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辉
摘 要 以地震中的自救和互救为例,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 地理;自救与互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05-02
“地震的自救与互救”节选自人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第三章第三节。本次说课为课前说课,将本次说课分为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部分进行。
1 教材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从整个教材内容编排看,第一章是从宏观层面介绍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第二章是从国情层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灾害;第三章是从应对层面介绍如何防灾和减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综观教材,对学生生活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无疑就是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了。因此,这将成为本节内容的讲授重点所在。基于近几年来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还有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地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将以地震中的自救和互救为例,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地理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另外,之前所学“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的塑造”对本课内容也有所涉及,为本节课的讲解奠定一定基础。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遇到自然灾害的可能,频发的各类灾难,极大地刺伤了人类脆弱的心灵,面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究竟该如何应对,这就是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在各种各样自然灾害中,地震又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新疆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接部位,是地震多发地区,震中也许就在身边。只有在了解地震的特点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地震中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才能做到居安思危,临“震”不乱。基于教材及学情分析,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作为本次说课的教学题材进行设计。
本课的知识主线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灾前准备——识别地震前兆和防震准备(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准备是各类灾害自救与互救的物质基础;第二部分,灾中应急——避震(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第三部分,灾后救助——震后自救与互救(具体方法和实施非常重要)。因此,通过“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现场演练——总结升华”的内容安排,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感悟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激发学生兴趣,避免课堂教学枯燥,以电影、视频动画生动地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展示,让学生从视、听、练中掌握地震自救与互救的技能,然后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实现教学过程的升华。安排学生课下探究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互救手段。
3 课标要求
1)以地震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
2)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3)情感目标:①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②居安思危,在特定时刻,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5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地震知识,懂得如何自救与互救。重点突破:采用情境教学法了解地震基本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判断视频材料中不同主人公地震逃生方式的对与错,对避险知识进行合作探究,通过体验感悟法切实提高学生面对地震时的避难逃生能力。
难点:如何创设有效情境,让缺乏临“震”经验的学生深刻体会应对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进而掌握地震的自救与互救技能。难点突破:先通过视频动画演示过程,然后进行现场模拟演练,让学生从中学会应急逃生能力,增强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
6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地震是土地爷一生气、一跺脚,地就震了”的小故事引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地震。)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 回顾地震的概念,地震带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范围,指出新疆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接部位,是地震多发地区。近几年我国境内发生多起7级以上地震,事实表明,中小学生是地震灾害中容易受伤的群体。(设计意图:学校是人口密集区,防灾工作尤为重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
视频演示,合作探究 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段,启发演示,学生自己总结震前前兆,如何做好震前准备。明白了震前前兆,该怎么办?(设计意图:启发式引导,探讨研究,突出重点,点明地震自救互救的三个环节。)
体验感悟,现场演练 由地震波的知识引出避震的“黄金12秒”,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做好避震的瞬间抉择——是“跑”还是“躲”?阅读《室内避震要点》,进一步掌握“躲”的技巧。演示各种场景中的避震活动,检验学生的避震能力。(过渡:震中很短暂,震后方显真本事,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更为重要。)教师讲解如何处理外伤,演示震后自救Flash,让学生判断对错,通过体验感悟法切实提高学生面对地震时的避难逃生能力。点明在震后被困情况下应“保存体力、坚定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
课堂互动:进行现场模拟演练,SOS求救信号演示。(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掌握避震、震后自救互救要点。)
总结升华 用杞人忧天的故事进行课堂总结,点明人人都要树立忧患意识,板书归纳,明确地震自救与互救技能。(设计意图:首尾呼应,明确主题,强化防灾意识。)
随堂练习 Flash判断震中避震、震后自救的对错,“争分夺秒”知识抢答题。
布置作业 探究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互救手段(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7 板书设计(图1)