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芳
【摘 要】随着电子传播技术和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传播成为广西歌圩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这种传播形式对广西歌圩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广西歌圩文化的现代媒体传播可分为“纸媒”传播、影视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多媒体介质传播,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媒介数字化、传播形式大众化、传播主体精英化、传播客体舞台化、传播内容空泛化、传播目的功利化、传播效果娱乐化。
【关键词】广西歌圩;现代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63-03
歌圩是广西民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文化事项之一。进入现当代以来,一方面,广西传统歌圩开始走向衰落,民歌的传承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另一方面,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电子传播媒介的普及给广西歌圩文化的传承发展营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广西歌圩文化迎来了一个新机遇——现代媒体传播。当前,现代媒体传播已逐渐成为广西歌圩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现代媒体传播形式多样,在其传播过程中,对广西歌圩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风貌和特征。
一、广西歌圩文化的现代媒体传播形式精彩纷呈
现代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因此广西歌圩文化的现代媒体传播形式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纸媒”传播、影视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多媒体介质传播。
(一)从纸媒到电“纸媒”——广西歌圩文化的“纸媒”传播。狭义的纸媒就是报纸,它主要借助文字和图片向受众传播信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普及之前,广西歌圩文化主要依靠纸媒来进行传播。这种传播虽不能让观众听到民歌,却实现了传统歌圩文化转向大众传播的第一步。在数字化传播时代背景下,现在的纸媒纷纷加入了“互联网+”的时代浪潮,如广西日报、南宁晚报,都出现了电子报、数字报。这些电“纸媒”在宣传广西歌圩文化方面不遗余力。另外,广义的“纸媒”传播还应该包括纸质书籍传播和电子书籍传播。它们都将成为广西歌圩文化现代媒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影视作品中的歌圩——广西歌圩文化的影视传播。影视作品是现代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广西作为生活背景的电影常常会涉及到歌圩活动,如电影《刘三姐》和《杜鹃声声》的女主角杜鹃在壮族“三月三”歌圩上利用对歌与共产党员陆春阳接上了关系。在剧中广西民歌被作为斗争的武器,歌圩在革命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电影《刘三姐》是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一大高峰。剧中壮族歌仙刘三姐以她优美的歌声、机智的应对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剧中最精彩的是刘三姐与阿牛哥的山歌对唱和她与地主请来的秀才们的对歌,她用山歌迎得了爱情、团结了民众、打败了地主。在这里,歌圩是情场也是战场。电影《刘三姐》的成功使广西歌圩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刘三姐也成为广西歌圩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现在人们在歌圩上都要常常唱起感谢刘三姐的诗句。许多外地人说到广西就能想到广西有歌圩,有刘三姐。与电影类似的还有电视剧。以广西作为生活背景的电视剧《窍哥》讲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壮族穷青年在遇到地主的二女儿阿莲之后互生情愫,双双冲破层层艰难险阻,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多次出现男女主人公对唱山歌,参加歌圩赛歌的场景。
如今,国家对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创作活动非常重视,2014年4月,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影视编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中国作家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在开班式上发表讲话。他们希望研修班学员树立大局意识、多元文化观,从实现各民族之间文化平等的大背景看待学习和创作,对还没有本民族题材电影的民族多些援助和关爱,共同促进中华多民族文化版图的完整;希望学员深入挖掘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矿藏,写出独有的风情、风貌,写出自己的文化个性;希望学员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人生、社会,坚持深入生活这一创作要素,捧献出紧贴时代脉搏、紧扣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①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广西的编剧们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而其中少不了广西歌圩的身影。
(三)大众传播的主力军——广西歌圩文化的广播电视传播。广播电视传播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工具之一,广西歌圩文化借由广电这个平台得以传播和发展。如每年广西人民全民性的歌圩活动——南宁国际民歌节,广播电台、电视每年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和播报。此外,以民歌作为主题电视节目也是新形式的歌圩。如广西《唱山歌》栏目是一个跨传统与流行、民族与时尚的音乐娱乐节目,力图通过融合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结合流行时尚元素和现代包装制作手段打造出“民歌新形象”。2012年的《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节目结合广西民歌资源丰富的特点,在中国发掘“舍我其谁”的美丽声音,选拔出了众多优秀的民歌手。这些也都可算作是由电视台举行的歌圩活动。
(四)歌圩的新阵地——广西歌圩文化的网络传播。网络是年轻人最常用的大众媒体之一,在网络上汇集了众多广西民歌的音视频。音乐网站如百度MP3、搜搜音乐、搜狗音乐、QQ音乐、九天音乐、九酷音乐中均可搜到广西民歌;视频网站如优酷网、土豆网中也可以搜到大量的广西民歌视频,一些专业的网站:中国民歌网、壮族在线、贝侬论坛、侗人家园等都不余遗力地对广西民歌进行推介。网络上的资源有的是关于广西民歌的文字介绍或新闻,有的是广西民歌的录音或视频,有的来自官方的媒体,有的来自民间的自治组织或个人。这些资源可算是民歌资料的大汇集。在网络上,人们不仅可以听歌、看视频、下载歌词,了解广西民歌的方方面面,还可以与网友交流讨论。近几年,“网络歌圩”也在悄然走红。如“河池论坛”开辟了“三姐歌圩”②版块,供网友们在此对歌、学歌、赏歌。而以山歌为主题的QQ群也很多,如广西山歌群、广西河池山歌群等,群里汇聚了各地的歌手和听众,大家在这里唱山歌,听山歌,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是真正的“网络歌圩”。
(五)民歌的市场化——广西歌圩文化的多媒体介质市场传播。多媒体介质是指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制作的多媒体音声画产品,如DVD、CD等,俗称“光碟”。目前市场上广西民歌光碟很多,但目前对广西民歌光碟的制作、销售管理不够规范。笔者曾在广西柳州、河池等地做过实地调查,发现市场上所售的民歌光碟多是由个体经营者拍摄,拍摄质量普遍较差,价格便宜,知识产权不明晰,给歌手的酬劳不高甚至没有,这对民歌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光碟市场的存在一方面培育了一批专业的歌手和拍摄者、经营者、传播者,另一方面人们都在家里看光碟了,不再经常性地请歌手们唱歌,歌手们的演唱机会减少了,长此以往,必将打击歌师歌手们的创作热情和演唱热情。
二、现代媒体传播中的广西歌圩文化其特征炫丽多姿
技术的变革带来了媒介的变革,媒介的变革又带来了文化的更新。现代媒体传播对广西歌圩文化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使其呈现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风貌和特征。
(一)传播媒介的改变——传播媒介数字化。现代媒体传播的媒介是数字化信息产品。数字化信息产品把同一时点上的音声画保存起来,可以制作成数字化“光碟”直接在市场上销售,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将它传到世界各地。这种数字化媒介能把声音、画面完美结合,把演唱时的原貌有效保存、传播,甚至可以加上各种语言的字幕,便于各地的听众理解。这种技术的应用对广西歌圩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有益的。
(二)传播形式的改变——传播形式大众化。传统歌圩主要是以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现代媒体传播则主要是以大众传播为主。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生产和传递公共讯息的过程,这些讯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③它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对象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是多是单向传播。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可以把歌圩文化传播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其收听收看对象是不确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广西歌圩的现化媒体传播既是大众传播,也是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全球传播。另外,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现代媒体多数是单向传播,即使是网络歌圩,要获取对方歌手和观众的即时反映也是相对单一和滞后的,这与传统歌圩中歌手演唱时歌手与歌手、与观众之间三方即时互动有所不同。
(三)传播主体的改变——传播主体精英化。传统歌圩活动的传播主体往往就是歌手本身,而现代媒体传播的传播主体可以不是歌手,不是歌唱活动现场的观众,他们可能是拍摄者或媒体人,歌手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演唱视频被传播出去了。演唱者与传播者的身份发生了分离。现代媒体传播的传播者在对拍摄技术、市场销售技巧、传播方法的把握上往往比歌手水平更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传播主体(传播者)是精英化了。另外,由于市场的培育,也会产生更多的专业歌手,那么从传统的歌圩场域来看,其传播主体(歌手)也精英化了。
(四)传播客体的改变——传播客体舞台化。现代媒体传播的传播客体是演唱活动的影像材料,歌圩活动被拍摄下来传输到电脑或电视播放,形成一个类似的方形舞台;欣赏者远离歌圩现场,却可以通过电脑电视观看歌圩的视频,也象在一个类似的方形舞台前观看演出。这种观演方式的改变,使传播客体本身舞台化了。舞台化的形式又进一步要求其内容也舞台化。使其观赏性提高了,而参与性减弱了;娱乐性提高了,而宗教性、民族性减弱了,这些内涵和性质的改变都跟舞台化有关。另外,随着旅游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传统歌圩活动也从田间地头搬到了舞台,加上了炫目的灯光舞美的效果,其演唱内容也随着舞台表演的需要而发生变化,也实现了舞台化。
(五)传播内容的改变——传播内容空泛化。“空”即“空洞”,“泛”即“泛化”,民歌作为没有文字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的承载物,本身是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的,其内容是丰富和深刻的。然而在现代媒体传播背景下,其民族性区域性一再被打破,其内容也就无法保持原有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出现媚俗化、空泛化的倾向。这与现时的生态传播环境有关,与传播的主体和形式有关,也与时代发展的大环境有关。为了适应新的传播形式和新的观众听众的审美需要,歌圩所唱的民歌类型和内容发生了改变,变得单一和浅显化了。单一化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的观众和听众是以审美和娱乐的心态来欣赏歌圩,而不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来参与歌圩。特别是对外族人来说,语言的障碍阻碍了大多数人对民歌的欣赏深度,只能从较浅的层面对其掠奇式的欣赏。而缺乏对歌圩文化的正确认识和信仰(甚至有部分人对歌圩抱着一种误解,把歌圩当成淫歌艳词的聚会),也会阻止他们更深入更广泛地去欣赏和参与歌圩。单一和浅显的内容,自然显出其“空”,而不确定的对象,自然显出其“泛”。
(六)传播目的的改变——传播目的功利化。传统歌圩活动中,无论是演唱者,还是聆听者,都抱着一种非金钱功利的目的而来,演唱者的目的无非是表情达意、求偶、展示才能,而听者是为了交友、娱乐、学习、宗教、审美等目的而来,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与金钱或权力无关。但是现代媒体传播背景下的广西歌圩其目的则有所不同。除去部分纯学术性的探索和审美欣赏外,部分传播活动失去了原有的非金钱功利目的,经济利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制作光盘的老板追求利润率,电视媒体追求收视率,网络追求点击率,这些都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这种功利化目的的推崇会直接影响传播的内容和效果,使歌圩文化沾染上“铜臭味儿”。
(七)传播效果的改变——传播效果娱乐化。传播效果的娱乐化与现代媒体传播的形式特点有关,也与现时中国文化思潮有关。歌圩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现时“娱乐至上”的文化思潮,势必会影响到传统歌圩文化。当尼尔·波兹曼所描述的“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④这样的“娱乐至上”精神通过现代媒体传播渠道进行传播,歌圩文化中的娱乐功能得到放大,甚至走上纯“娱乐化”的道路。最典型的代表如前文中所说的电视节目《唱山歌》、《一生所爱·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节开幕式,都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
在现代语境下,现代媒体传播已成为广西歌圩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纸媒”传播、影视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多媒体介质传播都将为广西歌圩文化的传播传承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现代媒体传播对广西歌圩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传播媒介数字化、传播形式大众化、传播主体精英化使广西歌圩文化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开来;另一方面它也加速了传统歌圩文化的衰落,特别是传播客体的舞台化加速了歌圩文化的去“地方”化,传播内容空泛化、传播目的功利化和传播效果娱乐化,使歌圩文化失去原有的“纯朴”韵味,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商业化。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力,这种祛魅,对广西歌圩文化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在未来如何让广西歌圩文化可持续地发展,如何让广西歌圩文化在现代媒体传播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应该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课题。
注释:
①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影视编剧研修班北京开班-搜狐滚动[DB/OL].http://roll.sohu.com/20140422/n398647251.shtml.
②三姐歌圩-河池论坛.[DB/OL].http://bbs.hcwang.cn/forum-25-1.html.
③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④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韦 芳(1980-),女,壮族,广西都安县人,硕士,现为钦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从事少数民族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