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题目回放】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沉静是一种性格,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事态度……有人选择它,有人远离它,但不管怎么样它总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审题指导】
本则作文材料来源于海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材料类型模仿江苏省2015年高考作文“智慧”。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是由江苏省以前的“话题+提示语”类型演变而来,所以对于江苏考生来说不陌生。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立意却有着一定难度。考生要想拿到高分就必须要揭示内涵,化大为小,联系生活。
从材料前半部分来看,是“沉静”的几种形式的提示,即性格、生活方式、处世态度,所以我们要把重点落在这几种形式上去。我们不禁要问:沉静是什么样性格?沉静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沉静是什么样的态度?自然我们就会找到一些立意的角度,沉静是一种不张扬的性格,沉静是一种淡泊的态度,沉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泰然等等。从材料后半部分来看,强调人们对它的态度,有取有舍,并无对错。但我们联系当下生活以及揣测出题者意图肯定是希望人们要选择沉静,并能区别真假沉静,从而让我们做到要从容面对生活。
【佳作示范】
因静而泊
海门市四甲中学 高三(2)班 江佳敏
沉静,沉静,沉则稳重,静则无声。沉静是一种不张扬的性格,是一种淡泊的处世态度,它让你在这浮躁的社会回归初心,稳步前行。
叶燮有言:“功名之士,不能为清泉淡泊之音,轻浮之子,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是啊,若不能沉静如何能够淡泊,若不能淡泊,如何在这大千世界不忘初心,在组合水木年华正红时,李建因音乐理念向往静和而与卢庚戍产生分歧,毅然决然离开,接着编开始长达十年的无名沉寂。他不因淡出公众视野而焦躁,不因路人江郎才尽的嘲讽便失之本心,他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只是执着追求自己的音乐,在沉静中思考自己的音符,这样的他,时间不会埋没,老天不会辜负。李建从小众歌手变声大众明星,不就是他的沉静与坚持的功劳吗?倘若他做不到淡泊,世人眼里无非是又多了一个俗人,那就不会有被他身上的书卷气,他身上的沉静气质吸引之人了。
林徽因说过:“内心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这样的沉静,可以是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间内冥想,可以是在嘈杂的大集市上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若说沉静定会想到钱钟书,杨绛夫妇、他们是注重内心的宁静的一对夫妻,他们不谙世事,满足于幸福的家庭生活,在钱钟书的《围城》出名后,他依旧有着那一种“何必间那生蛋的母鸡”的淡泊名利,因为沉静,所以他不张扬,因为沉静,所以他淡泊,也更因为沉静,他甘愿埋首桌前,书写属于自己的世界,能静真好!
可又有多少人甘愿沉静,他们情愿在骂战里唾沫血溅,在摇滚声里声嘶力竭,他们情愿安于平庸,一次次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豪宅名车,可少有人愿静心奋斗,付出一点而不得变焦虑抱怨,连带着让社会变得浮躁,近乎沸腾,却不难看出空虚。
看一波波的学生整容浪潮,无非是渴求颜值而不是沉静提高才华为成功加分,再看看金融专业的争相选择,无非是希望赚钱而非认真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没有事可以一蹴而就,更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当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的时候,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句话并非无道理。
当被繁华迷乱了眼,不妨沉静下来,淡泊下来,笑看云卷云舒,或许下一刻的低头,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为人沉静
海门市四甲中学高三(2)班 沈佳瑜
沉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是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一种泰然,是我们一种不张扬的性格,更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的一块基石。
《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个物欲膨胀的社会中生存,学会内心淡泊是为人沉静的一种内在表现。内心沉静的人,自然能做到如宋荣子一般“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他这种不为名利所缚,不为外物所累的气度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种态度。
为人沉静,能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戒除浮躁,摒弃杂念,学会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著名演员孙俪在二零一二年名声大噪,凭借年度大戏《甄嬛传》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明星。但当时已小有名气的她没有像其他演员一样内心浮躁,而是坚信脚踏实地总会成功。句戏中槿汐姑姑的扮演者孙茜说:“在拍戏的这四个月里,她几乎就没和其中的演员吃过完整的一顿饭,而是早早的回到房间去背熟明天的台词。”在别的演员在拍导演马屁的时候,孙俪却独选择沉静。她选择了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试想一下,如果孙俪当时像其他演员一样,因崇尚名誉,权利,金钱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变得盲目,只懂得去讨导演的欢心,而不是沉淀自己的心灵,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的话,我想她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小有名气。或许是她姣好的面容,圆滑的处事赢得了导演的欢心,但最重要的是她凭借一颗沉静的心,脚踏实地的干劲赢得万千观众的欢心,这才使她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反观当下,如今高三的我们更需要为人沉静,老师常说成功最后往往偏爱那些坐得住,沉得下心的同学,但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学习是应当摒除一切杂念,放下心态,全神贯注,那么成功定指日可待。
古人曾说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摒弃浮躁的心,为人沉静,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更有意义。
自圆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兹格尼克,做过一次妙趣横生的实验。
他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
对此,兹格尼克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人们对业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
于是,心理学家将人倾向于把一件事情做完的心理称为“兹格尼克效应”,也称为“自圆心理”。你不妨试一下: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
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自圆心理可以这样理解:能够做好就应该让自己做得尽善尽美,但如果力不从心,就应该适可而止。顺其自然,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