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萍
藏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藏族地区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就要从挖掘地域文化和贴近幼儿生活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选择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从而达到启迪幼儿智慧、塑造幼儿人格、熏陶幼儿心灵、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一、注重挖掘藏族文化美术素材
藏族文化中的美术素材很多,多以藏民族相关内容为题材,包括他们的佛法教规、历史地理、神话传说、藏医药、天文历算、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幼儿园可以借鉴的素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特色鲜明的建筑。如雄伟恢宏的拉卜楞寺、洁白神圣的白塔、郎木寺独具特色的木板房、石砌的碉楼、独具匠心的园林、拆卸简便的帐篷等。二是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如神奇俊秀的莲花山、翠峰山,天然艺术大观园——则岔石林,象形山石——睡佛望月、六字真言石,黄河首曲、尕海湖等水域风光,森林景观大峪沟等,以及桑科草原、尕海候鸟保护区、阿夏沟熊猫栖息地等天然生态旅游景观,这些奇特的自然风光充满了神奇色彩。三是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如每年夏季草原上人山人海的乡浪节、赛马会、花儿会热闹非凡;藏历新年期间,除了演藏戏,人们还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孩子们则燃放烟花爆竹,夜晚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牧民们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四是形态各异的人物。如虔诚的僧人和佛教信徒、饱经沧桑的老人、热情豪放的男人、勤劳纯朴的女人、天真无邪的幼儿,他们礼佛、转经桶、骑马、放牧、打猎、喝酒、挤奶、打酥油茶、嬉戏的动作和神态各具特色。五是绚丽夺目的唐卡。唐卡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最常见的是《八吉祥图》(宝伞、金鱼、宝瓶、妙莲、右旋海螺、吉祥结、腾幢、金轮)。此外,藏族的神话传说、历史发展、动植物、藏医药等都可以作为绘画素材。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可以逐步掌握多种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进行创造性表现,体验从活动中得来的各种感受,同时促进美术欣赏力的提高。藏族地区幼儿园美术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展:
一是绘画。引导幼儿把藏民族地区具有特色的风景、人物、事物等,用自己的画笔尽情描绘,可以是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教师要引导幼儿把自己身边的事物画出来,可从主题、造型、设色、构图等方面启发、引导幼儿思考。
二是手工。主要以泥工为主,要给幼儿介绍手工材料的名称、性质及使用方法,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其次,教师要用确切的语言讲解制作技法的原理和步骤(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让幼儿在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此外还有布艺、刺绣等,都是常见的手工制作方法。
三是欣赏。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幼儿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藏民族可供欣赏的美术作品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卡和羊皮画。唐卡多以藏民族相关内容为题材,包括历史地理、神话传说、藏医药、天文历算等。在景物描写方面采取写实和象征手法相结合描绘天空、大地、高山、流水、白云、火焰、风动。羊皮画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绘画工艺,它具有工艺精美古朴、色彩鲜明协调、线条流畅、构图别致、造型逼真等特点,还具备立体感强、凹凸有致、栩栩如生、永不褪色的优点,画面内容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给人一种高雅、别致、灵动的感觉。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只能从构图、布局、色彩的搭配、表现的内容等方面有粗浅的认识,不必强求欣赏的深度和广度。
三、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处理好美术活动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众所周知,藏民族世代信奉佛教,他们的生活与佛教联系密切,我们在弘扬真善美的同时,要从小教育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和表现寺庙的建筑特色和僧人的生活方式,但一定不能让封建迷信思想进入幼儿生活。二是要以幼儿为本。要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绘画能力入手,从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开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我们一定要努力发挥藏民族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独特功能,使幼儿的智力和艺术得以全面发展,让藏民族文化永远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嘉雍群培.藏族文化艺术[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