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青敏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文章品读、诗词吟诵、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中,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心理健康 文章品读 诗词吟诵 口语交际 综合性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2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多种多样:独生子女多数娇气任性、自私、生活自理能力差;关系不和谐家庭的子女自卑、烦躁、焦虑、敏感;放任型家庭的子女厌学、贪玩、说谎;部分留守儿童自卑、沉默、悲观、孤僻......这些心理和行为既阻碍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人格,是语文教育的使命。作为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
一、寓挫折教育于文章品读中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本是挫折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挫折防卫机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渗透有关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通过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地读,引导学生扣住 “爬呀爬”“又向前爬去”等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都能像小壁虎一样,不失去生活的勇气,积极面对挫折,那么我们也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心理学中的挫折理论,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适时渗透挫折教育,使学生在正确认识挫折的基础上感受挫折,从而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寓乐观教育于诗词吟诵中
乐观就是以宽宏、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更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中有许多诗词都抒发了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行路难》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道出了诗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壮志;苏轼《浣溪沙》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信念;刘禹锡《秋词》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的豪情……学生在诗词吟诵、品读中陶冶了人性,滋养了心灵,丰富了情感,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三、寓自信教育于口语交际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缺乏自信。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迈开自信的脚步;要引导学生想象,让其有话可说,唤起其表达的自信心;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让其在多边互动中有话敢说,树立自信心;还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四、寓合作教育于综合性活动中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样蕴含着许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我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坚信他们具有很强的合作学习能力。如,“轻扣诗歌大门”综合性活动组织学生合作编小诗集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合作、探究,先对之前的资料进行展示交流,评选出入册的稿件,讨论确定出诗集的名字。接着成员分工,最后装订成册在班上展示,评选出材料丰富、编排最有创意的诗集。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性很高,他们在活动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人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由此可见,综合性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集体主义的观念。
身体健康要从娃娃开始抓起,心理健康教育更要从娃娃开始抓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责编 左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