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 张欢 彭柳林
从近期稻米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赴湖南省实地调研及对江西省调度的情况中发现:目前南方农户手中待售的晚籼稻余粮数量较往年偏高,其原因在于稻谷年度质量下降、价格下跌、农民惜售心理较强,建议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好“去库存”的时机和力度。
(一)稻谷年度质量下降、市场价格下跌以及农民惜售情绪是造成晚稻销售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2015年底,湖南省晚籼稻每百斤收购均价136.9元,同比下降1.9%,至2016年3月,价格在每百斤110元的价位运行,农民惜售心理严重,目前农户手中仍有30%的晚籼稻尚未销售,部分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手中甚至存有50%的晚籼稻尚未出售。如果价格还不能上升,受存储条件影响,农民只能选择在2016年 5、6月份低价抛售手中余粮,这个时间段又恰好是各地粮库轮库的时间段,加之“去库存”的压力,将会导致稻谷价格进一步下跌。
稻米全产业链团队对江西省泰和、鄱阳、万年、樟树等地进行了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看:大部分种粮大户仍有不同比例余粮库存家中,多数30%以下,少部分未售出晚稻达50%以上,更为严重的库存几十万斤。泰和县种粮大户郭龙华反映,目前还有近3万斤晚稻库存在家中,占2015年晚稻总收成的50%以上。鄱阳县种粮大户吴正卫反映,他周围有极个别种粮大户粮食压根没有卖多少。具体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天气原因,收割和品质受影响,粮库一方面因品质不达标拒收或部分地区出现后期仓满停收;二是年前私人收购商收购价格低,种粮大户观望惜售情绪严重,不料年后行情更差,稻米销售不佳,加工企业不收,私人收购企业也很少收购或以很低价收,致使种粮大户亏损严重而继续等待。甚至出现部分地区(如万年反馈)要找人求人收购稻谷。
建议:国有粮食部门要把握好稻谷“去库存”的时机和力度,尤其是防止在新季稻谷上市期间对粮食市场形成“砸盘”。对现有农户手中余粮,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及时关注市场价格,尽早以合理价格出售,另一方面,可以对稻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鼓励市场收购主体积极入市。长期看,应当培养农民市场意识,对其进行农业市场营销和经营决策指导。
(二)稻谷价格下跌导致农民种植意愿降低
3月,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湖南省沅江市、汉寿县等两个粮油主产县,并向全省发放问卷130多份。总体上,因市场看跌预期较为严重,小规模种粮农民仍然按照习惯种粮,但是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较为犹豫。根据问卷分析的结果,2016年早稻种植意向基本稳定,中晚稻种植意向偏弱。总体说,粮价下跌一定程度上打击了2016年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务农种粮积极性。
目前,农户对政策反应偏情绪化,也难以完全理性、客观地反映市场情况。此次早稻最低收购价下调,种粮大户解读为市场下行风向,心理上存在消极影响,市场信心有所减弱,这点对粮食产业长远发展不利。少数种粮大户已经有反映今年将缩减规模和将部分承包地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如蔬菜、瓜果等)。
建议:继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补贴向粮食主产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针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鼓励农业保险公司设计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试点天气指数保险和粮食目标价格保险,探索“保险+期货”融合型保险产品的适用性,供传统农户和新兴经营主体自主选择,国家加大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力度。
(三)当前的稻谷市场形势亟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在市场价格下行、普遍看跌预期浓重的氛围中,有一部分农户反映高质量的稻谷仍然是有销路的。万年县种粮大户黄秀峰2015年种植800亩,自己购置了烘干机,因与企业签订了订单,所以年前自家稻谷就全部卖出了。实际上,万年稻米有品牌、品质好,当地烘干、代储等社会化服务比较健全,稻谷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小,稻谷收购受到的影响也较小。目前,虽然有种粮大户手中仍有20%左右的晚稻余粮,但是万年县的种粮大户售粮进度快于其他地区。
建议:加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发展订单农业,鼓励优质优价,提高稻米产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支持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大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