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薛德星
坚持产业多元 应对报业经济新常态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多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 文/薛德星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结合自身实际,在做好报业经营同时,坚持产业多元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支柱,多元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60%,有效应对了报业收入持续大幅下滑对集团总体经营的影响。
产业多元 结构调整 报业转型 河南日报
薛德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长期以来,报业集团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报业广告、发行在报业集团经营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报业集团唯一主业和经济支柱。随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报业广告持续下滑,特别是2015年以来都市报广告出现迄今仍未被遏制的“断崖式”下滑,对报业集团总体经营工作造成巨大压力。传播方式变革必将伴随相关产业变革,以广告收入为盈利点的单一报业经营模式难以为继,不改变这种产业格局,报业转型就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持,失去物质基础的报业转型将是空中楼阁。实践证明,在当前报业经营坏境下,广告经营举步维艰,短期内难以建立新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发挥报业品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报业集团应对经营困境的当务之急、不二之选。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呈现L型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年两年能过去的。报业广告经营与宏观经济走势高度正相关,宏观经济L型走势必将对报业广告经营产生长期影响,新兴媒体快速崛起,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特别是都市报广告经营压力,双重因素叠加导致都市报广告持续大幅下滑,下滑势头延续至今,难以遏制。据慧聪广告统计,2012年以来我国报业广告持续下滑,降幅逐年扩大,2015年全国报业广告总量同比降幅高达36%,部分都市报广告甚至被腰斩。广告收入大幅下滑直接影响报业集团经营大局,相当部分都市报利润直线下降,一些都市报前几年过亿元的年利润突然消失甚至转为亏损,报业集团经济平稳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裁员、降薪这些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名词成为当前突围解困、生存转型的无奈之举。
为此,很多报业集团都在努力寻找报业以外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希望能够建立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报业集团新的增长引擎,减少对传统报业经济的依赖,弥补报业集团因报业收入大幅下滑留下的收入缺口,推动实现报业集团产业经营转型。
(一)产业多元是报业主业的延伸和扩展。报业集团是党报集团,报纸的影响力体现于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是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报业集团生命力所在,也是报业集团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报业也是一个经营平台,报纸发行广告是这个经营平台最直接也是最成熟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成就了报业集团十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壮大了报业集团综合实力。除报纸发行广告这一传统产业外,报业集团利用报纸这个经营平台,借助报纸影响力、报业集团影响力,还可以集聚更多优势资源,带动发展其他经营产业,打造多元发展和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放大报业集团品牌价值,实现报业集团无形资产有形化、财富化,为报业集团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二)产业多元是报业相关产业的多元化。报业集团发展多元产业,必须借助报业影响力,实现相关产业的多元化,才能充分发挥报业比较优势,尽快培育出新的核心竞争力。报业相关产业并不局限于报业产业链,还包括一些形态上与报业关系不大,能够利用报业影响力做强做大做优的一些产业,比如文化地产、文化旅游、偏文化方向的金融投资等等,有的产业能够依托报业集团强大社会影响力获得优质资源,有的产业能够充分发挥报业集团多年积累的文化产业人才优势,能够依托报业集团品牌、资本、人才、媒体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产业,都可以界定为报业相关产业。前些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产业多元的方向主要是印刷、新闻纸贸易、广告代理、发行物流等报业上下游产业链,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报业广告收入持续下滑,报业产业链上印刷、新闻物资贸易以及报业广告代理等产业的经营规模和效益也在不断下滑,个别产业收入降幅还非常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紧跟市场形势变化,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提前布局文化地产、金融投资、户外广告、教育、文化物流、酒店等产业,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产业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了报业集团总体经营实现平稳增长。
(三)产业多元是报业影响力的辐射和强化。报业和产业是报业集团发展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是在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的,此长彼长。没有产业支撑的报业,仅靠报业本身将无力支撑起转型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没有报业支撑的产业,将会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无法做强做大。我国报业集团大多都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财政拨款;但媒体融合、转型发展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曾经辉煌的都市报广告出现断崖式下滑,亟须培育新的产业夯实报业集团经济基础,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提供强大物质保证,进一步增强报业集团社会影响力。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利用报业集团影响力大力发展多元产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集团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5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年实现收入20.5亿元,保持了连续稳步增长,其中多元产业实现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32%,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0%,产业多元发展战略效果初步显现。
(四)产业多元是报业品牌无形资产有形化的有效载体。毫无疑问,报业集团以及所属报纸和其他媒体的品牌价值十分巨大,但长期以来报业品牌价值更多体现于无形资产,体现于各类品牌价值排行榜,有评估但没有形成报业集团的资产,没有进行有形化、财富化、资产化。报业品牌价值随着报业影响力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前些年报业影响力不断增强,报业的品牌价值也在逐年提升,但是一旦报业社会影响力出现下降,报业品牌价值将不可避免随之下降。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大河报》2016年品牌价值达到82亿元,连续13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并成为河南唯一上榜媒体品牌。虽然报业收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但报业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依然存在,仍然具有巨大的品牌价值。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依托报业品牌影响力,积极布局多元产业,从早期的“大河系列报刊”“大河系列酒店”“大河网”扩展到近些年的“大河全媒体广告”“大河投资”“大河基金”“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大河客户端”“大河教育”等,涵盖了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传媒领域和酒店、户外广告、金融投资、教育等多元产业,形成了大河产业矩阵,为报业集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利用报业品牌价值推动产业多元发展、做强实业经营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报业集团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当前,传统报业经营持续下滑,媒体融合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之中,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报业也是一个经营的平台,在继续巩固做好报业经营、探索媒体融合盈利模式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报业这个经营平台,借助报业的影响力,带动发展多元产业,打造报业经济的新引擎,形成相互支持、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实现报业集团事业和产业协调统筹发展,助推报业集团转型升级。
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报业产业多元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在做好报业经营的同时,培育了金融投资、户外广告、教育、酒店等规模较大、利润较为稳定的产业单元,逐步实现了报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多元产业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有效应对了报业收入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
(一)加快金融投资平台建设,实现借力发展,培育新的经济支柱。
玻璃管从肚脐下一寸的地方插下,五寸长的玻璃管只有半段在肚皮外闪光。于是人们捉紧孩子,使他仰卧不得摇动。“鬼子”开始一个人提起冷水壶,另一个对准那个长长的橡皮管顶端的漏水器。看起来“鬼子”像修理一架机器。四面围观的人好像有叹气的,好像大家一起在缩肩膀。孩子只是作出“呀!呀”的短叫,很快一壶水灌完了!最后在滚胀的肚子上擦了一点黄色药水,用小剪子剪一块白棉贴住破口。就这样白衣“鬼子”提了提包轻便地走了!又到别人家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发挥报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投资产业,集中布局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创投等领域,努力推动传媒和资本融合,建设多位一体的金融投资平台,着力将金融投资打造为报业集团的支柱性产业。
近两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布局多层次金融投资平台,取得较好成效。2014年,集团利用与中原证券良好战略合作关系,斥巨资购买中原证券在香港发行的股份,投资回报较为丰厚。2015年,集团抓住焦作中旅银行增资扩股机遇,投资4亿元持有焦作中旅银行8%股份,为第三大股东;焦作中旅银行近年来发展较快,2015年、2016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50%。2015年,集团参与发起设立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占10%股份,为第三大股东;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是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唯一一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场所,主要从事股权、债权及其他权益类资产的登记、托管、挂牌、转让及融资等相关服务。2016年,集团参与发起设立河南省农业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并参与筹建河南省法人寿险公司,集团金融投资布局进一步完善。
2008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专业化的金融投资平台——大河投资公司,经过多次增资扩股,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到4亿元,是目前国内党报集团注册资本金较为雄厚的投资公司之一。2014年,大河投资公司联合河南、上海、四川等地知名企业发起设立大河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大河景泰、上海豫深等4只基金,资金管理规模超过3亿元;2015年,大河投资公司入股中原证券直投公司中鼎开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成为第二大股东,仅2016年上半年收到分红款就达1000余万元,年化收益超过10%;大河投资公司股权投资项目河南特耐已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大河投资公司成立以来,经营业绩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0%,已经形成了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基金管理、实业投资与经营四大业务平台,逐步发展成为河南投融资界叫得响的资管品牌。
2015年,河南省政府决定将省级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划归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托管,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金融投资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投资平台进一步扩大。利用这个契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于2015年发起设立总规模为10亿元的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并筹备发起设立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此外,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还采取自建、合作等方式进军能源领域,努力构建能源服务网络。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利用与地方政府良好关系,在地级市开发建设加油(气)站,成效显著。2016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中石化等共同组建新能源公司,合作开发新能源业务,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报业集团能源服务网络。
(二)深耕河南,走向全国,不断壮大户外广告规模。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斥资数亿元,先后竞得郑西高铁河南省内八大站点、郑州地铁一号线、郑焦城铁列车、乌鲁木齐高铁站、武汉地铁三号线等高铁、地铁媒体广告资源,合作经营昆明高铁站和武汉地铁四号线媒体广告,竞得郑州航空港区大户外、郑州三环BRT快速公交站亭、郑州德化商业新街等城区道路和核心商圈户外媒体资源,陆续建成党报阅报栏2000多座、户外视频媒体400多块,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全国性户外媒体传播网络。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各类户外媒体资源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户外广告年收入超过2亿元,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户外广告已成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产业多元布局的重要一环。
▲ 《河南日报》“‘四个全面’大家谈”访谈现场。
▲ 人们在参观《微博@河南》大型摄影展。
(三)布局高等教育,发展职业培训,构建多层次教育产业体系。2009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出资3.9亿元与河南大学共建并控股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占地500余亩,在校生人数15000余人,本科专业45个,年收入超过2亿元,每年办学结余6000多万元。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十佳院校、值得推荐的河南教育十张名片等荣誉称号。2015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整合所属教育培训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创立专业性职业培训机构——大河商学院,深入拓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教育市场。大河商学院场均听课人数超千人,已经成长为河南职业培训市场一张靓丽的名片。
2002年,集团引进国内高端酒店管理品牌,在郑州投资建设四星级饭店大河锦江饭店,将其打造成为中原名店。利用大河锦江饭店品牌优势和管理经验,报业集团先后投资建设了大河国际饭店、大河公馆酒店、大河商务酒店和大河锦悦酒店,并整合所属酒店资源成立大河酒店投资管理公司,打造自有酒店管理品牌,完善酒店管理服务网络。经过十多年发展,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酒店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五店联动发展格局,年收入近2亿元,为报业集团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巨额的资金支持。
(五)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实现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已开发完成房地产项目超过100万平米,在建河南传媒大厦、开封新区项目、海南保亭新媒体绿都项目和修武文化产业综合项目等建筑面积累计超过50万平米,并拥有千余亩土地储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开发建设了河南日报社旧址,规划对前期购置的商业地产项目进行再开发,对一些老旧家属院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在郑州、开封、焦作、海南等地购置土地进行市场化开发,为报业集团转型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特别是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的海南新媒体绿都项目,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走出河南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地产项目,掀开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房地产开发新的篇章。
(六)加强与物流巨头合作,推动发行网络与物流融合,做大做强文化物流产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利用大河报覆盖全省的报刊发行网络,和阿里巴巴、唯品会、当当网、易迅网等电商达成战略合作,大力发展落地配送业务,物流配送规模快速扩大,报刊发行网络与物流配送网络融合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扩大物流配送规模,完善物流配送产业链,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大河文化物流园,与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共同投资10亿元建设郑州冷链物流交易中心,进军市场前景广阔的冷链物流市场。
经过多年布局发展,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发挥报业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了多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集团经济发展对报业经营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产业多元发展、多极支撑格局初步形成。虽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产业经营在多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来看发展还不够快,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支柱产业尚在培育,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产业多元发展的步子还要迈得更大些。
(一)集中资源培育支柱性多元产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现有产业涉及金融投资、户外广告、酒店、文化地产、教育、文化物流、印刷、图书出版等多个产业,产业范围比较广,规模也比较大,多元产业收入比重已经超过60%,但是单个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实力还需要增强,产业发展多而不强、全而不精,能够形成支柱作用的产业还不多。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产业多元发展还在探索期、投入期、培育期,多元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大都脱胎于传统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淀还不够,大部分产业还都处于成长阶段,投入大,业绩释放周期较长,单个产业短期内还难以支撑起报业集团的发展。下一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将在产业多元、全面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加大投入,着力培育两到三个能起支柱性作用的产业,从产业多元向多主业转型。从长远来看,报业集团要实现更大发展,产业多元必须从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合并同类项,去弱存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发展几个真正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优势产业,培育出报业之外新的主业,实行多主业发展,用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报业集团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多元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报业集团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采编人才,但由于产业经营起步较晚,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虽然报业集团发展了一些多元产业,成立了很多经营实体,但是大部分经营单位主要经营管理人员都来自新闻采编部门。一部分新闻采编人员转岗经营单位后,能够较快进入角色,带领所在单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培育形成壮大一个产业,比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酒店、户外广告等。但是,从现实情况看,还有很大一部分采编人员转岗经营单位后,身份转换不到位,市场意识不强,尤其是长期以来习惯了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进入市场化运作的经营单位,面对新的行业不够专业,面对市场竞争感到不适应,思想观念、管理方式、行为模式还是事业单位那一套,一定程度制约了所在经营单位的发展。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布局的一些产业,比如金融投资、房地产等,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专业性人才,但由于进入这些行业时间比较短,现有人才结构不适应这些行业高速发展的要求,经营管理人才非常缺乏。一方面,我们加大对现有员工培训力度,另一方面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职业经理人以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引进方式还不够大胆,引进专业人才力度还不够大,还跨不出薪酬体制等条条框框。
(三)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报业经营性产业普遍沿袭“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报业集团是事业单位,经营产业是企业单位,管理机构是一套班子。不可否认,这种体制对事业单位性质的报业集团发展经营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报业经营市场化,促进了报业生产力的发展,是报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也解决了事业单位性质报业集团缺少财政支持的问题。但是,随着报业经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涉及面越来越宽,经营活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现有报业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体制机制性问题再次显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各级经营单位70多家,行业范围较广,组织形式多样,现有管理体制下各经营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形式上健全,实质上虚置,缺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导致经营单位难以建立市场化管理体系,决策效率不高、程序较为繁琐,一些好的投资机会因此而丧失。由于事业、企业双重身份存在,集团内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并行,集团对经营单位难以实行完全市场化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经营单位面对的是市场化业务,但另一方面实行的是非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薪酬考核与同行业的市场化水平有较大差距,难以吸引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优秀人才也容易流失。报业集团必须进一步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用市场的方式解决市场的问题,正确处理好新闻采编和产业经营的关系,按照中央有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要求,推动报业集团经营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在经济发展和媒体传播新常态下,单一报业经济结构难以支撑起报业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报业集团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但总体而言,报业经济转型还处于摸索阶段,产业多元发展、寻求多极支撑只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面对报业经济转型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还没有形成可供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报业经济转型的路还很漫长,路途肯定不会平坦顺畅,还需要报业同仁们不断创新、共同探索!
(作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