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田海林
【摘要】目的 调查一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与致病源。方法 流行病学方法筛查可疑对象,
生化与血清学试验对可疑对象进行检测。结果 在腹泻病人粪便、冷盘熟牛肉与房屋后侧鸡场鸡粪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污染冷盘熟牛肉所致,致病源头疑似鸡粪便。
【关键词】食物中毒;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of one case of food poisoning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pathogens.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for screening suspicious objects, Biochemical and serological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suspicious objects. Results: 1.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was found in the fece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 cold cooked beef and the rear housing chicken yard. Conclusions: The food poisoning is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cold cooked beef, chicken feces is suspected causes.
Keywords: food poisoning ;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04-02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已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如何迅速查明食物中毒原因,是摆在我们每位相关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一起由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引发食物中毒的分析,以期对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一些参考。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于1982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1999-2000年在我国江苏、安徽等地流行,1996年在日本大阪发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爆发流行,近万人被感染,致死11人[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157:H7列为新的食源性病原菌。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起食物中毒发生在5位家庭成员间,重点调查发病与否、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情况、72h内食物摄入史。
1.2 标本来源 5人肛拭、剩余食物、环境样品(刀,砧板,台面,临屋鸡场鸡粪便)。
1.3 培养基和试剂 WS、EMB、SS、TCBS、三糖铁(TSI)琼脂、EC肉汤、改良EC肉汤(mEC+n)、GN肠道增菌液等培养基均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提供,O157和H7诊断血清与O157显色琼脂由科马嘉公司提供,API生化鉴定系统由梅里埃公司提供。
1.4 标本采集 食物采集于无菌容器内,肛拭与环境样品采集于保存菌种管内。
1.5 检测方法
1.5.1 平板分离(直接分离) 将采集到的食物中毒样本直接接种WS、EMB、SS、TCBS、O157显色琼脂等选择性平板36℃、18h培养后,挑取可疑单个菌落鉴定。平板上菌落生长不纯者,接种三糖铁(TSI)琼脂、营养斜面纯培养后鉴定。
1.5.2 增菌 同时对食物中毒样本接种GN、副溶增菌液、EC肉汤与改良EC肉汤(mEC+n)等增菌(温度、时间按各自要求操作),增菌后接种对应的选择性平板,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鉴定。
1.5.3 细菌的鉴定 挑取优势菌(可疑菌落)先进行常规生化鉴定,然后AP-I生化鉴定系统鉴定和血清凝集试验。必要时做病人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清抗体效价比较实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被调查者共5人为祖孙三代,发病2例均为60岁以上长者,虽样本量较小,但疑似老年人更易感。病例的临床表现:起病急、下腹部剧烈痉挛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初为水样腹泻发展为血样便,蛋白尿阳性,2例病人均无明显发热,经抗生素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家庭成员反映一周内均是一起在家用餐,发病前两天内均食用同一盘冷熟牛肉,其它饭菜无异常。
2.2 食谱分析结果 对调查前72h食物摄入史进行调查,找出危险源。食谱中冷盘熟牛肉为两天前食材,其它均为鲜烹饪所出无剩余再食用。因此熟牛肉确定为可疑食物予以重点关注。
2.3 时间分布 两病例出现不适反应时间相差不大,以第一次食用冷盘熟牛肉起算平均潜伏期为50h。
2.4 检验结果 在熟牛肉样本直接分离的O157显色琼脂、EMB与SS平板上均发现可疑菌落,在环境样品鸡粪上也发现类似可疑菌落。最后利用AP-I生化检测系统与O157:H7标准血清,表明该菌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3 讨论
3.1 事件性质 此次事件起病迅速,病例有共同进餐史且食用食物相同,潜伏期较长且临床表现相似,属于一起同源性引起的非化学性食物中毒[2]。
3.2致病源分析 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初定冷盘熟牛肉为暴露因素,发病潜伏期和中毒人数以初次食用冷盘熟牛肉计算,中毒人数为2人,平均潜伏期G=50.00h。
3.3 检验及后续过程分析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发现疑似志贺样毒素(SLT)中毒。所以一开始就在SS和O157显色琼脂上接种了熟牛肉涂抹样,隔天就找出了可疑菌落并进行相应血清学试验,迅速检测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在此基础上对病人与其它正常家属进行血清学O157脂多糖(LPS)IgG抗体试验,病例组高出正常5倍以上,初步定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感染。同时对各收集样品进行增菌培养,以免漏检,在两例病人粪便、环境样品鸡粪中均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其它样品未检出。对病人粪便、鸡粪和牛肉三种来源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来源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点等生物学性状均相同,基本可确定为同一来源,因此定为一起疑似鸡粪污染牛肉,牛肉被食用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同时组织消杀科同志对鸡场及相关环境进行了消毒处理并跟踪,未再发生该类事件。
3.4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它能同时产生溶血素和志贺样毒素(SLT),能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3]。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起病急,症状重,为严重的痉挛性下腹痛并伴有血便,一般不发热或低热,临床诊断易与阑尾炎相混淆。其发展凶险,可由腹泻、血便发展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到肾功能损伤甚至衰竭,有一定的致死率。其在家畜、家禽等宿主动物中的带菌率相当高,尤其在环境卫生较差的农村地区,容易造成本病的爆发流行。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每年美国约发现2万多例病人,死亡人数200-500人,我国报道比较少且多为散发病例,这很可能由于我们对O157:H7的认识还不够,实验室开展和检出不足有关。但近年来国家已在行动,分别发布了《卫生部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试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 试行》及GB/T 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卫生标准等。但由于基层的水平等各方面现实原因,我们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特点、性质了解还不够深刻,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现、分析、总结。
综上所述拟认定本次食物中毒为一起食用被鸡粪污染牛肉所致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中毒。
参考文献:
[1]赵兰巧,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研究,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4(2)。
[2]腾仁明,食源性疾病概述[J],中国社区医师,2007(4)。
[3]李顺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防治,中国社区医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