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贤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通过让学生深刻理解词义、为造句创设条件两方面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改革;造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59-01
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但是发展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而且对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尽管小学教材的造句训练都是围绕极寻常、最简单的词语进行的,如“不但……而且……甚至于……”“即使……也要……”等,但是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词语的理解一直处于一种低层次的朦胧状态,造句时就会感到困难,出现表达不准确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改革学生的造句教学。
一、让学生深刻理解词义
理解是运用的前提,没有对词义的理解,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首先重视词义教学,把词的意思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准确,把使用范围交代明白,否则,造句就会出现毛病和闹出笑话。如有个学生用“宽广”造句:“爸爸的脸很宽广。”这就是对词义理解不深造成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帮助他们理解词义时要多采取直观的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指导用“星罗棋布”造句时,可以指导学生回忆所学的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联想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中的棋子的分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词语所反映的内容展现出来。语言具有模糊性,有些词语很难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对词典上的解释有时比理解词语还难,许多情况下不能用词解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让学生多听多看,许多词语听多了、见多了,他们就能凭着语感来理解它、运用它。有些词语的搭配纯属习惯,也只有多听多看才会明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变换句式的内容,用学生刚学过的、特别是用来造句的词语进行示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它的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例如,学生学了“爱护”一词后,教师就可有意识地多用“爱护”一词说话:“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我们要爱护和帮助幼儿班的同学。”“爱护公物是光荣的。”“我们要像园丁那样爱护校园的花儿。”这样,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就不难造出各种句式的句子。
二、为造句创设条件
要有效指导学生造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首先弄清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弄清词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然后自己试着造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词的难易和学生实际设计训练形式和步骤。
1. 提供词语能够表达的素材,创设能够表达的意境
有些学生不会造句,不是对词语不理解,而是头脑中没有适合表达的客观事物,对事物缺乏具体感受。在指导学生造句时,教师就要采取诱导的形式。如用“新鲜”造句时,可设计如下造句题:
(1)妈妈今天买的 很新鲜。
(2)教师今天讲了一个非常新鲜的 。
(3)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在田野里呼吸着新鲜的 。
(4)到了 ,我们处处都感到新鲜。
这种填空造句的形式体现了训练的循序渐进,减少了造句的难度,具有想象的空间。所以,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造出的句子也丰富多彩。
2. 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造句质量
低年级学生造句最大的缺点是千人一面,缺乏生动形象。如学生刚开始用“劳动”造句时大都是这样的:“某某同学很爱劳动。”从语法角度讲句子没有问题,但从能力方面看就有缺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宽的视野来看劳动,并启发学生:“大家说,热爱劳动是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呀?”“我们为什么要劳动呢?”“平时,是谁常常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呢?”于是,学生就造出了“劳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劳动创造了财富”“教师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等优美的句子。同是用词造句,有的学生做得好,有的学生还有困难,这是由于学生的基础、智力、生活环境等因素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帮一把。如有个学生用“劳动”造句说:星期天我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夸我。显然他知道“劳动”的意思,但没用上,于是教师补充说:“妈妈夸你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就能使学生的造句质量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造句训练和其他语文基本功训练一样,需要长期坚持。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能满足于学生对词语简单的运用,要在整个过程中有的放矢,大胆改革,坚持不懈地稳步前进,这样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现状,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程莉.注重策略,让小学语文自学之花绽放[J].内蒙古教育,2016(02).
[3]颜廷安.走出小学语文预习的误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王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