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市场学会、湖南商学院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与海口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移动互联网与商业模式创新高峰论坛,于2015年12月25日-27日在海口经济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海南大学、台湾博文创新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学院等多所院校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传统产业等移动互联网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电商发展与影响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信息中心主任荆林波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了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他认为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规模化、快速化发展趋势,移动设备出货量增长快速化。移动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大。第二,平台化趋势。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移动电商平台化。第三,顾客需求个性化、碎片化。特别是80后、90后、00后消费群体这一趋势明显。第四,园区化趋势。全国50多个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都建了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区。第五,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两大热点竞争白热化。即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成为移动电商的两大热点,竞争十分激烈。荆林波教授在主题报告中还强调:移动电商是一场新的流通生产力革命,它颠覆了旧的规则,亟待建立新的规则;要加快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标准创新;要加大移动电商基本价值取向的顶层设计;要注意与O2O的融合发展实行全渠道化;要注意在发展移动电商中开发和有效利用大数据。
海口经济学院陈显军副教授和冉兆春副教授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实际,探讨了虚拟旅游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旅游商业模式创新。他们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虚拟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虚拟旅游是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和行业内竞争的必然结果。他们提出了移动应用在旅游业中的商业模式创新,并提出完善三维重构技术与虚拟旅游系统的具体方向,包括基于云计算的三维表面重建、基于Possion等式的隐式方程三维表面重建算法、结合现代游戏引擎技术。
湖南师范大学王兆峰教授则结合移动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趋势背景,总结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对促进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海口经济学院谢明山和廖树安基于android的移动电商平台设计,研究其关键技术,他们对基于该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城应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写出了关键代码,包括客户端功能的实现和管理后台web端主要功能实现。
湖南商学院副教授唐红涛和研究生唐清系统梳理了近十年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献,从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技术行为等三个层面对移动购物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移动购物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并就现有研究不足进行了总结,对移动购物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移动电商背景下农村电商与流通体系创新
湖南商学院柳思维教授对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创新提出了建议,指出农村电商环境下创新农村流通体系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借助农村电商按现代农业要求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农村流通体创新的重中之重。第二,借助农村电商契机,突出发展农村流通中介组织及龙头企业是农村流通体系组织创新的重点。第三,借助农村电商契机,农村流通体系创新要充分融合和发挥农村邮政网络的优势。第四,农村流通体系创新的空间重点仍然要突出农村重点小城镇即中心镇的流通体系网络建设。第五,借助县级政府的公信力整合农村分散流通资源是农村流通体系创新的保障。他强调要通过农村电商体系完善倒逼农业生产方式的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
海口经济学院周义龙从产业链的角度探讨了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分析了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与发展的具体举措。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不是互联网和“三农”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实现深度的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创业政策扶持、提供相關配套服务、发展特色休闲农业。
海口经济学院勾四清副教授和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齐静文从现代农业机制的创新视角研究了基于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农业”增收路径。他们设计了农业基础产业链、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旅游+农业产业链、互联网+旅游+农业产业链主链,分析了主链各节点的生产、旅游、在线运营等业务,及每个节点的增值、增收来源,并进一步分析了收入的类别和实现路径。
湖南农业大学徐志耀博士和湖南商学院尹元元副教授从“泛纵向一体化”和交易成本节约的视角解读了城市主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农村的支持,其次具体分析当前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困境及其形成机理,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完善运营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和突破社区支持农业发展困境。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变革与创新
湖南商学院黄福华教授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的贸易变革与物流服务创新。他认为未来贸易变革的趋势是:自由贸易的大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大发展。随着贸易的发展,物流市场中流通的交易标的物流服务如何进行交易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黄福华教授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物流服务贸易内容在不断拓展与创新。物流服务贸易方式的发展,包括从短期交易服务到长期合同服务;从完成客户指令到实行协同运作;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
海口经济学院宋军副教授基于“互联网+”国家战略,联系海南五金行业发展实际,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五金行业互联网研究现状、背景、技术路线、不确定因素及阐述,指出海南五金行业电商发展的不确定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信息平台用户与参展商数量、质量及增速;在此基础上为海南五金行业发展及其国际化提出对策。
湖南商学院龚瑞风等以小微企业融资和征信体系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下,影响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从借贷双方、经济调整、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指出要重视利用互联网思维,搭建网络金融服务形态和渠道,为小微企业信贷的换代升级提出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建议与对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熊曦博士等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各年份电子商务零售消费的发展变化趋势。他们认为,电子商务零售消费总体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其规模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最显著。新阶段要继续积极引导电子商务零售业发展,要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零售消费市场的潜力,促进电子商务零售消费的跨越式发展。
移动电商背景下城市商圈变化研究
长沙学院朱艳春博士等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城市商圈演进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电子商务对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复杂作用,阐述了电子商务影响城市商圈的内在机理,把典型的商业企业商圈演化路径用公式表示出来,并通过中观层面数据对电子商务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显示电子商务对不同零售业态和不同等级城市商圈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商圈和商圈体系空间重构。
湖南商学院国家社科重点项目课题组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虚拟商圈的集聚机理,详细对比了传统商圈与虚拟商圈集聚机理的异同,并初步构建了一个虚拟商圈发展的概念模型,指出了虚拟商圈集聚将产生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两种效应;对虚拟商圈成长曲线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并从需求、平台、服务和商家四个角度初步构建了影响商圈成长的概念模型。同时,分析了虚拟商圈边界的影响因素,在虚拟商圈中技術创新和人力资源成本是边界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创新有利于保持高度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成本表示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创新发展,扩大边界;资产专用性和盈利能力对虚拟商圈边界的影响程度较微弱。
湖南商学院副教授王娟和研究生逯洋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平衡关系视角综述了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重点探讨立体交通网络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商业空间结构拓展的最新发展趋势,认为虚拟商圈和电子商业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深远而复杂。
移动电商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们根据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形势,围绕如何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时代的先进数据传输工具去服务与发展企业、地域经济、农业与旅游产业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意见。
柳思维教授在论坛结束阶段做了总结,指出移动互联网与商业模式创新要特别注意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先应有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思维观念创新,这是商业模式创新前提;二是应以消费服务需求作为移动电商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源,创造粉丝;三是应以扩大消费服务供给侧创新作为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四是商业模式创新三个要件是平台、链条、网络,包括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网络是互联网、物联网、商流网、物流网;五是商业模式创新最重要的是资源、是大数据,最重要的能力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六是商业模式创新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各种各样成功的商业模式都值得总结与研究;七是电商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实体经济,移动电商要为实体经济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