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上微博
2015年7月1日早上6点34分,新浪微博上出现这么一条帖子:“李克强总理,祝您生日快乐,祝愿您长命百岁。我热情地回忆我们在5月份的会见。”还贴出了一张博主与李克强的自拍合影,两人都咧着嘴乐着,看上去关系很铁。
博主不是别人,正是印度总理莫迪。这是外国领导人首次通过微博向中国领导人祝贺生日。中国网民都惊呆了:哟,连“长命百岁”这样接地气的词儿都说得出来,也真是醉了。于是,不到半日,这条微博便被转发上万次,获2.7万个点赞。有网友说:托您的福,今天才知道,原来咱总理和党是同一天生日。还有的赞道:两位总理都好萌啊,么么哒……
总理和平民,如此“打成一片”,毫不见外,想必也只有在当下这个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方能成真。推特、脸书、Youtube、新浪微博等网站以其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实现了陌生人之间的零距离接触,也为历来高高在上的各国政要提供了一个“亲民”平台。他们纷纷走下“神坛”,开博说事儿。“微博外交”一词应运而生,一时间蔚然成风。
博雅公关公司5月出炉的《2015年推特外交研究》显示,作为微博世界的代表,推特已然成为各国首脑的重要“发声筒”,平均每三个国家中,就有两个国家的领导人是其注册用户;另有4000多名大使和外交代表是其活跃用户。它印证了欧盟外交事务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德里加·莫格里尼的话:“推特已被证明是一个革命性的社交网络,甚至在政治领域也是如此。它是外交和沟通的非凡渠道。”
莫迪不是最早玩微博的国家领导人,却是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他当选印度总理后,在自己的网站上写下就职留言:“我坚信技术和社交媒体在与世界人民沟通时的力量。”正是凭着这股信念,他铆足了劲在几大著名社交媒体“开疆辟壤”,截至2015 年5月,仅推特账户就有粉丝1090多万。在《推特外交研究》的“政要人气”排行榜上,从2013年的第28位飙升至2015年的“探花”,仅次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罗马教皇方济各。
2015年5月5日,他进军中国市场,在担任总理后首次访华前夕开通新浪微博。一句“你好中国!”瞬间引来围观无数。访华期间,他亮行程,晒照片,致感谢,抒情怀,整得不少网民心里暖暖的。有网友留言说:“希望你回国后也要坚持与中国人民微博,能做到吗?”他欣然答应,后来果然践行诺言,借第一个“国际瑜伽日”一连发博十余条;6月2日“东方之星”客轮倾覆,他又发博为船上乘客祈祷。就这样,他轻松获得17万中国粉丝。
当然,如此斐然成绩来得并不轻松。据悉,莫迪政府内部有一支负责社交媒体的专业运营团队,他发出的每一条微博都经过仔细推敲,确保由“最合适的人撰写,并且不留痕迹”,然后通过专门软件翻译成相应语言。他的推特账户精细到乌尔都语、埃纳德语、马拉地语、马拉雅兰语、泰米尔语、孟加拉语、梵语和印地语。每天晚上11点半,有人将一天的网事活动报告交到他手上,其中包括从其各个社交账户数以千计的讯息中精选出的100条最值得阅读的内容。此外,还有专人负责关注世界各国重要人物的生日和祭日,以便总理及时发帖问候。看来,为了打造一个“暖叔”总理的形象,莫迪真没少花心思。
说到“推特外交”,自然不能不提美国总统奥巴马。他可谓是最早投身社交网络的领导人,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2006年刚创建“推特”,他2007年便成为其注册用户。2008年总统竞选中,他和他的智囊团巧用推特、脸书和Youtube,竭力打造自己“新新人类”的形象,让无数人眼前一亮。临近大选之际,他更是趁热打铁,连推250多条微博,大有摧枯拉朽、直捣黄龙之势。当时有媒体称,看奥巴马的微博,如同听他的演讲,煽情的口号式语言尽显其雄心勃勃的领袖风范,互联网简直成了他的“自动提款机”。
2 0 1 2年,奥巴马成功连任。11月7日,他在推特上发文:“再干四年”,并配发和妻子紧紧相拥的照片。这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在推特上迅速蹿红,被转发80多万次,至今仍保持着推特问世以来最高转发纪录。
如此说来,推特之于奥巴马,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因为推特的完美平台,政坛新人奥巴马两度出征,马到成功,创造历史;因为奥巴马的倾力“代言”,新生事物推特得以风靡美国政界,大放异彩。
在《推特外交研究》的“政要人气”榜上,奥巴马长期占据榜首之位,目前粉丝数接近5700万,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罗马教皇方济各的1900多万粉丝,是货真价实的“人气王”。
正如科技专栏作者唐·赖辛格所言,“奥巴马在网络上发起的草根攻势,让政界看到了上‘推’的甜头”,其他政客纷纷起而效仿。不过,不是每个政客都是微博的宠儿,比如美国共和党前副总统竞选人萨拉·佩林。她也曾模仿奥巴马,试图在推特上制造些“铿锵有力”的名言,譬如“时光飞逝!只要你努力工作,就可以好好享受娱乐的每一分钟!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诋毁、哭诉和抱怨中。工作并享受吧!”可惜,这些空洞的心灵鸡汤式语句,只会暴露其家庭主妇的本色,不仅无助自己的仕途,反而成为笑柄,被演员威廉·夏特纳配上非洲小鼓和贝斯,恶搞成诗朗诵,从网络一路走红到脱口秀节目《今夜秀》。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原本也不擅长织“围脖”,一度还成为他的“软肋”。他2009年成为推特注册用户,发布的第一条微博是向国民讲述经济危机:“现在是艰难时刻……”那一本正经的语气,和他略显呆板的行事风格一脉相承。当时悉尼一家报纸如此讽刺陆克文:“你觉得陆克文本人很无趣吗?那你应该去看看他的微博,比他本人还要枯燥。”据说,他自己也挺苦恼。毕竟,本性如此,要一下子变得幽默亲和,没那么简单。
不过,自从2012年4月在新浪微博认证注册之后,陆克文似乎一夜间获得“新生”,成了“微博红人”。这自然要归功于他的“独门秘诀”——那一口羡煞各国政要的流利中文。他在大学的主修专业就是汉语和中国历史,成绩优异,获一级荣誉学士学位,之后又长期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曾在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馆担任外交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因此,他在新浪微博上一开口就“语惊四座”,成语、俗语、方言,张口就来。尤其是每篇微博后的签名——“老陆”,太入乡随俗了,整个一“邻家大哥”呀,一下子便和中国网民零距离了。
能把“世界上最困难的语言”说得如此地道,深得中国网民欢心,如今他的新浪微博已拥有60万粉丝。对此,他颇为得意,曾调侃道:“中国有句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用中国话说”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每当微博中出现这样的字眼,你便知道他又要“炫技”了,而这样的“炫技”每每成为亮点。比如,他批驳沈大伟先生的“中国崩溃论”,结尾来这么一句:“用中国话说,他是胡说八道的。”再比如,尼泊尔地震后,他呼吁建立全面自然灾害防御措施,“中国话讲,有备无患”。
网友的追捧甚至激发了他潜在的幽默细胞。当有人称赞他中文说得一级棒时,他回复说:“其实我也会说英文的。”当超级粉丝高呼“老陆万岁”时,他回复说:“您万万岁!”
微博的话题也丰富起来了:和外孙女一起学油画,秀儿子的结婚照,晒摆拍的俏皮照片……最近,他甚至为在淘宝开店卖澳大利亚土特产的女儿点赞,不露声色地帮女儿打了广告。
听说,老陆现在已经玩上微信了。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5年第11期 闻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