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比文君夜奔与红拂夜奔两则故事,可以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当然,其中也有不同之处。本文试从爱情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文君;司马相如;红拂;李靖;夜奔
作者简介:徐光明,山东巨野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3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主要集中在“文君夜奔”一段,唐末五代杜光庭的《虬髯客传》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即红拂女夜奔李靖。目前学界单独讨论“文君夜奔”或“红拂夜奔”的论文较多,但将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的尚在少数。徐丽霞的《闲话私奔》对两个故事作了比较(发表于《文史月刊》2013年第8期),因为篇幅过短(不足700字),有的问题尚未涉及。笔者对比两则故事,试着对它们的异同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爱情主题比较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李靖与红拂女是英雄美人的故事,此为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则是表达对爱情这一人类社会永恒主题的歌颂。古代不乏类似的戏曲和小说故事,如《西厢记》、《牡丹亭》等,由此可见古人对才子佳人、英雄美人这一传统模式的热衷。
文君和红拂都是为爱夜奔,她们大胆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赢得了后世的肯定和称赞。卓文君年轻漂亮,丧夫归家,司马相如尚未婚娶,名声在外,正是郎才女貌,极为般配的一对。红拂也是一个年轻的生命,见到气度不凡的李靖,心生爱慕也在情理之中,为未来着想,果断夜奔李靖。文君夜奔相如,其中相如固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琴挑文君、重赐侍者,但是夜奔与否的决定权掌握在文君手中。同样,红拂的个人意愿也决定她是否愿意去夜奔李靖。作为富豪之女的卓文君之所以看上司马相如而心甘情愿追随他,其原因无外乎对相如的倾心爱慕,正是基于这一点,文君才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不惜与父亲反目,与家庭决裂。红拂倾心李靖,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英雄惜英雄,“非一妹(红拂)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1]158她不会陪着行将就木的杨素而埋没自己的才华,明珠暗投,而是等待合适的人出现,离开杨府。李靖的出现给了她机会,所以红拂以夜奔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爱行动,与文君如出一辙。
爱情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一段激情过后,总是要面对现实问题。文君和相如回到成都后,“家居徒四壁立”,“文君久之不乐”[2]3000,只得向自己的父亲求助,依仗卓家的帮助摆脱生活的困境。红拂和李靖则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结识虬髯客,虬髯客以自己的万贯家资拱手相赠,李靖夫妇自然衣食无虞。
这两段成功的夜奔成就了两段美好的姻缘,司马相如后来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风光无限,青史留名;李靖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位至国公。功名与婚姻得以完美结合,鱼与熊掌得兼,这正是封建文人的最高追求,反映出他们的典型心态。功名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标准,婚姻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尺,功名与婚姻相辅相成,唯有如此,才算得上完美人生。
二、故事情节比较
(一)初识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写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和临邛令王吉有意安排好了这一切。司马相如与王吉相善,归乡后客居临邛,“临邛令繆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招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一鼓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与令相重,而以琴心调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2]3000《汉书·司马相如传》师古曰:“繆,诈也。”[3]2530临邛令假意恭敬有加;相如伪饰,以高风亮节示人,都会在临邛的上层人士中传播开来,让司马相如的名声迅速流传,文君也应有所耳闻,况且文君也喜好音乐,所以才会在相如弄琴时暗中观察,而对他一见倾心。据司马贞《史记索隐》可知,所弹琴曲即《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皇栖,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2]3001这显然对卓文君传达一种隐约又热烈的信息。相如再打通关节,厚赐侍者接近文君,最终使文君主动与自己私奔。
《虬髯客传》写红拂夜奔,红拂此前在杨府见过李靖,对他有一定的认识。李靖拜见杨素:“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献奇策,素亦踞见。公(李靖)前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杨素)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素敛容而起,谢公,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1]154类似于郦食其拜见沛公:“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2]2692李靖的做法和言辞与郦食其如出一辙。李靖以当世豪杰自许,非凡夫俗子可比,面对权势熏天的司空大人不卑不亢,言谈自如,令人刮目相看。“当公(李靖)之骋辩也,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公。”[1]154红拂开始对李靖青眼有加。李靖离开后,红拂派小吏去询问他的姓名、住处,当晚就去了李靖的住处,表达自己愿意托身于他的意愿,可见红拂的大胆与勇敢。
文君和红拂都事先见过她们各自的意中人,而司马相如和李靖都是人中豪杰,这才足以打动她们。文君在自家暗中窥探司马相如,红拂在杨府也注意到了李靖,二人的言谈举止给她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令她们倾心。不同的是,司马相如费尽心机才得以接近文君,男方主动;红拂主动找到李靖,表示愿意委身于他,女方主动。
(二)夜奔
为何文君与红拂选择夜奔(按:本文的夜奔即指私奔),也有相似的原因。文君事先没有征得父亲同意,司马相如以财物买通侍者得以接近文君,名不正言不顺,只得夜间私会,“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2]3000只一“驰”字,用得传神。联想鸿门宴中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2]314匆匆逃回汉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红拂选择夜奔是出于一种谨慎的考虑,只有在夜里才有机会逃离杨府,选择的时间和出门的方式都把握的极有分寸,“公(李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公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扙揭一囊。公问谁。曰:‘妾,杨家之红拂妓也。公遽延入。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1]154如果被发现,不仅红拂自己受责罚,也会连累李靖。二位女主人公选择夜间出奔,都成功地避开了别人的注意,得偿所愿。不同的是,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事情的主导者,他精心策划,打通各个环节,万事俱备,只欠文君的投怀送抱,而如其所愿,相如的举动得到了文君的回应。红拂夜奔李靖,凭一己之力出逃,也需要李靖的回应接纳,才能算是夜奔成功。可见这两次夜奔都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一方发出了声音,另一方要迅速做出反应,同声相应,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三)结局
故事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回到成都之后,卓王孙恨女不才,不分一钱。面对困窘的生活,司马相如夫妇无人可求,只得回到临邛,向卓王孙求助。“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鑪。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2]3000—3001红拂冒险夜投李靖,李靖接纳她,二人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红拂逃离杨府,万一被发现,她和李靖恐怕会遭遇灭顶之灾。即使红拂向李靖表示自己计划很周密,不用担心,她说:“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杨素)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1]155但李靖还是比较担心,为此忐忑不安,“公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屨。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闥而去,将归太原。”[1]155
故事的结局则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模式。司马相如夫妇得到卓王孙的资助,过上了富人的生活,后来司马相如官拜中郎将,奉命出使蜀地,荣光无限,以至“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2]3047李靖夫妻结识虬髯客后,得到虬髯客的举家相赠,“公(李靖)据其(虬髯客)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1]158李靖建功立业,红拂女夫贵妻荣,传为一段佳话。
三、人物形象比较
(一)文君与红拂
文君敢于夜奔证明了她的大胆、勇敢。司马相如弄琴时,她暗中观察,可见心细、谨慎,一句“恐不得当也”说明了文君内心的顾虑、迟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关于文君夜奔这一段共498字,从司马相如的琴曲传情到两人驰归成都共96字,约占五分之一,而后续故事则用了207字(从“卓王孙大怒”至“为富人”),约占五分之二,恰在此处可见卓文君的另外性格特点。与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家徒四壁,困窘如此,文君不离不弃。她明白自己的夫君不治产业,除了善做文章之外没有谋生能力,自己则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希望父亲顾念父女情谊,接济他们,但父亲不分一钱,可见她的天真。当希望破灭之后,她说:“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2]3000有自己的主见,果断回到临邛,当垆卖酒。这让卓王孙颜面无存,不得已向文君妥协。细想一下,当时二人除了依仗卓氏的资财生活外,凭一酒舍又怎能生活得很如意?这也演化为诗歌中的常用事典,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4]361陆游《寺楼月夜醉中戏作》之二:“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是文君垆。”[5]580
红拂是一个慧眼识珠、胆大心细的女性。她在司空府侍候杨素,平日所见的拜谒之人不在少数,她为何偏偏选中了李靖?原因固然如她所言:“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尔。”[1]155李靖是人中豪杰,杨素见了李靖之后,仅仅是相谈甚欢,收策而退,却没了下文,如果真的爱惜人才,何至让李靖另奔太原?红拂则冒着很大的危险,果断投奔李靖,可见她的过人之处。在红拂与李靖的对话中可见红拂不是目光短浅之人,:“公(李靖)曰:‘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红拂)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1]155她深谋远虑,为自己的以后着想。此前杨府也有悄悄逃跑的人,杨素也不深究,更让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时机一到,果断夜奔,计划周密,行动小心,可见胆大心细。反观李靖,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在路途中偶遇虬髯客,红拂再一次发挥了慧眼识人的才能,虬髯客无礼,但红拂三言两语便与他攀上了关系,定为兄妹之交,此后交往中,虬髯客确信李靖夫妇不是等闲之辈,故而倾心相待,远渡海外之前以家产相赠。
文君与红拂都是爱情的勇敢追求者,她们大胆热情,为了爱情可以义无反顾地与以前的生活决裂,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二人也有不同之处,文君是富家小姐,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时的困顿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最后依然生活富足丰裕。红拂的身世不清楚,作为司空府的一个侍女,她的地位自然难以和文君相较,富贵或贫苦的生活,她都可以适应。她应该想到,追随李靖的生活一开始不一定很如意,即便如此,红拂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李靖,其果敢更胜文君。
(二)司马相如与李靖
作为男主人公,司马相如与李靖自然也存在可比性。同样是青年才俊,司马相如文章冠天下,此后再度入仕,乘赤车驷马,衣锦还乡。至于李靖,“李郎仪形器宇,真丈夫也。”[1]156“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1]158诚如虬髯客所言,李靖后来位极人臣。但在故事中,二人表现各不相同。
相如对文君是主动追求,用尽各种办法,如在临邛赴宴前的虚张声势,宴会中的琴曲挑逗,贿赂侍者。为何相如费尽心机接近文君,应有以下原因:“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2]3000,卓家财力雄厚,相如家贫无依,欲以此为资助,此其一;相如“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2]3000在临邛有可以依靠的帮手,帮助自己接近豪门富族,此其二;文君新寡好音,相如未婚好琴,男女各自未有家室,且有相同的喜好,此其三;《西京杂记》卷二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6]11此书虽争议颇多,但所记之事不无可取之处,以司马相如在外宦游多年的阅历,求偶自然也重视女方的姿色,此其四。私奔后,卓王孙不分一钱,任司马相如夫妇自谋生计,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李靖则是被动接受了红拂的投奔,然后主动收留红拂。试论原因如下:李靖胆大冒险,与虬髯客共食人心肝而不惧,爱情到来,从容面对,坦然接受,甘愿为爱情承担风险,此其一;红拂认定李靖盖世无双,李靖自诩为当世英豪,惺惺相惜,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其二;红拂主动相投,以实际行动和诚意打动了李靖,此其三;红拂的魅力让他无法拒绝,“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质,真天人也。”[1]155此其四。李靖本身胆识过人,面对这天赐良缘,有何理由拒绝?但当时杨素位高权重,得罪了他无疑会断送自己的前程,这也就不难理解李靖起初的惶恐不安了。
二人表现不同,各有原因,司马相如“以貲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2]2999,后来客游梁国,与邹阳、枚乘、庄忌等交好,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回到家乡后,与地方长官私交甚笃,生活固然贫困,也差强人意。即使打动不了文君或者夜奔未遂,于人于己都没有太大的影响,相如以后依然可以安稳地生活。李靖不同,没有任何资本和人脉,不得施展抱负,在得遇明主之前容不得任何闪失,红拂夜奔后两人一旦被发现,等待他们的恐怕会是万劫不复的结果。对比男主人公二人,司马相如是主动者,李靖是被动者兼有主动者身份。对比女主人二人,文君是被动者兼有主动者的身份,红拂则是主动者。
综上所述,文君夜奔和红拂夜奔是在相同的爱情主题下发生在不同时期的故事,两对男女主人公以夜奔这种特殊的方式得以结合,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考验,迎来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结局。
参考文献:
[1]鲁迅校録. 唐宋传奇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2]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3]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4]李商隐著,冯浩笺注. 玉谿生诗集笺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5]陆游著,钱仲联校注. 剑南诗稿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6]葛洪. 西京杂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7]徐丽霞. 闲话私奔[J]. 文史月刊,201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