,堆填区所占场地从海洋一直延伸到山地,面积110hm2。后海湾(即深圳湾)区域为东南亚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湿地之一,其潮间带滩涂形成优越的生物栖息地,原有大面积天然红树林带沿海岸线绵延数公里。此处水鸟类和两栖类动物资源尤为丰富,且是东半球候鸟迁徙重要的补给站[3];后海湾亦是此处海豚栖息活动的范围。堆填区由于渗滤液、空气污染等问题给生物繁育造成破坏,并且其对堆填区两侧的海洋和森林生态系统阻隔较为严重,斑块破碎化加剧,给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2 综合性解决策略

堆填区对场地最直接的影响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城市废弃地的重生不仅仅需要生态性修复,更需要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入手,以智慧性手段综合解决,以全面激活废弃地的生命力。

对自然环境的修复主要体现在海洋和陆地两方面。海水质量的改善从治理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两个角度出发。首先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堆填区西侧的焚化炉厂房导致铅、铬、铜、锌等元素进入海洋。通过人工在岸边砾石层上种植碱蓬、三角褐指藻等植物吸附重金属和溶油。海岸线规划新的红树林带与原有红树林相连[4]。浅滩处架设景观构筑栈道,加固土壤并且作为修复性植物的防护工事,避免受到海浪过度冲刷。其下形成适宜的微环境供鱼虾以及生蚝繁衍。栈道成为景观基础设施。

有机物污染主要为垃圾渗滤液中N、P、K元素进入海水使得水体富营养化。解决策略为生态治理和经济效益兼顾,即养殖海藻、生蚝、鱼类的方式形成生物链,加速海水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以海藻吸附有机物元素,改善水质,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利用现有码头和船舶打造“海上餐厅”产业链,游人可以驾船出海游赏并自助打捞生蚝,带回由废弃集装箱和轮船改建而成的餐厅经加工后享受美食。

在堆填区场地上通过修筑地下防渗墙、地形重塑、绿化隔离等方式对土地进行改良再利用,在其上建设大型生态修复公园。滨海码头处打造热带风情休闲游览区,废弃集装箱改造成为咖啡厅、游客服务中心等,临海处的海洋剧场作为观看海豚等海洋动物的平台。废弃物回收利用将在主题广场上作为科教展示性活动,包括艺术家工作室、地面拼贴画、艺术装置等作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景观元素,主要供儿童游戏玩耍。东北侧结合现状红树林带架设大面积栈道布置观日出点、摄影基地等,并发展下白泥为度假民宿区,激活片区经济。修复后的堆填区其生态系统连成整体,东南侧自然山体林带获得自我修复的能力。海岸线景观整体上呈现海洋——码头——公园——自然山地的结构,与香港地区海岸线风貌保持一致性,并作出了适当创新与补充。同时改善了港深关系,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出发,有利于两地持续和谐发展。

[1]沈婷婷.香港垃圾山 别堆深圳边[N].羊城晚报,2013-12-7,A15.

[2]董慧林.後海灣畔黃昏村落謀發展——下白泥冀活化為旅遊村[N].香港商报,2015-7-9.

[3]王勇军,昝启杰.深圳湾湿地两栖爬行动物及其保护[J].生态科学.1998,(1):90-90.

[4]张雯煜.垃圾堆场的生态修复方法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5(8):110-111.

猜你喜欢
海岸线园林海洋
穿越日照阳光海岸线
海岸线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