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平
几天前去的两江新区民国街,可以说是穿越民国。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盏灯,昏暗的灯光,照亮着稳定的青瓦屋顶,意韵优雅的商铺,端庄和美丽的繁体字,多彩婉约的旗袍女孩。
战时陪都在慌乱中的繁荣,造就了数年后让人们缅怀中西合璧的建筑,人和风景。走在街上感受到的风貌,让人别有一番风味,难免一阵联想。
这样的民国, 有一些服装。一个学识的人,身着长礼服,白布鞋,挂一条围巾,像闻一多先生一般。礼服具有限制体力活动的好处,有利于动脑,优雅的精神风貌。进出大门、上下台阶,弯曲轻挽衫角的模子,几乎是戏剧的标准程序,非常优雅,是最使短衣一族羡慕的。中学生或大学生,男性单色领中山装,和英姿的活力。女裙袜,外套一边扣半袖短外套,突显了女人的高贵、端庄。西方人喜欢西装,领带皮鞋,在歌剧院咖啡餐厅进餐悄无声息。工作的人大多穿粗布短褂,实惠耐用,发达的肌肉扯出一道道硬朗依褶,而不丧失力量和健康的美。中华民国的服装代表,旗袍成为女性的青睐。那若隐若现的戏弄和袅娜的风景,是最婉约的东方女性的魅力。现在,华丽的旗袍幻影,仍受很多女士们的喜爱。
这样的民国,有一些汉字。几千年的传承,延续着华夏斯文种子的繁体字。在中国,民国时期依然容光焕发,端庄秀丽,站在中国的土地上。 作为表意文字,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之时,可谓是呕心沥血,象形文字,指事,会意,形声,许多发明和想象,所以每个字的形象是丰富的,从字形析,全都大有文章。例子不胜枚举,有兴趣的可以翻几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或当代的《汉语大字典》。对传统汉字的艺术之美,更是我华夏的唯一。王羲之写了十二个字的便签,“奉橘三百枚, 霜未降, 未可多得。”《奉橘帖》是价值连城的珍宝。而他的另一便条,《快雪时晴帖》虽然是临摹, 但是也是天下隆尊, 成为历代帝王将相收藏的稀世之宝。
这样的民国, 有一些商号。例:振大绸缎局。中华书局。局为会意字,从口从尺,尺的规则,口且容易出错,所以故缠尺相。本意是局促。做生意离不了口, 但规矩是离开不了货真价实的,童雯无欺。与此同时,局字,还显示掌柜的谦虚。所以,不要认为这个词是一个特殊的局,衙门。二是以升为号。恒义升。宏庆升。一整天,为了钱做生意,自然希望一天胜过一天。一个胜字, 寄寓深厚。还有行、馆、店、铺、厅、堂、楼、阁、庄、处、所、多以建筑形制名, 倒也是花样百出,至今仍在使用。
这样的民国, 有一些建筑。这些建筑的代表,对中国的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明显,西洋与古典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和西方结合的风格,中国歇山式屋顶是非常明显的,铺砖或瓷砖。墙上是西式,岩石底部,青砖墙,稳定性强,优雅的风格。建筑楼层不多, 两三层而已,但内部空间高, 面积阔, 走廊并行三四人绰绰有余。建筑物之间,讲究对称的美,并留下了一个大的开放空间,种花,养鱼。在中国,民国时期的建筑师,学识根基深厚,但也借鉴西方建筑之精髓,所以创造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民国风,在中国几千年的建筑长廊,得到发展。从民国街可以看出重庆作为民国陪都时期的样貌。不仅汇集了民国政界、军界、商界的重要人物还聚集了当时各国驻华大使。这段时间重庆建筑活动不管规模或数量是前所未有的,大量的修建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结构。而这座城市中的各色建筑,更是在与城同舟的风雨中被打下了时代深深的烙印。
在中华民国推翻帝制和共和国成立,为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不放弃中国传统,并吸收西方文化,因此文化的繁荣昌盛。
青年文学家2015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