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亮+蔡振河
郑思远,1914年出生在山西襄陵县(今襄汾县)一个教师家庭。1937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有两个与“三”有缘的独特历史经历,成为他人生的重要传奇。
他是国务院历史上唯一的在三位总理任职期间担任过副秘书长的人。他曾辅佐过周恩来、华国锋、赵紫阳三位共和国总理。
从1943年到1982年,他参与了中共党史上三次重要的甄别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并在其中担任重要工作职务。
第一次:1944年为北方局“抢救失足者”运动受害者甄别平反
抗日战争期间,郑思远在太行山根据地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交通科科长、发行科科长,北方局党校整风甄别办公室主任,中共太岳区晋城县委书记等职。
1942年全党全军范围内的整风逐步展开后,根据中共中央和太行分局关于整风学习的决定,太行山的整风从1943年初开始。
北方局党校设在山西太行山区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附近的柴城。党校没有正规的校舍,只有借用的几间民房,校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很少,杨献珍兼任党校党委书记和教务长。
党校一些干部是学员兼任。如时任冀南行署副主任的刘建章1943年春离开冀南,到太行山北方局党校集中学习并兼任党校组织科长。同期,郑思远由北方局调到北方局党校学习并兼任党校教育科长。
百团大战后,日寇加紧疯狂进攻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冀南平原根据地受到重挫。1943年11月冀南区党委集中了冀南行署地委书记、专员级别的干部,县、区级和部队团、营级干部共约700余人,到党校学习。冀南干部编成6个大队,统称为“后梯队”,到地处太行山根据地偏城西峪的冀南党校进行整风整党。由中共冀南区委书记李菁玉等人具体领导。
北方局党校的整风学习按照计划正常地进行,学习阶段大家都感到有收获。
康生1943年7月15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作了“抢救失足者”的报告。“抢救运动”的风暴刮到了太行山,刮进了北方局党校。 “抢救失足者”运动,其手法就是大搞“逼供信”,召开“坦白”大会,号召大家互相检举揭发。就是在这股歪风的影响和支配下,北方局党校和后梯队相继转入了审干运动。党校教务长杨献珍和几个大区在党校学习的高级干部组成“审干委员会”,具体负责在学员中开展反特除奸的“抢救失足者运动”。
冀南后梯队的审干运动,由于领导运动的负责人对情况作了完全错误的判断,无根据地对审查对象采取了逼供信手段,以致在一两个月内,把后梯队几百名干部都当成特务,连区委书记李菁玉也被咬成了特务。
极左路线下,审干运动对干部的摧残十分严重。不少干部曾自杀过,或动过自杀的念头。
陈希愈在被软禁看押散步时,曾跳起来以头撞墙自杀,后被救起。曾在敌人监狱坚贞不屈的刘建章被当成头号“抢救对象”,受尽磨难。时任冀南五专署专员的任仲夷也被作为“抢救对象”。就连杨献珍自己的警卫员也被双手吊在树上逼供。
当时,有人写出一副对联:“整风疯整愈整愈疯愈疯愈整,是非非是无是无非无非无是。”表示了对当时“抢救运动”的不满,也反映出当时运动的惨烈程度。
1944年,中央做出了关于纠正“抢救运动”错误、甄别冤假错案的指示。这个指示由延安传达到太行山根据地后,整风审干结束。杨献珍调回延安。党校学员分别回各区。太行、太岳分别对被诬陷的党员干部做甄别考察。冀南区党委地处平原,日寇“扫荡”频繁,不安定,受诬陷的人比较多,全留下。北方局成立整风领导小组,由代理书记邓小平和委员张际春、杨奇清组成。下设北方局党校整风甄别办公室,任命郑思远为主任,贝仲玄为副主任。对蒙冤受屈的同志逐个进行了甄别。甄别报告报经一二九师政委兼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批示后,受冤屈的同志陆续予以平反,恢复名誉。对逼供信时所产生的材料全部焚毁。
当时被甄别的干部有任仲夷、李尔重、张友萱、陈希愈等。刘建章获得解脱后,因为麻田位于抗战前方,战争环境处理被捕入狱问题较难,同意他到延安,最后由中央组织部审查后公开平反。至此,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北方局党校和冀南后梯队的整风审干“抢救失足者”运动的一段冤案最终落下帷幕。
第二次:1962年为反右倾和反右派受害者甄别平反
1957年和1959年的反右运动,造成了大量冤案。
1961年6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作了自我批评,并认为1959年不该把彭、黄、张、周的决议传达到县以下,应该到县为止。不该把反右倾斗争搞到群众中去。他还说,现在看是犯了错误,把好人、讲老实话的人整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甚至整成了反革命分子。凡是冤枉了的,都要平反……但是按照毛泽东的讲话,这一纠偏只限于中央以下,不包括彭黄张周等中央一层的领导干部。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发生的经验教训,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到积极的作用。
1962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根据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发出了《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提出“凡是在拔白旗、反右倾、整风整社、民主革命补课运动中批判和处分完全错了和基本错了的党员、干部,应当采取简便的办法,认真的、迅速的加以甄别平反”。中央通知下发后,甄别平反进程大大加快。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批判和处分的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得到平反。截至8月份,全国600多万党员、干部和群众得到平反。对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龚子荣和常务副书记郑思远按照中央的通知,在国务院各部委布置了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甄别平反工作。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endprint
此外根据中央指示,在几个部委布置了对右派问题进行摸底调查。还特别布置了进行调查甄别试点工作。试点中,冯雪峰、曾彦修等人被列为对象,直接派人调查。根据右派摸底调查的初步结果,错案率有百分之几十。准备向中央写报告,进行甄别平反。
正当这一工作开始进行之中,毛泽东9月29日在反映这一情况的《宣教动态》增刊第63期上作了如下批示:“刘、周、邓三同志阅。请邓查一下此事是谁布置的?是组织部,中直党委,还是国家机关党委自己?此事出在中央机关内部,右派分子自己不要求甄别,而上级硬要试点,以便取得经验,加以推广。事情出在六七月。其性质可谓猖狂之至。阅后付还。查后告我。”
为定为右派的人进行的调查摸底和甄别试点工作被严令停止。中央国家机关党委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报告。
第三次:“文革”后参与冤假错案大平反
“四人帮”粉碎后,汪东兴坚持两个凡是,他主管的中央专案组和中办系统继续关押着大批干部。郑思远从1966年8月起一直被关押到1978年。1977年10月他的小儿子去江西进贤探视他时,设法带回郑思远写给胡耀邦和党中央的申诉信。
在胡耀邦亲自干预下,经党中央几位常委批示后,郑思远才回到北京看病。先看病,恢复自由,再解决问题。这是当时胡耀邦顶住压力,解放一批老同志的一种特殊办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8年12月,郑思远获彻底平反,推倒了被强加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撤销中办的错误结论。恢复国务院副秘书长职务后,他分管的部门中包括国务院信访局。从此,他开始参与了在胡耀邦主持下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
胡耀邦1977年12月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启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根据胡耀邦的指示,“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简单地说:就是用‘两个不管的矛,去对付‘两个凡是的盾!”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造成了无数的冤假错案。成千上万的上访人员来到北京,信访信件、案件卷宗堆积如山,压力巨大。
1979年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冯文彬任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任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相关部委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在领导小组成立会议上,胡耀邦说,“文革”十年,郑思远被关了11年。你受害最深,所以点你的将。就是要你去解放更多的人。
郑思远被胡耀邦语重心长的话深深打动。他以极大的责任心投入了这一工作。
中央上访领导小组从中央机关抽调了1000名干部组成检查团,做好接待来访者,宣传解释政策,调查个案实际情况,解决上访来信问题,并对来京人员做劝解回地方解决的工作。
全国范围省级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全国省、地、县也抽调组织了20万人的干部队伍,随中央检查团深入基层,处理上访问题,接待上访人,落实中央政策。
在上访压力缓解后,1980年2月中央上访领导小组在各部委信访部门会议上作出决定,解散千人检查团,抽调100名干部,配合千人检查团中留下的经验丰富的同志,继续处理上访问题,着重解决来京上访案件。到1982年,国家宣布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大量上访来信案件基本得到解决。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郑思远每天除了处理国务院分管的其他日常工作外,几乎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处理上访来信和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中。他敢于担当,遇到问题不推诿,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那个时期他的住宅小区大门口,每天早晨都有拦车递信的上访者。住宅楼门口,每天早晨开门,都有人在等待送交申诉材料。为了点面结合,推动平反工作,郑思远亲赴天津、山东等地蹲点和调查研究,排除阻力,现场解决一批典型的顶着不办的冤假错案。
受中央领导委托,1981年初他亲赴新疆处理知青聚众上访事件。一到乌鲁木齐,他就直奔火车站。在拥挤的候车室和车站临时会议室会见知青及知青代表,有效制止了事态的发展。此后在北京,经过中央和上海、新疆两地的会商,问题得以解决。
在党中央和胡耀邦的领导下,这次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取得显著成绩。整个平反工作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又逐步涉及到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前后、三反五反、反右、反右倾……历次运动立案审查被冤屈的干部、群众得到平反和解脱。同时还解决了长久以来对地富反坏右子女、家庭成分出身的政策歧视问题,解决了华侨侨眷和归侨人员政策、工商业者政策、台湾同胞和去台人员亲属政策的落实问题。这场声势浩大的中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采取的是不留尾巴,一次性彻底解决结案方式。这是对历史积累下来的冤假错案的一次彻底的大清理、大总结。
1986年新华社播发的《党史纪实:平反冤假错案》一文中说:“文化革命的十年,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据当时中共中央组织部统计,全国脱产干部约1800万人中,被立案审查的竟占17%。其中中央和国家机关副部长以上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竟高达这类干部总数75%。此外,解放军系统有8万多人受诬陷,1100多人被迫害致死……再加上被审查的基层干部、工人(农民)和他们亲属中受波及者,大约有近一亿人口需要平反冤假错案,以求在政治上、精神上得到解放……到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的干部和无辜受牵连的群众得到解脱。”
这种实事求是的平反工作,把建国以来积累起来的政治冰雪化为春雨,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上访通讯编辑部出版了一套《春风化雨集》(上下册),记录了中国在特殊历史阶段平反冤假错案的案例和成绩。
《人民信访史》在总结1979年至1981年三年间上访来信时,用了四个“之最”概括这次中国建国以来极具历史意义的工作:
来信数量之多,是建国以来之最。
上访人数之多,是建国以来之最。
投入处理上访问题人数之多,是建国以来之最。
解决问题之大,是建国以来之最。
(责编 五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