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域旅游的概念近来在社会上逐渐引起注意,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此表示很高的积极性,并就此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2015年末,全国首批共计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正式发布,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域旅游将成为各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本文将从全域旅游的概念入手,结合发展全域旅游的意义和指导思想,浅谈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给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今天,旅游业发展逆势而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际游客达5.38亿人次,同比增长4%,全年增幅为3%-4%,继续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各国纷纷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以增强本国综合竞争力。基于上述背景,“全域旅游”理念正在全中国范围引发认同,随着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的公布,中国全域旅游建设大幕徐徐拉开。以此为契机,需要在理论层面对“全域旅游”展开深入研究与思考。
一、对全域旅游相关概念的理解
1.全域旅游的定义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这一概念,是在与传统意义上的“景点旅游”深入对比得出的。之前我们做旅游,大多是建设景区景点,建餐饮住宿场所,然而现在,旅游业已经发展到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流的全新阶段,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更加广泛,旅游业肩负的时代责任也空前增大。传统意义上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客观趋势迫使我们必须改变三十多年来坚持的景点旅游模式,转而发展全域旅游模式,对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再一次科学定位。
正确把握全域旅游的概念,应首先厘清种种认识上的误区:
(1)全域旅游大格局强调“风景”的遍布,而不是景点的“扎堆”;强调“服务”的随时性,而不是“服务场所”的随处性。(2)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优化配置旅游资源、调整旅游功能减轻核心景区的承载压力,以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核心资源,实现空间上和功能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3)推进全域旅游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可简单复制、粗暴克隆。要避免出现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呆滞状况,要形成色彩斑斓、百花争艳、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现代大旅游格局。
2.全域旅游的基本特征
全域旅游具备以下五方面基本特征:
(1)全域配置资源。全域旅游不能仅限于景点、饭店的配置,而是更加注重全社会各类发展资源以及公共服务的高效配置,既宜游又宜居,“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比如植树造林不仅要满足水土保持、荒山绿化功能,还要有休闲度假功能和审美游憩价值。
(2)全域统筹规划。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使景点景区内外协调一致,以游客的体验为重心,以让游客满意到极致目标,按照全区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从整体上优化环境、从全局上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全过程,不能出现景区内外“两重天”的现象。
(3)全域协调管理。按照综合执法和综合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全域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实现全域综合管理。围绕旅游形成发展合力,实施综合改革,让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障碍得以破除,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
(4)全域开展“旅游+”。促进旅游和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利用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强的特性,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产生新的业态,提升其综合价值和发展水平。
(5)全域共享共建。在域旅游的理念,是要让全区域的居民都成为主人和服务者,让他们变局外人、旁观者为受益者和参与者。全域旅游不既能够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决策,还能让游客和居民共同参与共建。使居民树立人人都代表旅游形象,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份子,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
二、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对策
推进全域旅游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的时代要求,既能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又能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从思路对策角度,仅从“地理范畴的全域”、“产业范畴的全域”两三个层面给出几点思考。
1.从地理范畴来说,“全域旅游”应注重主题性和多样性
(1)通过设计旅游主题将域内景点加以创意性关联。在地理范畴的“全域”概念,即在地理区域范围内实现“到处是风景”的目标。建议通过全境风景的衔接与联系,打造整体旅游产品。从地理全域的角度来思考,笔者认为应该抓“线路”,通过主题把线路串起来。用旅游主题串联线路的关键是景区分类的细化——依据景区的特点属性将同类的划到一起,这样便于景区打包。比如境内有奇山峻岭,可以在春季设计“山花之旅”、夏秋设计“山野之旅”;境内有古庙古寺,可以设置“祈福之旅”; 同时,还可以利用旅游节会设计相关的旅游线路。总之,用规定主题的方法去划定路线,一方面会使旅游内容更为充实,更有指向性,便于游客市场细分,另一方面也能够延长旅游链条,扩大旅游收入。
(2)域内景区要形成百花齐放,错位发展的格局。域内不同地区要根据自身特点打造特色景观,同时也要纵观全局,避免旅游项目的同质化,杜绝照搬、杜绝雷同。要从全局的高度,规划旅游分区——自然风光游览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商业消费集散区等等,每一个单独的区域呈现独特的韵味,同时与周边其他主题分区形成衔接。各分区或各主题内部的游览线路经过细化之后,便可以使旅游主题更加多样化,让游客选择空间增大。
2.从产业范畴来说,“全域旅游”应注重融合性和辐射性
产业范畴的“全域”概念,即在风景的基础上打造“旅游+”。通过旅游来牵动其他行业领域的协同发展,因此要做足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同时探索发展新兴的“商养学闲情奇”六位一体。
(1)做足传统“六位一体”。传统意义上旅游业的六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旅游项目都要紧扣六要素,才能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这也是检验一个旅游地点服务完备度的一个基本标准。按照传统六位一体的要求,景区要积极发展旅游配套,以满足旅游服务的完整性。在六位一体的“大旅游”格局中,虽然不硬性要求单一景区实现六要素的全覆盖,但要突出重点,发挥强项,在满足基本旅游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特色旅游服务。从旅游服务的品质看,做足传统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是:吃要吃出特色、吃出意境、吃出回味;住要住的舒服、解乏,让客人流连忘返;交通要方便、快捷,途中有收获;游览要开心、快乐、有感悟;购物要有纪念性、有分享性,使购买者产生愉悦;娱乐项目要强调放松性、参与性和新奇性。传统“六位一体”的谋划,旨在以“感动游客”为目的,这个过程要彰显细节、注重民俗、彰显文化。
(2)探索新兴“六位一体”。新兴“六位一体”是指商养学闲情奇。“商”即商务旅游,包括商务旅游、会议会展等, “养”即养生旅游,包括养老、养生、养心等健康旅游;“学”即研学旅游,包括培训旅游、修学、科考、拓展训练、夏令营冬令营、摄影采风等活动;“闲”即休闲度假,包括都市休闲、乡村休闲、度假等各种休闲旅游形式;“情”即情感旅游,比如婚恋、婚庆、纪念日旅游以及宗教祈福等各类满足精神需求的旅游;“奇”即探奇,包含诸如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性的旅游新形式。新兴旅游六要素是在传统旅游六要素基础上的旅游拓展需求,是一个新兴旅游领域,最容易激发产生新增长点,需要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挖掘。
参考文献:
[1]村树.旅游服务业如何做好“互联网+”实践[J].互联网周刊,2015-10,(1):38-39.
[2]文化部产业司.中国特色文化产业案例集[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15.
[3]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N].人民网,2016.2.6,http://travel.people.com.cn/n1/2016/0206/c41570-28116586.html.
作者简介:常海鹏(1980- ),男,蒙古族,辽宁省朝阳市人,中共朝阳市委党校市情教研部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