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组诗中的创伤与复原

2016-05-09 14:59左佳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创伤复原

左佳

摘 要:基于创伤理论,华兹华斯露西组诗讲述说话者失去露西的创伤性经历的同时,也记录了他之后的反思。通过接受露西逝去的事实和将其升华成自然的一部分,说话者逐渐从创伤中恢复。

关键词:露西组诗;创伤;复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1

露西组诗由《我有过奇异的心血来潮》《她住在达夫河源头近旁》《我曾在陌生人中间作客》《三年里晴晴雨雨,她长大》和《昔日,我没有人间的忧惧》组成。本论文欲从创伤理论的角度分析露西之死如何贯穿组诗,说话者接受其死亡的事实和说话者如何从创伤中复原。

1、创伤经历

露西之死对组诗中的说话者造成了严重创伤。在《我有过奇异的心血来潮》中,说话者预见了露西的死亡。说话者通过幻想预见了露西死去的场景。尽管“我情人容光焕发”,“像六月玫瑰的颜色”,“我”梦见她离我而去。此时的月亮,露西的象征,也随着诗行“徐徐坠落”直至“临近露西的屋顶”。这一幻觉反映了说话者对失去露西的恐惧。

弗洛伊德认为,在Eros(性爱)和死亡冲动的促使下,人类“总是处于自我快感满足和群体对性爱抑制的冲突中”。(Raspa 598)浪漫爱情“坚持宣泄个人欲望和意志,主张保护个体利益”,而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形成了威胁。因此,“此类爱情必将被反对势力所消灭,情侣被拆散或驯服成家庭生活成员。”(Raspa 600) 再者,若两种情形都未发生,无法使爱情神圣化,那就只有死亡能使普通爱情升华。故久浴爱河的情侣常幻想对方之死,就像说话者在《我有过奇异的心血来潮》中下意识的话语一样:“万一露西会死掉!”之所以说话者的“奇异的心血来潮”“只能让情人听到”,是因为只有情人才能感同身受,理解他的忧虑。

不幸的是,说话者的担心最终成为了现实:露西死去了。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说话者心痛无比。创伤研究者发现创伤经历会对受害者造成持久的心理创伤。(Herman 52)因此,精神崩溃的说话者在《她住在达夫河源头近旁》和《我曾在陌生人中间作客》中一直悼念露西。创伤理论家卡西·卡鲁思研究发现,创伤性事件发生之后,回忆创伤事件的激发点可能增多。(Caruth 4)无论创伤个体逃向何处,如何试图回到创伤前的自我,他都不可能成功,因为创伤性事件摧毁了正常防御系统,而这种系统的作用在于给予个人掌控感,与他人建立联系和理解事物的意义。一旦被毁,个人无法恢复到创伤性事件之前的自我。

创伤性事件嵌入受害者的记忆之后便频繁浮现于他的脑海里。说话者会回想露西,但每一个与露西相关的图像都可能会让他重新经历创伤性事件,同时迫使他承认露西已死的事实。在说话者眼中,露西是自然之女,她是一个生长在“晴晴雨雨”“人烟稀少”“达夫河源头近旁”的淑女;她是“长满青苔的岩石边上”隐约半现的紫罗兰;她也是夜间“在天上荧荧闪闪”“独一无二的星光”。当露西与“我”同住于“这快乐的山谷”,她充满“青春的活力”和“愉悦的柔情”。自然甚至赞美她为“世上从来没见过”“比她更美的娇花”,并收为女伴。“她死了,给我留下来/这一片荒原,这一片沉寂”,她的逝去一直萦绕说话者心头,“对往日欢情的这一片回忆——/那欢情永远不再。”

2、复原过程

不同于正常记忆,创伤记忆很少精确再现过去事件,而是对过去的重新建构和改造。在每次主动回想过程中,创伤个体会修改创伤记忆的细节,重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例如在“遥远的海外”“在陌生人中间作客”时,说话者虽仍紧抓有关露西的回忆不放,他却把他的情感转移到“露西游憩的林园”和露西“最后一眼望见的”“青碧的草原”,“英格兰!那时,我才懂得/我对你多么热爱。”这也表明说话者成功将其悲痛化成更为积极的爱国感。

再者,贯穿露西组诗始末,说话者频繁把露西与自然联系,这不仅暗示他已勉强接受露西之死的事实,同时也开始从悲伤中恢复过来。换句话说,说话者承认露西已死,他的复原便开始。自然在他的复原过程也起了关键作用。华兹华斯认为,自然对于人类心灵有治愈功能,可以治疗心理创伤。从《她住在达夫河源头近旁》到《昔日,我没有人间的忧惧》,说话者的心境完成了从痛苦到平和的转变,他最后“没有人间的忧惧”是因为他深信露西已融入自然,露西“如灵物,漠然无感于/尘世岁月的侵寻,” “天天和岩石、树木一起, 随地球旋转运行。”如今在他眼中,露西之死代表露西回归自然,而说话者在《昔日,我没有人间的忧惧》中口吻和心境的转变也表明其创伤的治愈。尽管失落感不能完全从受害者身上抹去,创伤个体通过承认和移情等方式仍可以健康地生活下去。

3、结语

露西组诗全景般展现了创伤个体如何从代表美好与理想的爱人的死去中复原过程。虽然创伤记忆不能消除,会继续笼罩创伤个体,但创伤个体主观意志可以治愈自己。说话者转换心态,欣然接受露西之死,将其与自然融为一体,借助自然之力最终重建自己。

参考文献:

[1]Caruth, Cathy. 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5.

[2]Herman, Judith. Trauma and Recover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7.

[3]Raspa, Richard.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Freud, Shakespeare, and Romantic Love.” Psychoanalytic Inquiry 32.6 (2012): 596-606.

[4]威廉·华兹华斯著,杨德豫译.《华兹华斯诗歌精选》[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创伤复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改进
唐宋前后几种革带的形制复原及称谓研究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低位窦道伤口2例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浅析《仪式》中塔尤创伤的根源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