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6-05-12 07:16:22杨敏任春香陈惜娜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健美操普通高校教学

杨敏,任春香,陈惜娜

(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杨敏,任春香,陈惜娜

(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510006)

摘要:依据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过程结构以及单元教学进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应用教学实验法对广州大学2013级健美操选项课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探讨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教育模式在健美操课教学过程的运用对健美操课程改革的实现、运动参与目标多元化、社会适应目标、人文化目标以及学生的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通过体育教学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目标。1982年,美国著名体育学者Darly Siedentop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联邦运动会议上提出运动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如今已经成为走在前沿并深受西方发达国家所推崇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它的核心观念与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目标有很大的关联性。目前,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研究,而对运动教育模式理论运用到具体项目教学方面的研究却十分缺乏,鉴于此,将运动教育模式理论应用到普通高校实际体育教学当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运动教育模式应用到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分析其教学效果,探讨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推广运动教育模式提供实践参考,对培养新课标倡导的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1运动教育模式定义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1]的课程模式。通过最真实的运动实践帮助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素养的和热情的运动参与者。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州大学2013级健美操选项班4个,共130人。其中实验班64人,对照班66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

查阅相关著作,文献和期刊等文献资料,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过程结构以及单元教学进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

2.2.2访谈

通过实地走访高校体育教育专家,一线健美操课教师。对本课题有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收集意见和建议。

2.2.3教学实验

依据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过程结构以及单元教学进程进行重新构建和设计,并在实验班实施。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法教学。

3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是指整个运动季的教学设计,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进度。根据运动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操作模式,我们将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实施过程设计成如图1所示结构,具体设计包括“课前准备阶段”和“课堂教学实施阶段”,其中课堂教学实施阶段可分为课堂常规建立阶段、技术技能学习成果展示阶段和比赛表演阶段。

3.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是指教师在运动季开始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运动教育模式核心价值、操作过程的理解;课件、学习材料的编写;以及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宏观、微观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3.2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图1 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实施过程图

3.2.1课堂常规建立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向学生们宣传介绍运动教育模式理念和操作过程;健美操基本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健美操裁判法;健美操动作套路编排、造型创编、队形队列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3.2.2技术技能学习成果展示阶段

技术技能学习成果展示阶段包括:常规套路学习阶段;动作队形创编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3.2.2.1常规套路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除了必要的健美操技术技能的学习以外,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组成固定的运动小组;确立队名;队标;啦啦口号;角色分配以及与角色相对应的职责任务;营造运动文化氛围;强化各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掌握合作学习、伙伴学习的方法;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简单的以熟练技术为目的教学比赛。

3.2.2.2动作队形创编阶段

以运动小组为单位将所学套路动作进行2~4个八拍的套路动作及队形队列编排,编排出符合比赛要求和舞台表演的健美操套路,通过套路的编排,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强化运动文化和小组学习气氛,增强队员之间的凝聚力,为赢得最终的比赛做准备。

3.2.2.3成果展示阶段

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选拔赛,选出代表班级的前2名参加运动季总决赛。比赛按正式方式进行。由学生担任裁判员、记录员、统计员、教练员、领队等角色。比赛时,有入场式、统一队服、啦啦口号等。通过对正规的比赛的模仿与学习,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比赛中被比赛气氛所感染[3]。

3.2.3比赛表演阶段

举办运动季总决赛,比赛以班为单位由每班获得冠亚军代表班级参赛,通过比赛对本学期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举行颁奖仪式,对优胜者和获得个人荣誉者进行颁奖。

4高校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在运动教育模式与健美操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决不能生搬硬套,而必须根据健美操项目的特点加以改造。所以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我们应该从每堂课的微观层面着手,深入思考如何将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要点与健美操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确保实施过程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连续性[4]。在整个健美操运动季的教学中,重点在于技术技能学习成果展示阶段的教学。技术技能学习成果展示阶段的教学分3个阶段。即:常规套路学习阶段;动作队形创编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策重点不同,所赋予的教学内容活动时间应不同。健美操运动季不同阶段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时间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运动季不同阶段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表注:上课时间为90分钟。

从表1可以看出在健美操运动季的常规套路学习阶段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新技术的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常规的熟悉以及角色扮演的体验上。因此,即使这一阶段有小组对抗赛,但重心应放在常规套路的学习上,所以安排较短的比赛时间。在健美操运动季的动作队形创编阶段,伴随学生们对教学模式、角色扮演的熟悉,其创造和竞赛的主体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动作队形创编及比赛上。通过动作队形的创编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通过比赛使学生加深对比赛各环节运作的了解,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运动技术与战术能力,让学生全方位的体验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4]。

5结果与分析

5.1运动教育模式为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提供可操作模式

运动教育模式具有操作程序强的特点,它的核心目标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有很大的相通性。目前,普通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虽然教学内容更新较快,但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方法陈旧的弊病。面对新课标赋予的责任和目标难以实现,尤其是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目标是难以操作的难点。根据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的实际,构建以游戏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合作与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形式,以比赛为主线,在教师直接指导下提供不同运动水平层次需求的、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1]的课程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西登托普教授的运动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可操作性的范本。

5.2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高校健美操课程运动参与目标多元化的实现

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运动技能的学习、动作队形的编排、各种比赛的组织都是在学生自主管理下完成的,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任务的执行者,其主要角色有运动员、小组长、动作队形编导、裁判员、管理员、宣传员等。整个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行完成角色分配,每个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角色,角色可以进行互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与职责。运动员角色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健美操技巧并有团队精神;动作队形编导角色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创新创编能力;管理员角色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组织、领导和沟通能力;裁判员角色要求学生能熟悉比赛规则和有良好地管控比赛的能力;其他角色也有相应的任务与职能。多角色的扮演培养了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课外练习健美操的时间,实现了运动参与目标的多元化。

5.3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高校健美操课程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

课程标准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合作、竞争,交往、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等。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是通过团体竞赛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们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教育模式中多角色的扮演,如同社会角色的迁移,对学生组织、管理、协调、合作、交往、沟通等方面都有很好地锻炼与提高作用。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健美操的技能,更重视培养学生个人与社会互动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迈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教学实验表明: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不同角色,不仅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对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集体荣誉意识的培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主动关心、积极参加体育事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4运动教育模式有助于高校健美操课程人文化的实现

运动教育模式以人文关怀和运动文化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中包含以下关键词:合作、竞赛、创编、庆典、颁奖、口号、吉祥物、宣誓等,在每一个关键词的后面,蕴含的是学生们对健美操运动特有文化的体验。全方位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运动文化意识,激发了积极参加健美操活动的热情,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整个运动季中多个角色的扮演,使得学生们对健美操项目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这其中包括对健美操运动仪式和习俗的理解。整个运动季中多层次的教学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健美操项目的鉴赏水平,为学生学校后的体育锻炼及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体育文化基础。

6结论与建议

6.1运动教育模式的课程理论和教育思想和当代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有许多共通点

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运动参与,社会适应能力,人文化培养等方面,这与运动教育模式的教育思想相契合。将其融入到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融入了运动教育模式的健美操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解决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易操作的问题。在全面发展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2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的实践对于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等均有较高要求

故此作为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做好在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而作为学生,需要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转变学习观念,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加强团队合作的能力。作为学校则应提供安全并完善的器材与场地等,为健美操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5]。

参考文献:

[1]周宏室.运动教育学[M].台北:师范书苑出版社,2002:12.

[2]蒋新国.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83-85.

[3]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5,12(3):92-94.

[4]高嵘,张建华,高航,等.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结构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2):116-119.

[5]杨榕斌.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2013(3):20-21.

Innovation of aerobics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Min, REN Chun-xiang, CHEN Xi-na

(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Guangdong,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sport educational mode,it is necessary to re-design and re-construct the structure of the aerobics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progress of teaching uni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sports educational mode in aerobics teaching, the authors made a comparative research by apply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o the aerobic course of grade 2013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ports educational mode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alization of aerobics curriculum reformati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ports participant goal, social adaptation goal, humanity goal, and, also the handling of sport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sports educational mo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erobics;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6)01-0071-04

作者简介:杨敏(1963-),女,江西赣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2014年度教育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0-204013)。

收稿日期:2015-09-20

猜你喜欢
健美操普通高校教学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33:19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6:05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之浅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3:44
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动作的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11:05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