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
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北京的胡同乍一看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
提起与特务机关相关联的老北京胡同,久居京城的人们自然想起东厂胡同。东厂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南侧,属东华门办事处管辖。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王府井大街,西止东皇城根南街,南与安居里相通,北与东厂北巷相通。全长319米,宽7米。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国都由南京迁到北京。明成祖朱棣在锦衣卫的基础上设立了东厂,其地址就是现在的东厂胡同。东厂设立后,由皇帝直接指挥,并派亲信太监掌管,专门从事“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罗织罪名、镇压异己的特务机构。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民国以后,特别是日寇投降后的解放战争时期,隐藏在老北京胡同里的特务机关,当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后改为“保密局”),以及国民党中央党部下设的“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后改为“党通局”)了。
军统局涉足北平地区开展特务活动,应追溯到1932年11月至12月之间。刚毕业于国民党参谋本部特务警员训练班(简称洪公祠训练班)的陈恭、杨英、戚南谱三人,受戴笠之命赴北平开展特务工作,办公地点在北长街××号(因有些胡同院落现已是居民住宅或单位办公场所,故隐去真实门牌号码),对外以军事杂志社北平分社为掩护。
北长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起西华门大街,北至景山前街,因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外之北而得名。
军统北平站
日寇投降后,马汉三奉戴笠之命,在北平筹备成立军统局华北办事处,负责指挥军统局所属华北各地一般单位、秘密单位的特务工作。“北平行辕”成立后,马汉三任北平行辕督察处处长。
1946年7月,军事委员会撤销改组国防部后,军统局改为保密局,华北办事处随之撤销。之后,马汉三则将华北办事处之北平站予以整顿,成立保密局北平站,马汉三担任站长。至此,保密局北平站正式成立,办公地点在弓弦胡同××号。
北京市东城区的弓弦胡同,原是东皇城根北街通往美术馆东街的一条胡同,因修建美术馆被截断,西起东皇城根北街,东不通行,南有支巷通五四大街,北靠晓教胡同。全长95米,宽8米。
现如今在弓弦胡同,已找不到军统北平站的大门了。日前,笔者到弓弦胡同探访军统北平站旧址,从胡同西口走到胡同尽头,也无所收获。后经街道居委会指点:“听老人讲,现在弓弦胡同口北边一个大院内的那几个老四合院,以前是国民党特务的。”
这个四合院很规整,前廊后厦,屋内是窄条“人”字形拼接的木质地板。一位年近六十的先生讲:“我们家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搬到这个院子的,当时院子的大门在现在院子的东南角。”如按此所说,院子大门应在弓弦胡同北侧。
“我们这个四合院里那三间北房里面还有地下室,小时候我们经常下去玩,后来大人们怕出事,就把地下室给填埋了。”这个带地下室的三间北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答案无人知晓。
北平特警训练班和北平看守所
1945年冬,军统局计划在北方成立一个训练特务的专门机构。戴笠亲临北平召开会议,决定借用中央警官学校的名义,在北平西安门大街光明殿前日本中学旧址内成立“中央警官学校北平特种警察训练班”。
这个地址随着北京的城市建设,早已拆除。
北平看守所是直属军统局的秘密监狱,地址就是现在的炮局胡同。凡军统各单位在华北逮捕的革命人士或其他人员,均送交该看守所羁押审讯。最后由审讯的特务提出处理意见,送呈军统局批示后即行处理,或转送青训大队、特刑处及警备司令部等机关。
炮局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北部,呈东西走向,西端南折,东起东直门北小街,西至柏林胡同,南与后永康北巷、后永康一巷、后永康二巷相通,北与炮局头条相通,属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管辖。
炮局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此地为炮局,为制造大炮的地方,后成为大炮、军械及废炮的储存所。抗日战争期间,此地成为日本侵略者关押中国“要犯”的监狱,监狱戒备森严,在四周围墙中修筑七座碉堡。解放后,此地为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
北平电讯工作队
日寇投降后,由军统局第四处电讯处处长魏大鸣负责,吸收了一批技术特务,及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在华间谍之残余,在全国各大城市内分别建立起所谓近代化的电讯情报机构,企图由此进一步进行反苏、反共的特务活动。北平电讯工作队即是这样一个特务机构,其番号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工作队,直属军统局技术研究室领导,于1946年1月成立,办公地址设于朝阳门内大街××号。
绥靖总队第一大队
1947年春,蒋介石鉴于各地军事形势之逐渐失利,为图苟延其垂危之命运,补救军事上之失败,乃手令国防部招训各地失业青年、军人、学生、特务分子等,在南京施以短期之特务训练,以备分发各地,从事情报、行动、突袭和所谓“绥靖”的工作。国防部二厅郑介民奉令后,即亲自着手布置,由各地抽调青年军、军官总队官兵、“人民服务队”队员、三青团员、特务学生等,于南京“中央军官训练团”内成立励志训练班。自7月开始至10月间共举办二期,每期一个月,受训者先后达1000余人。受训期满后,即组成“绥靖总队”(代号321部队),直属国防部二厅领导。成立时有五个大队——华北为第一大队,由大队长陈恭澍率领120余人,于9月中旬北上,大队部设在府学胡同,活动地区为河北、热河、绥远、察哈尔等地。
北平支台
北平支台是军统局甲种支台,以国防部北平区电讯总台之公开对外名义为掩护。收报台于南池子缎库胡同×号,发报台于东单裱褙胡同观象台内,配备有大功率电台十部,经常工作的电台有六七部。其主要业务除负责联络军统局在东北、华北各支台及其所属各站分台之通讯外,并负责军统局在东北、华北等地各单位电讯人员及器材之配备与补给。
另外,军统局华北武器补给站,也在南池子缎库胡同×号院内,该站站长由军统北平站站长兼任,负责办理北平市各单位武器、弹药的补给事宜。
华北特别站(技术总队)
华北剿总技术总队,军统局华北特别站之对外名称,直接隶属于军统局,而配属于华北剿总行动,是唯一负有爆破、情报、侦防、策反之武装军事性的特务组织。
技术总队华北特别站的组织,分内勤和外勤两部分。内勤在站本部设“二科三室一组”——第一科司人事、文书、总务、交通;第二科司行动、侦防、情报。三室为译电室、会计室、督察室,后又增设一警卫组。外勤原有唐山、保定、密云、大同、张垣、机动等六个组,北平解放前,改编为六个大队。站本部地址在北沟沿大茶叶胡同甲××号,后于3月间一度移至孟瑞胡同××号后门,6月初迁至东四六条月牙胡同××号。第一大队及第五大队队部设在东四北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甲×号。第二、三、四、六大队驻板厂胡同北原军统局北平站旧址。
冀中策反组(北平特别组)
远在军统北平站成立之前,马汉三任北平行辕督察处、即军统局华北办事处处长时期,为扩展特务活动筹建了“北平特别组”,由军统华北办事处指挥,专司对我军之“策反”及“情报”等特务工作。
1946年3月间,该组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石驸马大街2X号,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其复杂的社会关系,广泛地吸收“运用员”,利诱我方之叛徒,从事“策反”活动。
第三研究组北平研究室
抗战期间,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天津设有平津区联合办事处秘密组织,专门搜集有关日寇军事、经济等情报工作。日寇投降后,平津区联合办事处接收了敌伪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并留用一部分日寇在华间谍之残余,改称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北平办事处,处址在北平内二区王爷佛堂1号(今西城区二龙路附近)。
1946年7月间,国防部第二厅成立,遂将“国际问题研究所”接管,将该所北平办事处临时改为“国防部第二厅接收北平国际问题研究所北平办事处”,其职责是从事搜集苏联与我党情报等特务工作。
1947年3月初,该处正式被列为直属国防部第二厅的一个秘密特务组织,改称“国防部第二厅第三研究组丙班”(对外则以“北平行辕第二处图书室”作掩护)。其工作重点亦由情报而改为从事研究世界上各民主国家发展之形势等问题,而其中尤其着重于对苏联形势的研究。同时,为了能更广泛地获得有关苏联情况的材料,于9月间特添设“对苏收音小组”,利用特制的无线电收听苏联各地广播。
通讯总所直属通讯第一组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各特务系统纷纷集中力量,阴谋以全力对付我党。国防部第二厅为了加强情报通讯工作,在该厅“通讯总所”之下,在全国各重要都市如重庆、北平、西安、兰州、迪化等,分别设立“通讯支所”,其中“第二支所”就设在北平。
1947年6月,各“支所”改称“直属通讯组”,北平的“第二支所”改称“直属通讯第一组”。该组地址在西单新京畿道×号,编制分为通讯、工务、人事、总务四个股。该组有大型无线电收发报机4部,每台机配报务员3至5人不等。该组本身并不产生情报,其业务负责通讯联络与收发电报等工作,故该组实际上的作用仅成为一个介于“通讯总所”与东北沈阳等地各分台间之转报台而已。
中统局华北办事处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由日本宪兵队监狱释放出来的中统特务分子李鲲生、史浚等,在定阜大街原日寇的迎宾馆,以中央党部华北特派员办事处的名义,开始了特务活动。下设五个组——机要组、情报组、总务组、电务组、联络组。
同年11月下旬,中统局华北办事处正式成立,迁入北池子××号院办公。下设——机要组、情报组、交通组、总务组。另设专员、督察若干名。所有华北区、东北区中统各单位,全部划归“华北办事处”管辖与领导。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隐藏在老北京胡同里的特务机关,被一一铲除。特务机关虽已不复存在,但那些老北京的胡同和院落,现在依稀可见。它们不仅是京城文化的亮点,同时,也留下了历史发展的痕迹。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