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难逼朝鲜就范

2016-05-10 09:07高浩荣
军事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决议制裁朝鲜

高浩荣

2016年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朝制裁决议,显示了国际社会反对朝鲜“拥核”、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意志和决心,但是国际制裁能否阻止朝鲜拥核则是极大的问号。从当前形势看,国际制裁可能迟滞朝鲜发展核武器的进度,但不可能迫使朝鲜放弃核武器。国际制裁可能会给朝鲜制造一定的困难,但短期内不可能压垮朝鲜。长期制裁是否能压垮朝鲜,取决于多种因素。

制裁具有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2270号对朝决议,被很多外国媒体称为联合国历史上“最为严厉的”非军事制裁。这一制裁的特点是范围广、力度大,既有实际意义也有象征意义。制裁涉及经贸、金融、海运航空、武器交易、能源燃料、个人和机构等方方面面,“要求”国际社会履行这一决议,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建议”各国履行决议,从而使这个决议具有了必须履行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特别是决议把支撑朝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地下资源的出口纳入制裁范围内,对朝鲜是沉重打击。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中朝贸易在朝鲜整个对外贸易中占90%左右,其中矿产品的比重最大。2015年朝鲜对华出口额为24.84亿美元,矿产品占50%以上,为13.15亿美元。在矿产品出口中,煤炭占42.4%,为10.5亿美元。由此可见,一旦煤炭等矿产品出口受限,朝鲜将失去外汇的重要来源,不仅研发核导的资金将受到严重限制,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遭受重大影响。这是制裁决议的实际意义所在。

制裁的范围广、力度大,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和利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活动,一再挑战核不扩散国际秩序、蔑视联合国权威、扰乱地区和平稳定,为一己之私损害他国利益的行为,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同时,对朝鲜“拥核”的制裁实际也向其他试图发展核武器的国家发出了警告:勿学朝鲜。这是制裁决议的象征意义之所在。

制裁力度虽大但也有漏洞

安理会的决议看似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本身也存在可以灵活处置的余地。煤炭、铁矿虽然属于禁止出口范围,但涉及民生、与核导开发无关的仍然可以出口。这些出口所获资金是否用于核导开发则无从查证,完全依靠进出口双方自己裁定,可松可紧。这实际给朝鲜矿产品的出口开了一个口子。

朝鲜借海外劳务输出创汇财路遇阻

能源是朝鲜经济的命脉。朝鲜这些年经济发展迟缓,能源供应紧张是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朝鲜领导人在谈到经济问题时,总是把保障能源供应作为首要任务。在朝鲜2016年进行核试验和发射活动后,美韩首先提出的制裁措施就是要掐断朝鲜的能源供应,要求中国停止向朝鲜供应石油。但是这一直接涉及民生且对经济影响重大的方案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美韩不得不收回这个方案。这是漏洞之一。

劳务出口是朝鲜获取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韩国媒体报道,目前朝鲜外派的劳务人员有5万多名,每年赚取的外汇有2亿~3亿美元。这些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伐木、餐馆等行业,据称朝鲜在海外开设的餐馆有130多家。韩国起初也想把这一问题纳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中,但未获成功,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积极游说各国拒绝雇佣朝鲜劳务人员,并号召在海外的韩国人不要到当地朝鲜餐馆就餐。这是漏洞之二。

此外,包括边境贸易在内的正常贸易、旅游等也都不在制裁范围之内。虽然受到制裁后,朝鲜与外国的贸易、旅游都将受到影响,但仍可照常进行。这是漏洞之三。

制裁短期内压不垮朝鲜

朝鲜与世隔绝,视经济全球化为美帝掠夺世界各国资源、侵犯他国自立经济、谋求全球经济霸权的战略而持反对态度,把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上说,朝鲜经济是游离于世界之外、靠内部循环运作的经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其影响微乎其微,朝鲜既不愿,也难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因此,此次侧重于经贸制裁的安理会决议虽会给朝鲜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不致于使其全面崩溃。

朝鲜长期生活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之中,练就了超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据韩媒报道,2月20日,朝鲜统一战线部部长、前人民军总参谋部侦察总局局长金英哲在平壤会见和平汽车会社会长朴相权(美籍韩国人)时说,“对朝鲜的制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朝鲜一直在制裁中生活。(韩国)关闭开城工业园区,我们也不会死”。他说,“即使继续实行更多的制裁,我们也不会亡”。据韩国有关部门统计,自金正恩上台以来,朝鲜经济连年实现1%以上的正增长。这说明仅靠现有的国际制裁尚不足以压垮朝鲜。

朝鲜在进行核试验和发射活动前,对国际社会的反应和可能实行的制裁早就有所准备。金正恩执政后推行经济政策调整,在工厂企业和农村推行“责任制”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就包含着应对国际制裁的成分。近年来,金正恩一再强调反对“进口病”,要求民众多造国货、爱国货、用国货,并提出“自强力第一主义”,表示要建立“自强自立”的国家,更是为对付国际制裁。“活不好,死不了”已成为朝鲜在国际制裁下的写照,也是常态。

包括金日成、金正日和现在的金正恩在内,都常常引用一句俗语“天塌下来也有钻出去的窟窿”(类似中国的“天无绝人之路”)来显示不惧压力的决心和自有办法的能力。所谓“能力”就是采取一些不正规的措施,包括违法行为。这样的行为常见诸于韩国和西方媒体的报道中,虽有抹黑之嫌,但往往也确有其事。

如果制裁长期持续下去,朝鲜能否顶得住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政权是否稳定;二是是否会发生连年的重大自然灾害;三是在形势出现变化时各国的制裁是否持续保持高强度。至于制裁能否长期保持下去,则取决于各国的利害权衡。

制裁与对话相结合才能维持半岛稳定

对于涉朝国际制裁,美日韩意图各异。美国希望朝鲜对制裁的反弹越强烈越好,这样就更有借口在东北亚地区增强军事存在,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就更加理直气壮,建立旨在遏制中国的美韩日三角军事同盟就更顺理成章。日本则希望搭上制裁朝鲜的“便车”,推动修宪、解禁自卫队的集体自卫权、扩军备战,成为与中国较劲的“正常国家”。美日表面声称制裁是针对朝鲜,而实际则另有所图。从深层次来说,美日的制裁与其说是针对朝鲜,不如说是针对中国。

韩国当前表现出的对朝“制裁一边倒”立场,与其统一政策紧密相关。自2013年初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和处决张成泽后,韩国朴槿惠政府就认为朝鲜体制不稳,有机可乘。由此,实现统一成了韩国急切追求的目标。从朴槿惠2014年初提出“统一大发论”,到此后多次称“统一是实现半岛无核化的最根本、最快捷的途径”,都表现了韩国的“急统”意图。在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韩国竭力鼓动国际社会对朝实行“强有力的、有效的”制裁,要用“让(朝鲜)活不下去”的制裁迫使朝鲜“做出改变”。3月2日,韩国国会在朴槿惠的一再敦促下通过了搁置10年之久的《北韩人权法》。这是韩国国会通过的第一部直接干涉朝鲜内政的法律。3月3日,朴槿惠首次使用“暴政”一词指责金正恩政权“压制朝鲜民众的自由和人权”。韩国试图利用冠冕堂皇的国际制裁诱发朝鲜内乱,压垮朝鲜进而为统一创造条件的意图日益明显。

当前,制裁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对话、会谈之声则显得微弱无力。这是值得警惕的现象。特别是美韩日宣称中国是对朝制裁成效的“关键”,把中国推向了制裁的第一线。一旦朝鲜顶住压力而没有垮台,中国就成了“制裁不力的罪人”,用意十分歹毒。

对朝鲜为一己之私恣意妄为地进行核试验和发射活动,国际制裁理所应当。中国必须反复表明态度并切实履行制裁决议,要让朝鲜感到“痛”,但不能让其“活不下去”。在朝鲜快顶不住而可能发生内乱时,还需要帮它一把。制裁是为了阻止朝鲜的核导开发计划,而不是为了颠覆朝鲜政权,改变其体制从而引发内乱和地区局势动荡。半岛决不能因制裁朝鲜而改变现有格局,地区局势也决不能因制裁朝鲜而失衡。因此,制裁决议应该得到切实执行,而对话也必须同时推进。只有制裁和对话相结合,半岛局势才能维持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决议制裁朝鲜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