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纵观成峰

2016-05-09 19:14李仰臣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范儿论点中心

李仰臣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连绵的山岭横亘千里,气势磅礴,很美!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更美!无论是横看成岭,还是纵观成峰,总归都是美,同样,议论文展开议论时也有纵横之美。

一、横向展开,清晰全面

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体现出一种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即并列地组织若干分论点或论据。这种议论方式往往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给人一种匀称的结构美感,还能使议论气韵酣畅,如重浪排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文章说服力,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一)并列论点的提炼

论证过程中,从中心论点解析出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加以阐述,共同论证中心论点。

1.阐述概念法。

这里的“概念”,是指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此法是从“是什么”的角度分析这些关键词,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提炼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并加以论证,再对各个分论点分别加以阐释和论证,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例如2015年天津卷高考满分作文《我所理解的“民国范儿”》:

“民国”应该指上个世纪中华民国成立后的那二三十年,“范儿”应该是当年的那些文人、学者的气质、个性、风度。说白了,“民国范儿”其实就是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个性、气质、风度、风范。

首先是包容与尊重。……

其次是认真与执着。……

第三是勇于担当。……

“民国范儿”在今天屡被提起,反复咀嚼,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国范儿”渐渐地被时间的河水稀释到寡淡的地步。今天的人们亟须痛饮历史的陈酿,长久回味,以为自己的行走注入不竭的能源与动力。

文章紧扣关键词“民国范儿”,从“包容与尊重”“认真与执着”“勇于担当”这三个角度展开并列式的阐述,论证分论点的合理性,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内容充实,层次清晰。

2.因果探究法。

写作时先确立中心论点,并将其作为“果”,展开发散思维,从“为什么”的角度,分解出能产生这一“果”的几个“因”(分论点)。只要论证这几个“因”能够成立,就能论证这里的“果”也是成立的。例如李俊同学的佳作《不做“低头族”》:

如果放眼当下,就会发现手机已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随处可见戴着耳麦、拿着手机的低头族。他们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被不断地侵蚀、改变。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自身的一些功能逐渐被异化。所以,请不要再做“低头族”。

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

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

朋友们,请丢开手中的手机,不再做低头族,而要做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充实、富有品味的现代人吧!

本文说理非常成功,主体部分采用“因果分析法”安排论证思路,作者设置了“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三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健康、交际、思考等方面,深入地剖析了手机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危害,不同侧面地阐明了“不做‘低头族”的原因,告诉人们要正确运用手机,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能让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论证了中心论点,令人信服。

3.条件分析法。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分论点是指促使结果达成的“条件”,即以中心论点为结果,找到几个并列的能达成这一结果的条件,以这些“条件”为分论点。主要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设立分论点,通过分论点分别加以论证。例如2015年安徽卷高考满分作文《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蝴蝶翅膀看起来色彩斑斓,实际上却根本没有颜色。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掘。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因此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事物的奥妙,揭示事物表象掩盖之下的本质,就应勇于实践,正如陆游所言,绝知此事要躬行!

绝知此事要躬行,需要超人的智慧和斗志。……

绝知此事要躬行,需要十足的兴趣与追求。……

绝知此事要躬行,需要对人民充满大爱。……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对科学奥秘的深入探索,是对自身兴趣爱好的不懈追求,是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作为90后,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更应当拥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品质,哪怕前方充满艰难险阻,抑或已经路遥马亡。

让我们开启一段累足成步、磨杵成针的躬行之路!

文章开篇评述作文题材料,提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中心论点,并将其作为“结果”,然后提出三个“条件”,即三个分论点:“绝知此事要躬行,需要超人的智慧和斗志”“绝知此事要躬行,需要十足的兴趣与追求”“绝知此事要躬行,需要对人民充满大爱”,分别进行摆事实、讲道理,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有义理深透之效。

(二)并列论据的展开

1.横向并列展开。

文章主体部分横向展开多个论据,共同论证一个观点。多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互不交叉,共同为论证观点服务。例如2015年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未来路上靠自己》:

幸福的未来之路上,必然浸透着个人奋斗的汗水。

奋斗是获取成功,实现梦想的必要途径。没有人能轻易成功,唯有用自己的汗水,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未来的人生熠熠生辉。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意味着一个人要想走得远,走得好,就需得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唯有如此,才能身行千里大有作为。君不见,书家圣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游若蛟龙,翩若惊鸿,是因为他临池学书,废寝忘食,常年洗笔将一池清泉染成浓墨;乒乓皇后邓亚萍的球技之所以炉火纯青,所向披靡,因为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多块球板被握出沟槽而浑然不觉;无臂琴师刘伟的脚下功夫神奇,风景无限,是因为他夜以继日练琴不止,脚趾被磨出鲜红的血泡也从未想过放弃……他们为着未来而不懈奋斗,才有今日被鲜花和掌声包围之景。晶莹的汗水折射出他们勇于追梦的心,他们值得拥有这一切。

文章紧扣分论点“幸福的未来之路上,必然浸透着个人奋斗的汗水”,选取了王羲之、邓亚萍、刘伟等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杰出人物及其事例,阐释他们成功背后的努力和汗水,有力地论证了以上观点。使得道理阐述鲜明具体,真实可信。

2.横向正反展开。

为了论证某一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据,通过对比论证,得出自己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这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也是并列平行的关系,互不冲突,共同为论证论点服务。例如2015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事非本愿莫纠缠》为了论证观点“凡事都是如此,要抓住最主要的、本质的去做,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列举了如下事例: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入经济建设,然而人们仍纠结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的施行阻力重重。邓小平指出,生产关系要以能够尽快发展生产、造福人民为标准,不管哪种方式,都可以试一试。正是抓住了发展经济的根本,抛开细枝末节,才有了中国的腾飞与巨变。

相反,纠缠于细枝末节,往往会导致失败。春秋时期的宋襄公,被后人讽为“愚不可及”。当年宋军在泓水迎战楚军,宋襄公特制“仁义”大旗,以为靠仁义就能取胜。楚军忙着渡河时,宋襄公没有出兵,他认为那是不仁义的。楚军渡过河了,乱哄哄地排队时,他还是不出兵。等楚军排好了队伍,一声鼓响,兵马如潮涌来。宋军顿时溃退,最终一败涂地。战场之上,要用一切办法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这时若再纠缠于仁义不仁义,就只有送命的份儿了。

文章列举了邓小平和宋襄公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要抓住最主要的、本质的去做,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观点,对比鲜明,说理充分。

二、纵向议论,逐层深入

劈柴时只要看准纹路,便能斧到柴裂,轻松不累;剥笋时只要竖着划刀,便能剥得快捷,直至笋心。同样的道理,写议论文时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果析因,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接近事理本质,纵向展开议论。这种论证思路,不但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容易快速形成清晰的思路,还能充分地调动作者缜密的思维,体现论证的深度与广度,使文章摇曳多姿。

如何纵向展开议论?我觉得有三种方式较为有效。

(一)巧妙设问导思,逐层深入

围绕中心论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可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为展开论证分析说理打好基础。“为什么”就是分析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怎么办”就是解决问题,即指出解决的办法,该如何去做。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但是在分析说理时,“为什么”与“怎么办”这两部分,应根据不同的论述中心,在说理上要有所侧重。

例如2015年广东卷高考满分作文《张开双臂,拥抱自然》,文章开篇提出问题,运用选择问句入题,也暗提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张开双臂,拥抱自然”(是什么),鲜明而不落俗套。第2至5段是分析问题部分,论证“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为什么)。最后两段是解决问题,先指出办法——“要珍惜爱护自然之美”(怎么办),再收束全文,照应标题和开头,发出号召,重申中心论点。全文思路十分清晰,逐层深入地论证,较为严谨。请欣赏——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这些,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

……

古人很早就开始拥抱自然,为现代人做出表率。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令人赞叹,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令人欣赏。即使是在现代,也有千万“驴友”身体力行,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树通过日复一日的长跑从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的灵感。穿上跑鞋,放下忧虑,尽情跑去拥抱自然;戴上耳机,不必在意世俗纷争,自己便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只要我们有亲近自然的心,那么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对于我们而言,就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暂时远离鼠标,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

(二)分解中心论点,递进论述

这是最能体现文章立意、构思深度的一种结构方式。具体运用时,先要确定好一个中心论点,然后将其分成三四个分论点,按照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或者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进行分述评析,逐层深入,探寻本质,使说理更透彻。例如2015年吉林卷高考满分作文《创新铸就辉煌》片段:

我国杰出的画家李可染曾说: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德国著名作家歌德也说过:要成长,必须要独创才行。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日新月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创新缔造文明,创新铸就辉煌,创新最具风采。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

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创新。……

不管是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是国家的繁荣,都离不开创新。让我们用知识去充实自己,用创新去武装自己,从点滴做起,开拓异彩的人生吧!因为创新是清晨的旭日,让照耀之处灿烂辉煌;创新是和煦的春风,让吹拂之处绚丽多姿;创新是源头活水,让流淌之处生机勃勃。

本文开篇引用中外名人警句,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由小及大,由点到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即“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创新”,从个人到国家,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对中心论点加以有力的支撑。最后归结全文,呼应开头,论证严谨,使人信服。

(三)正反对比鲜明,泾渭分明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加以对照比较,在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对立之后,作者的观点就会赫然呈现,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对比的内容,可以是事实的对比、形象的对比,还可以是分析的对比、感情的对比等。在运用对比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对比要一致,对比点要对应;二是对比具体,内容不能笼统;三是对比要深入,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例如2015年安徽卷高考满分作文《善假物者易成功》片段: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善假物者易成功。

……

个人的发展需要借鉴外力,国家的发展也一样。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地区还非常贫困,即便是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城市,也多是破败的建筑,许多家庭都是几代人挤在一个屋子里。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几乎家家都住上了新房,好多人再也不为温饱而发愁,过去人们眼中的“奢侈品”——小汽车,现在已成了普通商品,走进了千家万户。究其原因,乃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吸引了无数的外企来华投资,而且很多本土企业也走出国门,并在国外逐步发展壮大。可见,善于吸收并借用外力,就会少走弯路,容易取得成功。

文段开头引用荀子名言引出中心论点。然后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行纵向对比论证,阐释“善假物者易成功”的中心论点。这种逐层推进、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使文章的观点更突出,论证更有力,也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佳作示例】

“民族范儿”释义

2015年天津考生

什么是“民族范儿”?就是一个民族历经千年,在文明的积淀和生活的碎片中,凝聚成意蕴丰富的精神世界,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方可称其为“民族范儿”。

从古至今,在浩如烟海的史册卷帙中,从来都不缺乏“民族范儿”,它可以存在于巾帼雄姿定边疆的辽景宗皇后萧绰身上,也可以存在于不屈不挠的“板凳妈妈”许月华身上。虽然时光流转,时代变迁,但“民族范儿”却永远地留存了下来。

“民族范儿”是傲雪寒梅般奇伟女子的舍生取义。

时间的风沙无情地侵蚀着历史的天空,曾经的是非成败、盛衰荣辱都如飞鸟凌空了然无痕,但在北国重镇的城南近郊,却有一座黛青色的坟墓兀然而起,人称青冢。在此安眠的便是远嫁塞外的王昭君,她为了汉朝的百姓,为了两国修好的太平盛世,用一个华丽而决绝的转身,一肩担起了无数须眉所执掌的两个政权的桥梁。她是铁骨铮铮、高洁不染的傲雪寒梅,是请缨离乡、放歌大漠的翩跹游鸿。斗转星移,岁月流转,昭君已然不在,但那份舍生取义的气魄,那份令人敬佩的“民族范儿”,却流传至今。

“民族范儿”是用心灵摆渡他人的灵魂工程师的坚守和奉献。

“爱”“责任”“坚守”,这几个美好的词频频被用在乡村教师石松兰身上,从1985年开始支教的那天起,她就一肩挑起了老师和摆渡人的重担。从那以后,每天清晨,她都准时赶到湖边接孩子们上课。近30年来,她在水面上往返数万次,先后划破9条木船,接送过一千多名学生。她用心灵摆渡他人,用生命承载希望,她做的事或许很平凡,可若没有把爱当作信仰,她不可能坚持下来。这份坚持不懈的崇高信念,这份震撼着整个民族的奉献精神,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为他的“民族范儿”而感到自豪的人心中。

弹指一挥间,究竟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时光转瞬即逝,又有什么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社会上,“时尚范儿”“复古范儿”“潮范儿”等层次不穷,但每种“范儿”能存世多久?只有“民族范儿”,其中所含的爱国、无私、勤劳等美好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存在,是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被遗忘的珍品。

请牢记,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活出自己最真实的“民族范儿”。

[点 评]文章开篇解题,三言两语就把“民族范儿”理解为“舍生取义”“坚守、奉献”。接着作者提出形成这个结果的两个“条件”,即分论点一(“民族范儿”是傲雪寒梅般奇伟女子的舍生取义)、分论点二(“民族范儿”是用心灵摆渡他人的灵魂工程师的坚守和奉献),运用王昭君的史实和石兰松接送学生等古今事例,展开具体感人的论述,显得逻辑严密,义理深透,能深深打动读者。

心近,自然来

2015年广东考生

你是否沉浸于在电视电脑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卷云舒的淡然乐趣?

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万千生物的进化历程、纲目属种中,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

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吸、共起舞?

我们的心啊,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当自然仅仅化成屏幕上的数字、影像时,它便远离了我们的心,留下的是枯燥、机械、缺少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的生命。若想真正徜徉于自然之中,唯有将一颗心放逐自然,让它流转于乡野田园、茂密森林、高山溪涧、遥远天际。只有心贴接近了自然,自然才会款款而来。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可谓精妙。人本是集山川日月之精华而成的万物灵长,有什么理由脱离自然这生命之泉的源头呢?于是,屠格涅夫潜入深邃的广阔森林,让心与林中生灵的脉搏一起跳动,他所感知到的,不仅有生机勃发的四时美景,更有天人合一的舒畅,这才是真正的感知自然。其著作《猎人笔记》,不知要比当下数字化了的“自然美景”鲜活几百倍,纵使所见所感难逾目力之所及,又有何妨?所谓心近,自然的真谛便会随风而来,滋养你心,而自然无穷无尽的魅力,正在于此。

心之近,亦需身之到也。我们运用现代科技观天象、识地理、探究万物奥秘无可非议,然而这些科技越是融入生活,我们真正回归自然的时间与精力越少,也越难深入体会、感知自然的全貌。当今时代,提倡与自然之间相贴近,更是倡导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台湾学者的《田园之秋》就妙在此。远离了自然的人、疏远了自然的人、逃离自然的人,终有一天会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被自然的愤怒吞噬。

心近,自然来。有美景须自己亲自去看,勿将科技当成你唯一的眼睛。心贴近了自然,自然方会张开双臂拥抱你,迎接你,让你受到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救赎。唯有这样,方可让目之所及变成心之所及,自然之美化成人心之美。

[点 评]这篇议论文前三段,运用三个问句构成排比句,然后第4段从命题材料切入,引出中心论点:“只有心贴接近了自然,自然才会款款而来”。第5段阐述为什么要心贴近自然。第6段阐述怎么样让心贴近自然——心近还需配合身到。末段收束全文,照应标题和开头,强化中心论点,指出心贴近自然的意义和作用。全文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的,非常清晰。在句式的运用上,长句和短句交替,整句和散句结合,问句和陈述句兼有,句式灵活多变,语言非常生动,富有文采。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范儿论点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2018年,如何穿出范儿?
抓准风格 古着穿出范儿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黄皮肤也能穿出范儿
Intertextile的五种范儿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