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萍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用教学观”,它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灵活高效的语用教学方法,扎实地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用教学 教学方法
纵观当前小学生的语用现状,情况不容乐观,表情达意语言枯燥,语病迭出,或者生搬硬套,结构单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在于一些语文教学尚停留在语法、语义的“教”上,而无法落实到“用”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自然无从提高,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色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突出“语用教学”,以“用”焕发课堂生命,让课堂散发灵性的光芒。
一、“读”,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可见,读不是单纯地认识文字,而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自古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吗,从中能看出“读”对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切不可疏漏“读”的环节,不可轻视“读”的作用,应当主动创设有效的语用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地读,酣畅淋漓地读,并能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深意,感知修辞的曼妙,体味文本的内涵,培养语感,借“读”提升“用”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教学,我在“读”上下足了功夫,首先读题,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以此让学生去思考。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要抱母亲?生:第一次抱母亲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样的训练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接着,我开始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在自主朗读中揣摩句子的停顿,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师:读书就像平时说话,自然一点才更真切,更真挚;最后,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从文中“我”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母亲的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自然而然地化“学”为“用”,变“读”为“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组织运用能力。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读”中进行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的乐趣,将语言感知和运用化作一种内在的需求,语文课堂也因此高潮迭起,欢快的笑声和琅琅书声交织成一首和谐之曲。
二、“辩”,在辨析中增加积累
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语用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慧眼识珠,逐步引领学生自主“触摸”语言,感知语言的“温度”,透过文字表面去探寻背后蕴藏的情感,深入辨析,增加积累,从而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例如: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的古诗教学中,作者在诗中虽只字未提“书”,但题目却为《观书有感》,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来感知古诗蕴含的哲理,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故意将《观书有感》读成《观塘有感》,老师话音刚落,台下质疑声四起,生:老师,不对,应该是《观书有感》。师:是吗?那你们能从诗中找到“书”字吗?生:不能。师:那我们换换又何妨呢?一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我觉得不行,诗人应该是坐在塘边读书,由方塘联想到读书,不单单是写方塘。生:我认为诗人以源头活水比喻不断学习,实际上写的是读书,所以必须是《观书有感》。生:一个人要像方塘一样,要想保持清澈,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最终揭示的道理在“书”,而不在“塘”……
看似寻常时,实则奇崛处。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找准训练点,让学生进行用词的比较,在词语的比较中锤炼语言,丰富积累,增强体验,使语文课堂中绽放出思维与智慧的火花。
三、“仿”,在仿创中提高能力
语文的真谛在于运用,语用的灵魂在于创新。如果一味的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于课本之中,无论怎样努力,最终培养的都是只会做题,会考试的机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毫无裨益。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创训练时,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课一得,扎实走好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我要求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师:初读文章,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的回答不拘一格,“自由快乐”“充满生机”“色彩缤纷”……师:为什么是这样的园子呢?学生开始在文中找答案,生:我在铲地这个情节中,体会到作者在园子中的自由和开心。师: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表达这份快乐呢?请以“( )愿意( )就( ),想( )就( )”为句式写话。面对这样的仿写,孩子们的兴致空前高涨,纷纷下起笔来。生:茄子愿意长多紫就长多紫,想多黑就多黑,变成一个黑脸包公都不怕。生:西红柿愿意长多红就长多红,想变成天边的晚霞就变成晚霞……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仿写,留下的不仅是语言的空白,还是写作手法的训练契机,从而内化了学生对文本写作特点的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语用水平的发展。
总之,文本只是教学的媒介,语言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鼓励他们敢说、敢想、敢写、敢练、创新思维,共同开辟一条通往语言世界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傅海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才智,2011(11)
【2】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0(03)
【3】魏星.从“积极语用”视角重建语文课堂【J】.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