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琴
瘦高个儿,白皙的脸,微驼的背,一笑露出两颗大板牙,或许是薛法根老师的标志性形象。清简本色,幽默睿智,疏密有致,张弛有道,举重若轻,简约而不简单,应该是薛法根老师的课堂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
认识薛法根20多年了,一路见证他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执着不怠,欣赏他日臻圆融智慧的课堂境界,钦慕他含蓄谦虚的为人风格。如今,薛法根有很多名头:薛大师,薛大帅,中国好人,江苏最美教师……也拥有无数粉丝,在大江南北。和很多老师一样,我也喜欢看薛老师上课,喜欢他简单轻松的课堂流溢着的教学智慧和深刻思想。
根深——“根之茂者其实遂”
老师们常感叹薛老师小脑袋有大智慧,这份智慧皆来自时间的储积,默默涵养内功,才有根深叶茂的繁华。
在新苏师范读书期间,薛法根不活跃,他每天在宿舍传达室边值班边练书法的身影却深深烙印在同学心中。一手娟秀的字,就是这样练成的,教学的内功、做事的韧劲、性格中一份可贵的静气,或许也是在这里练就的。
生活中的薛法根最大的兴趣该是阅读。他的包里总放着一两本教育书刊,一有闲暇,便随时翻阅,用心圈画,默默念记。即便成了名师、当了校长,依然坚持从繁琐事务中挤时间读书。阅读,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丰实了他的专业底蕴,涵养了他的书卷气,也深化了他对语文本质、教学规律的认识。
工作后的薛法根并未初出茅庐即崭露头角,在乡村中心小学的最初时间他是静默的。然而,静默不等于止步,默默实践、反思、再实践,是他不懈追梦的轨迹。为了上好作文课,他认真揣摩贾志敏老师的每一堂录像课,提炼作文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模仿贾老师的课,一节一节地上,揣摩贾老师设计、点拨、评价、激励的艺术。199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他执教的素描作文课《奇妙的魔术》,受到与会3000多名教师的一致好评。磨砺自己,才获得化蛹成蝶的美丽。
记得那时薛法根曾在苏州市区执教《渡船》。课堂不甚理想,有的老师或许会将责任推至学生的不配合,薛老师则说:“应该是我的设计有问题,我要再想想。”当天晚上,他一个人在宾馆房间琢磨至深夜,反思自己的设计有哪些地方不适合学生,并修改了教学设计。第二天,面向各县、市、区的老师他再次执教这节课,大获成功,我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对他反思意识与能力的深深钦佩。和薛老师在一起,时常听他说“最近,我有了一个新想法”“这堂课,我又有了一个新上法”“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完全想通”,无不沉淀着薛老师教学的底气。
翻开薛老师的笔记,每一堂课都记录得完整、清晰,他的字写得极好,像他的人一样端正、清秀。无论什么课,即便是不出彩甚至很失败的课,他也听得凝神专注,时不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他总说,即使是最不成功的课,总有那么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可能不成熟的想法会给自己以启发。悦纳,善于学习,这或许也是薛老师的成功之道。
“根之茂者其实遂”,勤勉执着,且行且思,涵养了薛老师教育的慧根。
心慧——慧者心自清
“法根的课每听一次,心里都会感动一回。”“我喜欢薛法根的课,文本解读,独到清简,语言训练,实实在在……”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如是说。的确,很多时候,薛老师的课堂是沉静的,学生在静心阅读,静心思考;很多时候,他在课堂上是沉静的,不求表现教师的个人素养,只在学生需要处作及时智慧的引导点拨。课堂朴实得如同家常课,没有刻意雕琢和华丽修饰,有的只是质朴与扎实的语言实践、独具匠心的思维训练。
“语文课要上得简单。”薛老师常这样说。走进薛老师的课堂,我们常觉心窗洞开,清简之风扑面而来。《桃花心木》寓意深刻,薛老师大胆剪裁,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行为奇怪在哪儿”这一问题,反复读文,前后勾连,多角度寻找信息,并以“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这样的句式表述种树人行为的“奇怪”。学生既理解了重点,体悟到哲理,思维与言语表达等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情智相生,理趣兼得。教学《哪吒闹海》,他着力培养学生概述、创造性复述和转述三项能力;教学《燕子》,他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与优美……薛老师独具慧眼,总能删繁就简,捕捉教材最具价值的教学资源;薛老师独具慧心,深味“舍得”之道,总能去芜存菁,寻找到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点,让复杂深刻的东西变得简单浅近,课堂独具清简之美。对语文课程本质的坚守,成就了他“大道至简”的课堂境界。
“薛法根老师其貌不扬,可只要一踏上讲台,就变得魅力四射。”老师们常心悦诚服地称赞。是的,薛老师是一个智者,他上课轻松自如、妙趣横生,有一份“指挥如意笑谈中”的智慧与潇洒。他的课如禅,浅近却深刻;如画,简约而丰富;如茶,清淡有诗意。如《爱如茉莉》中对“直奔”的品味,从字音入手,获得语义的理解,进而感受父亲的心情,引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字眼中读出父母的深爱;抓住一个“探”字,引导学生将其与“照”“射”比较,体会“探”在语境中的情感温度,深悟“景语皆情语”的妙处。他也时常在不经意间点化学习方法,在教学《剪枝的学问》时,他指点学生用抓关键字词和时间顺序的方法提取核心信息,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薛老师的课即如此,他不仅给予学生静态的语文知识,更给予学生阅读方法、言语表达方法的指导。
慧者心自清,薛老师的教学智慧,源自他心慧。心慧者,目标自清——为学生的言语智慧而教。遵本舍末,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课堂自有独一份的精彩。
境明——千里皆明
“教师要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童心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有童眼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这样的眼力是需要磨砺的。”薛法根如是说。
薛老师的课总能教到学生的心坎儿上,一个个教学环节似乎都能很随意地慢慢铺展开。在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中,学生思维变活跃了,言语生长了。我常感叹他的课独辟蹊径,我想,这不是他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独特的教学站位——鲜明的学生发展立场。我们常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作为教学主要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发展需求。薛老师心中常有学生,他阅读《儿童心理学》,阅读儿童文学,分析儿童的阅读心理,以真正地读懂儿童,了
解儿童,从儿童阅读学习的角
度思考语文教学。于是,他总能找到贴近儿童、发展儿童的
“蹊径”。
他认为,学生实际对定位教学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低水平重复。他主张语文教学“三不教”: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他深深赞同“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这一观点,认为“学得充分”意味着教学内容要“瘦”,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要“够”,学习过程要“透”,学生所得要“厚”。他说:“教学的最佳状态在于‘浪费时间,‘浪费就是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静思默想,生成孩子思维的空间,要等待,这就是教育的秘密!”
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的学生,他设定的教学目标、研制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迥异。如教学《番茄太阳》,他预设了多种教学思路:一是抓“我”的心情变化,二是以明明的笑声为线索,三是引导体会课文中出现的三次“番茄太阳”的意义。在不同地区,薛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发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生本”,在薛老师的课堂上可以找到敞亮的注解。
“他的骨子里永远是个孩子。”成尚荣先生曾这样评价薛法根老师。的确,薛老师就是一个“精神明亮、童心未泯”的人。他用孩童一般的好奇、欣喜、宽容,接纳一切美好;用孩童一般的明媚、清简、朴实,开启智慧语文。立足儿童本位,为言语智能而教,让薛老师的语文教学有了澄明敞亮的境界。
情真——心往更高境界走
成了名师,做了校长,薛老师变得更忙了。薛老师的儿子说的话很有意思:一般找他的时候,不是在出差的路上,就是在出差。是的,每次见到薛老师,总是一副匆匆的样子,一副疲惫的样子,他的健康状况很是让人担心。可我总惊奇地发现,站在讲台上的他与讲台下判若两人,疲倦不见了,笑容灿烂了,声音洪亮,思维清晰,语言生动幽默,课堂充满智慧。一小时上课加一小时讲座,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这没有更好的解释,一切源自他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挚爱。
他不怕批判,欢迎批判,还专门请人写对自己课的评论,希望不写优点,专写批判。他说,说真话是不会丢面子的,特级教师也是凡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要有勇气直面错误,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要求真,做人也要求真。薛法根有此雅量与境界。依然只能说,一切源自他对语文的热爱,在批评与反思中追求更高的
境界。
尽管成名多年,薛老师仍探索不止。每次与他交流,总能听到他的新思考:“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教得轻松、学得扎实”“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成就了薛老师的卓尔不凡。“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毋庸置疑,一切源自他对语文的至爱,无论何时何境,不忘初心,不懈追求,心往更高境界走。
“静水深流”,是薛法根老师的微信名,一直感觉与他的人品、学品极为契合:看似波澜不惊,却有深刻丰富的内涵与蕴藉,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静以生慧,对教育有明慧的领悟、清醇的觉受。静水深流薛法根,凡人,慧智;名师,常心。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